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祜有许多篇幅较小的诗歌经常涉及“李杨关系”,在形式上首先避免了与白居易的类同;在对待李杨爱情感情基调上,张祜持讽刺态度,而白居易是兼具讽刺和同情而又以同情为主的双重情感;在描写李杨故事时,张祜更多的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  相似文献   

2.
<正> 一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争论已久,迄无定税。“讽谕说”认为是讥刺唐明皇沉于女色而不悟,否认李杨之间有爱情;“爱情说”则认为是颂扬李杨爱情的坚贞专一、生死不渝。这个问题之所以长期争论得不到统一,除了诗歌本身的复杂性外,白居易本人对这首长诗的看法的不一致,也常常是论者各执一端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从唐至清 ,不断被人们所演绎 ,从杜甫的《丽人行》到洪升的《长生殿》 ,李杨故事渐渐脱离了它历史传奇的本来面目 ,向爱情神话的方向发展。本文力图以七夕故事作为原型意象对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心理和李杨故事演变造成的影响出发 ,探究它们不断契合的过程中帝王妃子的情事转变成为具有现代平民性爱性质 ,令人同情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神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长生殿》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这是学术界争论最多而且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通过李杨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爱情理想,是《长生殿》的中心主题。但作者没有孤立地描写爱情,而是把它同当时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因而这部剧作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在关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认识上的进步思想。这种进步思想同作者在剧中所宣扬的爱情理想本身,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从唐至清,不断被人们所演绎,从杜甫的<丽人行>到洪升的<长生殿>,李杨故事渐渐脱离了它历史传奇的本来面目,向爱情神话的方向发展.本文力图以七夕故事作为原型意象对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心理和李杨故事演变造成的影响出发,探究它们不断契合的过程中帝王妃子的情事转变成为具有现代平民性爱性质,令人同情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神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主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恨歌》是一首写李杨爱情悲剧的感伤诗。诗人的用心并不是要为后世帝王提供贪色亡国的历史教训,而是要表达他对人间爱情的看法。白居易认为爱情应该象李杨那样真诚持久,专一不二;同时爱情又不能象李杨那样只顾及彼此相爱而贻误其它,它应具有崇高的社会品格。这就是白居易的爱情观,它在作品中得到了深刻而完整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诗人白居易的一段悲剧式的初恋,然后通过再现《长恨歌》中的李杨爱情悲剧,阐释了《长恨歌》中李杨的爱情悲剧其实是诗人自己爱情悲剧的投影。  相似文献   

8.
洪升虽以他的传世名作《长生殿》在巾国戏曲史上争得了一席宝地,但物换星移,时至今日,人们对其佳制的主题产生这样热烈的争论,却是他所始料未及的。《长生殿》无非是以唐玄宗时发生的安史之乱为背景,叙写了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剧作家思想上的民主因素和卓越的艺术天才。可是,由于李杨爱情故事这一题材自身的矛盾、作者思想的矛盾以及对作者创作主旨与作品主题这两个概念理解的混乱,所以,对这一剧作主题的理解,也出现了各持有据的说法,诸如爱情说、政治说、爱情兼政治说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想在澄清作家创作主旨和作品主题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的基础上,对爱情一说略加申述。  相似文献   

9.
摘要: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历来倍受世人喜爱和推崇。诗歌不仅表现了李杨之间的爱情,还影射了诗人个人的 恋情,更融入了读者的感情。这三种情感的叠加,增加了诗歌情感的厚度和复杂度。而诗中的每一种情感,又通过艺术的手法 表现出来。正是由于诗歌的情感叠加方式和艺术表达手法,使《长恨歌》更具独特魅力,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历来对李隆基、杨玉环故事褒贬不一的主要原因,即在于此。本文选取中晚唐吟咏李杨的诗歌,从其对杨妃的不同态度、从诗歌本身情感基调的变化,对上述论点做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故事讲述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故事,或者说是他们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最后爱情破裂,甚至于付出生命代价的情感悲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结构主义的方法论述了《长恨歌》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不同于史实意义的爱情悲剧;以符号学的方法论述了李杨的爱情悲剧样式是一般情感、生命、命运样式的符号化表现;以原型的方法论述了《长恨歌》深层结构所表现的是诗人并没有理性认识到的“自我牺牲”心理原型:“自我”成为“超我”牺牲的深刻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是"深于诗,多于情者",其《长恨歌》是真情痴情流溢的千古名篇,它的魅力源自其情感空间的有效建构,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作者结合自身恋爱悲剧,借用李杨"明星效应"给李杨悲剧赋予了人类普遍的爱情"长恨"的情感审美内涵,从而确立了典型的"空筐结构";第二,《长恨歌》发展了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了极具抒情性的意境化的叙事艺术;第三,象征、比兴等联想型的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情感化的史实剪裁、情节的淡化处理,给读者留下了恰当地进行审美创造的艺术空白。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描述了《长恨歌》、《长恨歌传》、《杨太真外传》、《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长生殿》在情节、人物和主题上的增设和演变,辨析了作为文学题材的李杨故事与史实的出入,比较了诗歌、小说和戏曲对表现同一题材在文体上的若干差异。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小说中的“马嵬情结”是指马嵬事变发生后至五代期间的小说作者对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生前死后的爱情生活经历、结局的强烈而持久的关注,以及在小说行文中对李杨故事的评判。“马嵬情结”在唐五代小说中有多种表现形态,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态度是复杂矛盾的,体现了唐五代文人士子的怀旧心态、矛盾心态、好奇心态及世俗化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但是,由于人们的爱情观不同,对待爱情的态度也不同,这就演绎 出人间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这 些故事或令人向往、赞叹,或叫人扼腕长叹,或使人潸然泪下。 当然,也有令人唾弃、咒骂、嗤之 以鼻的。 今天我们想向大家讲述物理学 家李政道教授和他的已故夫人 秦惠(竹君)的爱情故事,但愿它能留给你一个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中晚唐时期咏史怀古诗十分发达,这些诗中有一个明显的热点,即咏叹华清宫。检视这些诗歌,一方面可以从那些对盛世不再的惋惜中,读出诗人们浓浓的怀旧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从那些吊古讽今的警刺中,读出诗人们强烈的政治热忱与责任感;同时,随着时光的流逝,从诗人们对李杨爱情的复杂情感中,又可读出他们对人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初恋悲剧与《长恨歌》的创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以下4个内容:1.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揭示了白居易的初恋悲剧和论述了该悲剧是白居易写成《长恨歌》的认识基础和感情基础;2.肯定了《长恨歌》是写李杨爱情,并肯定了李杨在史实上存在深厚感情;3.造成“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是:李林甫“养成天下之乱”和杨国忠“终成其乱”,与李杨相爱无直接关系;4.陈鸿的《长恨歌传》与白居易《长恨歌》是持相反立场。历来以《长恨歌传》作为研究《长恨歌》的主要依据,必然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的爱情书写往往会反映时代的精神特征.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直关注爱情主题,对爱情人生的探讨与思考总是与家国命运相联系.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与传统爱情故事的书写模式和道德主题小说的表现手法迥异,在爱情书写中增加了关于文化、存在、身份等视角.小说通过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对爱情进行了大胆思考和探索;小说主人公阿里萨的滥情和痴情形成一种荒诞的耦合,围绕一个个恋爱故事,作者探究了爱情的各种可能;马尔克斯通过各种爱情的呈现,洞察人生,探究爱情真谛,思考了拉美的文化与现实.  相似文献   

20.
思嘉、素芬作为<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氛围中孕育出的同题材影片中的主人公,她们都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和曲折的爱情.分析了这两位同为乱世中的佳人不同的命运结局所寓含的情感载体和情感归属,同时又指出了在战争与爱情主题背景下两个伟大民族强大而又不同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