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美国农业发展中起了极大的作用,而各种层次和形式的农业合作社服务体系又是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主要力量,美国的经验对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国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和规范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快车道,全国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也进入了黄金时期。本文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巴东县为例,描述了构建新型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同时探究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主要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各主要国家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模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我国农业发展的今天,可以从其他国家发展中得到些许借鉴,以促进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广东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相对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职业农民缺乏以及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为完善广东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当务之急要以科技保障生产服务、以补贴夯实基础设施、以财政支持扩大教育供给以及以政策引导加强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科技兴农的保障,主要包括主体、资源、平台和环境四个子体系。分析了江苏新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通过提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能力、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服务功能、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综合集成能力等路径,健全新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要坚持“三个必须” ,即必须适应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总体目标 ;必须适合中国国情要求 ,建立一种多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必须逐步趋向一体化、产业化和企业化。建立和完善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对策是 :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及职能 ;政府和社会各有关部门要作好提供政策、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支持 ;稳定农业服务队伍 ,建立健全法制体系 ,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发展概况,在梳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构的分类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建构的三种思路:"统一主体"、"多元主体"和"统一主体与多元主体相结合"。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的国情决定了"统一主体与多元主体相结合"中所蕴含的"权变性建构"思路或将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农业服务组织的建构是影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建构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相适应的、多形式的服务组织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的保障。本研究在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轨迹和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的建构思路主要有"统一主体"、"多元主体"和"统一主体和多元主体相结合"三种思路;在对每一种思路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未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构的发展方向或是"统一主体和多元主体相结合"的权变性建构,这既利于发挥各种社会力量服务于农业的积极性,也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适应复杂多样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福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服务主体、服务方向、服务内容等仍存在不足,制约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必须强化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农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多元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强化流通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集成建设,实现为农服务全程化;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为农业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0.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自实行“联产承包制”以来深化农村改革 ,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拟通过阐述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粗浅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农业企业化又是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实现形式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金融约束问题 ,同时 ,农村合作金融由于在农村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充足的金融服务需求而自身发展困难 ,把合作金融的金融资源引入农业企业 ,将对农业企业和合作金融两者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分析农业企业化的意义开始 ,着重分析了合作金融参与农业企业化的可行性及其主要障碍 ,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而且自始至终是小农模式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无论从思想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促互进的思想都只是停留在理念层次上,实际并未得到有效地运用,这也是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指出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改变农民的附属地位,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农业技术与乡村社会有着密切关系。华村是中国农村社会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村庄,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晋祠泉水是华村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源,在稻田灌溉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华村逐渐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乡村社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华村实现了农业生产由传统“依水而作”到“技术种田”方式的转变。在新农业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华村原有的社会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认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3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严重不足;信息服务体系中“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解决;农民信息素质有待提高。提出了政府主导下多元参与、推进“三网合一”工程、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陕西农业产业化实践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几年来陕西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仍存在着许多主要问题 ,即农业产业化发展地区之间、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工作相对滞后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陕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应集中力量发展龙头企业 ;开发建设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搞好信息、科技、社会化服务三大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领域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三农”问题以及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促动下,农产品流通及其效率问题才逐渐备受重视。因而,本文对农产品流通效率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最终,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构建了“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模型”,以便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国内农业产业化现状,用实例分析了我国当前农业产业化的几种经营模式和存在的问题。用经济学理论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机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这种模式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措施,归结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模式。并针对这种组织模式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三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高等农林院校近年来高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旗帜,为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对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目前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合作社功能“嵌入”与村治模式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治模式改良既关系到乡村综合治理的顺利开展,也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多案例比较分析,研究证实乡村善治的基础是对社区经济资源的有效掌控;利用经济资源为农业社区提供优质的农村社会化服务将成为农业社区治理优化的保证;短期内实现合作社与村两委领导者职能重叠,达到经济发展与社会服务供给同步,可以降低农村社区综合治理成本,提高乡村治理成效;中长期内赋予农民合作社更多综合性服务功能,使其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同时为农业社区提供社会化服务,形成乡村治理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20.
“渔”无“鱼”:两个“渔佬儿”的符号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最后一个渔佬儿》到《铁壳船》,前者根植于“寻根文学”的文化语境,后者根植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境遇,二十余年的时空更迭,他们从“渔”有“鱼”到“渔”无“鱼”的历史终结,两个“渔佬儿”——“柴福奎”和“杨大头”成了一个“互文见义”的人物符号。在人物符号能指的背后,表征出主人公一方面眷恋农业文明,一方面又质疑现代工业文明,折射出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文化冲突、生态隐忧、叙事者文化心态归属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