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国已从1999年底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入手,论证了发展老龄教育是解决目前日趋严重的老龄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进而分析我国目前老龄教育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老龄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对老龄服务业的概念和范围给予界定,利用社会统计和老年消费调查的相关数据,详细描述了天津老龄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分析归纳了老年人对老龄服务业的需求和意见并对未来老龄服务业的发展做展望,找出当前老龄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是现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老龄群体的生活质量是衡量社会文明及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老龄化社会客观上要求对老龄群体实行社会化管理。中国当前老龄群体生活质量不高,原因是对老龄群体的社会管理存在着多龙治水、政策无序以及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管理主体及其责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发展老龄产业,建立社区老龄群体服务网络,强化老龄群体自治组织的能力,从而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进而形成老龄群体危机。为分析特大城市老龄群体危机的社会机理,以北京市为典型案例作深入分析。通过文件频次法和文献分析法,提出老龄群体危机社会机理模型。通过专家咨询法,完善北京市老龄群体危机社会机理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离散型和连续型数据信息,采用R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使用二步最小二乘法(DWLS法)对离散数据进行模型估计,使用极大似然法(ML法)对连续数据进行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社会环境、社会治理对老龄群体危机影响明显,且社会环境比社会治理影响作用重大,社会服务、社会经济对老龄群体危机影响不明显。经济是解决老龄工作问题的基础,服务是解决老龄工作问题的保障,这两方面已经得到较大改善,因此老龄群体更关注社会环境和社会治理方面。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挑战,在对老龄产业发展历程、老龄产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新三孩人口生育政策背景下老龄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认为,老龄产业表现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细分行业同步发展的特点; 新一代老年群体在资金储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带动了对休闲娱乐、医疗保健和养老护理等方面的有效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支持社会资本发展普惠养老; 智能化、舒适化和便捷化的适老化产品改善了老龄产品的市场活力,需要对老龄产品的生产经营厂商引导形成稳定的社会资本投入规模,增加老龄产品多样性; 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推动了老龄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培育养老专业人才,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 此外,在运用多种方式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商业化经营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老龄产业市场秩序,确保老年群体合法享有各项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国健康老龄社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发展的人口老龄化 ,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健康老龄社会为世人所关注。为此 ,结合中国实际 ,提出实现健康老龄社会的理论框架 ,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实现健康老龄社会的制约因素 ,并基于此阐述了从个体、家庭、社区、社会各个层面实施介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志卫 《社区》2014,(25):63-63
2014年7月18日《新华社每日电讯》有一则报道:“中国或将提前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中国在2000年达到老龄化,2025年达到深度老龄化,大约在204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这一结论是按照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度量后得出的。从另一角度讲,只要做好准备,老年人没病、有钱,老龄人口有活力,老龄社会就会仍然充满生机,社会就不会老化。”  相似文献   

8.
老龄事业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问题和老龄事业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福利发展状况及管理体制的各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将给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及运行机制以全面的影响,给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生活服务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活动及老龄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老龄事业的发展必须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发展中国老龄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老龄产业目前存在着的老龄消费需求不足,老龄产业政策和组织管理的不规范、不健全,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能适应新时期老龄人口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并就发展我国老龄产业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过程中,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失衡必然进一步凸显,从现状上看,普遍表现为失落与孤独、怀旧与恋旧、逃避与惰性心理等多方面。在优化人口心理素质的反贫困视角下,针对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扶贫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在不断完善并切实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施的同时,加强政策扶贫、社会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信息宣传指导,改善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认知模式,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心理上的成就动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农村人际交往,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健康正态的社会心理。这对于我国避免人口老龄化社会危机,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老龄人力资源是宝贵资源,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必须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开发适合老龄人力资源从事的产业和职业;开发服务老年人的产业。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研究老龄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有着现实意义。文章最后讨论了如何开发老龄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龄法的变迁经历了以"孝道入法"的古代中国老龄法、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近代中国老龄法和专门化、全面化的新中国老龄法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其变迁特点体现在老龄立法理念的嬗变、老龄法体系的结构转型和老龄法内容的扩充等方面。此外,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共同对中国老龄法的变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过程中,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失衡必然进一步凸显,从现状上看,普遍表现为失落与孤独、怀旧与恋旧、逃避与惰性心理等多方面。在优化人口心理素质的反贫困视角下,针对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扶贫"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在不断完善并切实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施的同时,加强政策扶贫、社会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信息宣传指导,改善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认知模式,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心理上的成就动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农村人际交往,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健康正态的社会心理。这对于我国避免人口老龄化社会危机,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老龄产业的发展情况却和经济发展状态不协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苏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在认识上尚未形成对老龄产业的市场性研究,在实践中也没有形成成熟的老龄产品、老龄服务、老龄产品生产等的老龄产业。为此,需要树立社会重视老龄产业的观念,也需要企业人认同老龄产业的发展重要性,还需要政府给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数字老龄     
《新天地》2007,(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12月12日发布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我国首次从养老保障体系、老年医疗保健、为老年社会服务、老年文化教育、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对中国面临的若干老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有关发言人指出:现在全世界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大致有70个。和先期进入老龄化的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化有四个特点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出现早、基数大、增速快、"空巢"多、寿龄高和需求广的特点,为江苏老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老龄消费主体。在对江苏老龄产业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江苏老龄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江苏应充分利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发展基础雄厚、产业结构升级快的强大优势,把老龄产业做大做活,使老龄产业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祁雪瑞 《南都学坛》2007,27(2):123-124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给老龄产业特别是老龄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目前对老龄服务业的社会支持与保护力度还非常不够,需要建立健全发展老龄服务业的政策与规制,加强老龄行业的组织建设、优化宏观环境,加快对老龄服务业的资金投入,政府、公众和老龄群体自身共同努力。促进和保护老龄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是相关规制、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同时也要在全社会形成“积极老龄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老龄问题和老龄事业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福利发展状况及管理体制的各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将给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及运行机制以全面的影响,给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生活服务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活动及老龄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老龄事业的发展必须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问卷和社会调查发现.社区老龄服务的供给与社区老龄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相差较大.而社区城镇化程度(如乡、镇、街道代表城镇化的不同水平)、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社区领导重视程度、社区财力投入、社区有无老龄事业规划、社区有无热心老龄工作的组织和人员、社区的人口学因素对社区老龄服务事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作者认为发展社区老龄服务可以巩固和放大社会、家庭、个人的养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0%以上。老龄人口的增加必然形成一个老龄消费市场的扩展。但从目前的形势分析,老龄市场远远不能满足老龄社会消费需要,老年产业尚未适应老年市场的需要。因此,发展“银色产业”开拓“银色市场”应该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关注的实事。同时,“银色市场”的开拓不但将为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带来生活上的满足,也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