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学术批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茂泽 《学术界》2001,(2):85-99
中国学术现代化,呼唤学术批评的繁荣.创造性学术批评,有赖于健全的学术批评观."学术"是中国传统语词,含哲学、科学意义在内;"批评"是来自日文的外来词.阐明并丰富"学术批评"一词的意义,是本文任务之一.从中西学术历史看,学术批评是学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或一环节.它和学术盛则俱盛,衰则俱衰.学术批评的进步,集中体现为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而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正是学术发展的标志;学术批评是学者们在真理面前进行的理性对话,批评的结果,学者之间没有输赢,真理才是唯一的胜利者;从实质看,学术批评是以真理为标准进行的自我批评.真正的学术批评,是民主的、科学的批评,是具体的、历史的客观批评,是责任感和理性、革命性和建设性、独创性和真理性有机结合的批评,是融理论性和实践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于一体的批评,是科学批评、历史批评、哲学批评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学术批评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就某一学术问题展开的互动式质疑或答辩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学术评价活动。不论是批评者、被批评者,还是学术媒体、记者、其他学术观众和学术共同体,在健康的学术批评活动中,都应遵守一定的规范,尊重作者、尊重文本、尊重学术,平等对话,保持"同情之理解,敬意之交锋",根据事实和道理坚持独立意识,公正公允。对于绝大多数切磋式批评来说,学术交流的各方应该形成学术"诤友"关系,保持严谨而宽松的学术环境,以促进学术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于平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不仅有宏观把握,也有微观研究,在舞蹈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和文化批评上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于平的艺术批评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那就是将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广大艺术家的艺术调整;将宏观把握与微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解决艺术批评的理论分歧;大量汲取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宝库里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李树榕 《阴山学刊》2003,16(3):14-17
艺术学由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学构成。艺术批评学又应包括艺术批评原理、艺术批评史和门类艺术批评研究。艺术批评原理尚属空白有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能进入各门类艺术本体批评的"通才"匮乏;艺术学基础理论原创范畴匮乏;艺术批评价值体系匮乏;艺术批评思想性、科学性追求匮乏。艺术批评原理是艺术批评实务的思想基础,是艺术批评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现在经常听到有人抱怨现在学界越来越缺乏严肃的学术批评。显然,这是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平心而论,我们在各种学术论坛上欣赏到的诸多批评,很少是严格的学术批评。有些批评汗漫随意,似是而非,甚或仅仅是一些非理性的漫骂.由此很难构成一种有效的学术批评。因此,探讨一种规范的学术批评的方法论,建构学术批评的内在规则,借此增强学术批评的有效性,乃是促进学术规范、净化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创新与方法自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当代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 ,自觉的方法意识既是新成果的重要依据 ,也是学术规范的基本保证。本文把《回到马克思》以及新近出现的批评作为具体案例 ,着重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意识、事实依据和理论逻辑以及学术批评的规范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强调必须通过方法自觉来沟通当代语境与马克思文本 ,从而凸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黄安年 《云梦学刊》2011,32(3):20-28
回顾学术批评网难忘的十年,可以看出杨玉圣创办的学术批评网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网站中一面值得敬佩和学习的旗帜。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贵在坚持,鍥而不舍。近年来学术抄袭事件频发,应尽快制订规范认定细则。完善各级独立学术道德评估机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学术繁荣需要学术批评,学术批评推动学术繁荣。或者说,真正的学术繁荣离不开健康的学术批评,健康的学术批评有利于学术繁荣,这已为古今中外学术史所一再证明。可是,这样一个常识,在今天还需要有大声疾呼。这不仅是因为时下从总体上说有关部门对于开展学术批评还重视不够、推动不力,而且还因为存在许多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以及学界中人对于学术批评的担忧、误解和非难。 最近在学术批评网上拜读了四川大学教授罗厚立(罗志田)先生的《打倒与建立:也说学术打假》以及杨玉圣先生的回应文章《学术打假、学术批评与学术建设-与罗厚立先生商…  相似文献   

9.
分析美学从三个方面推进了传统美学:反本质主义的美论;以审美特质和审美经验从客体和主体推进美论和美感论;面对当代艺术实践提出和研究艺术哲学的系列问题。面对当代艺术思潮的发展,拒绝宏大体系的构造,吸取分析哲学的思想和观点,从细部提出具体问题;推崇理性的学术批评,以学术共同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是分析美学学术创造的基本方法。放弃本体论思维构造体系和话语的思路,淡化美学史的书写,重视美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在对当代艺术和审美现象的研究中提出新的问题。转变学术态度,重新认识学术批评的重要价值,推崇健康理性的学术批评,中国的美学研究方可开出新的局面和气象。  相似文献   

10.
艰难崛起的语言学批评——兼评“徐德江学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铁平对徐德江伪科学的批评 ,阐述“语言学批评”在中国的艰难崛起。分析了伍铁平关于语言学批评的价值、作用、对象、内容、条件等内容。分析了徐德江是怎样利用各种手段打击学术批评 ,拒绝学术批评 ,坚持错误方向的。同时 ,通过相关问题的分析指出加强做为语言学批评的基地学科的语言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体验式批评是一种相当古老且被广泛采用的文学批评方法,但因其没有进入理论上的自觉状态而无法与当前流行的各种批评方式相抗衡。事实上,正是体验式批评能够从模式批评转为还原批评、从概念式批评转为描述式批评、从外批评转为内批评,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多个批评领域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当代学术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学术批评严重缺失的危机。与自由、平等、友善的对话和批评的学术态度相反,吹捧、附和、敷衍、打压、攻讦、沉默、掩埋等知识现代性策略严重影响了中国学界的声誉和学术的严肃性、公正性。学术批评是消除认知环境的恒定性、打破思维定势和建立新的认知图式最有效的方法。思想自由、学术独立,主旨重大、立意深远,源于学术、止于学术,准备充分、论辩有道和学术期刊的率先垂范、包容开放是激发学术批评兴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文艺学批评"非学术化"批判——学术批评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质上属于学术批评的文艺学批评领域,现今却存在着"非学术化"盛行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文艺学学术批评本身的难度;二是文艺学学术批评环境的不良.文艺学界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是"一个永远开放的战场",应"拒绝以任何的形式压制批评者以及他们的看法",视文艺学学术批评为文艺科学良性发展之必需;学术期刊界应充分认识到"掩盖错误是最大的理智的罪恶",广开学术批评言路;学术行政管理机构和部门应通过制度性的建设来鼓励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学术批评史上,纪昀足可称为首屈一指的批评大师。他一方面“坐集千古之智”,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对中国传统批评方法加以集大成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以“儒者气象”的批评风格展示出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文化精神。本文从“关切与理解”、“雍容与平和”两个主要的方面论述纪昀的批评风格,并揭示了这一风格的文化特征以及对当代学术批评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学苑出版社 1998年出版的三卷本《世界文明史》突出存在的抄袭剽窃现象 ,提出学术界和出版界应予关注和思考的一些重大问题 ,比如“学术界的好好先生太多了”、“这样的书为什么能出版”、“学术出版界抄袭剽窃愈演愈烈”、“写作枪手———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学术书评步履维艰”。文章提出 :“学术评论是学术事业的防腐剂 ,是学术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学术批评的气氛不正常的情况下 ,健康的学术书评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我们应该大力鼓吹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和书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学苑出版社 1998年出版的三卷本《世界文明史》突出存在的抄袭剽窃现象 ,提出学术界和出版界应予关注和思考的一些重大问题 ,比如“学术界的好好先生太多了”、“这样的书为什么能出版”、“学术出版界抄袭剽窃愈演愈烈”、“写作枪手———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学术书评步履维艰”。文章提出 :“学术评论是学术事业的防腐剂 ,是学术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学术批评的气氛不正常的情况下 ,健康的学术书评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我们应该大力鼓吹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和书评。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评介批评性语篇分析在21世纪遭遇的新批评以及"批评"在批评性语篇分析中的含义,讨论学术批评中语言思想的临时性和历史性特征,以及学术批评与批评性语篇分析批评实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伍铁平是我国当代著名理论语言学家,模糊语言学、比较词源学的开创者.在语言学界较早举起学术批评大旗,围绕"学术"和"学风"这两个影响学术发展的要害问题,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界的伪科学和不正之风进行了大胆揭露与批评.其学术批评活动,对净化语言文字学学术环境,维护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促进语言学科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励生 《云梦学刊》2007,28(5):13-24
杨玉圣以其长年坚持且深入细致的学术批评志业成为学术中国的守夜人。其对种种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现象的批评,不仅推动了学术规范的发现与重建,而且敞开了学术的公共空间,使一种对话和商谈的伦理开始进入中国的学术共同体。而其在专业领域所做的考据性批评,同样旨在多重的建与立:确立信史,学科建构,乃至重建学术传统,等等。从而使他的守夜人角色在惩恶之外又多了一重扬善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学术乱象或学术不规范现象大致可分为非学术思考、非学术表述以及非科学方法操作三种情况。当然,在学术与非学术、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但是“理性、真理、逻辑、可重复”则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每一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以及学术批评工作者所应当追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