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朋友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普遍人际关系。传统儒学把它列为五种人伦关系之一。“天下之达道五: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①东汉官方儒学经典《白虎通》则把它列为“六纪”之一。可见儒家对朋友关系的重视。笃情重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对待朋友之间的关系上,儒家把感情道义看得重于一切。儒学大师孔子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友列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与中华传统美德之间是树根与树势、河源与河流、德本与继承者的关系。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正确把握它的内涵,深入了解它的价值。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最有价值的道德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代表着中华民族最优良的道德传统和中华文化的精华。它主要将儒家道德价值观和道家道德价值观融合在一起,在内容上具有双重性、辩证性特征,包括尊重传统而又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而又戒骄戒躁、敢于伸张正义而又热爱和平、强调爱国情怀而又开放包容、坚持原则而又灵活变通等主要内容。长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支配性影响,中华民族塑造了兼有儒家和道家特征的双重性道德人格,能进能退,能伸能屈,能扬能抑。中华民族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坚守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即展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民族在道德评价方面应有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话语权。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伦理价值护航,赋予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最应该代代传承的精神血脉,同时也能够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伦理价值引领作用,给当代人类反对和抵制民族中心主义、民族利己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提供伦理支持。  相似文献   

3.
强化爱心培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的文化源远流长。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成员中的精英群体,是我们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是否具有爱心,将关系到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从主体维度上看,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主体功能与价值,强调主体因素对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作用,指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最高目标在于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根本价值目标在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通过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来处理族际关系和协调族际政治,把整体建构与发挥区域优势相结合,实现民族群体和民族个体的协同发展。主体维度下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论述有其生成的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坚持主体功能与价值,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以及实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共创格局,对促进当今世界民族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传统美德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组成部分,与人们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制约和影响着国人的一生。培养美德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营造美好心理的过程。新时代的"思政人",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把中华传统美德讲明白、讲清楚,并结合现代心理学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章节中增加以孔颜乐处、义以为上、仁者爱人、自强自省、慎独自律等传统美德来分析需求心理、名利心理、交往心理、困境心理、网络心理,积极构建美好思政课。  相似文献   

6.
艰苦奋斗精神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艰苦奋斗的含义 ,认为其主旨在奋斗 ,其价值在奉献。阐述了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本色 ,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袖倡导和实践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并将其作为需要把握好的"四个关系"之一;突出了物质和精神兼顾,经济和政治统筹;既要见物,更要见人;既要发展,更要安全的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本质地内涵着重视精神力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鲜明指向,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努力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振兴中华民族的今天,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永葆“礼仪之邦”的美名,是炎黄子孙的神圣责任.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数千年悠久文化的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有着极具特色的习尚礼仪、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以刚健有为、崇尚气节、重义轻利、当仁不让、“忧”先“乐”后、宽容达观等为特征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这些习尚礼仪、价值取向使中华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名.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光大.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理论体系的标识性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潜藏着中华民族话语深刻的伦理诉求,即中华民族大我身份优先于多元民族的文化身份,中华民族大我利益优先于多元民族的群体利益,中华民族的政治忠诚优先于多元民族的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虽然强调“大我优先”,强调权利不是先验的产物,是义务在先的效能回馈;但是也没有忽略“个体正当权利”和“少数群体权利”。个体唯有秉持义务本位,致力于中华民族至善生活的追求,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正当权利。各民族群体唯有共同团结奋斗,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在共同富裕之中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孟子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天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思想,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由于二者的互补性,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为我们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即把改造自然与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片面强化人对自然的索取,又不能停止生产,以此建立起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孔子学说就是这一历史过程中特定时期、特定阶段的一种社会思潮。 人类社会关系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是这样的:人类的童年是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感情关系,即奉献关系。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由血缘感情、奉献关系发展为阶级关系,即发展为占有与被占有的索取关系,也就是由道德关系发展为法律关系,由义务关系发展为权力关系。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人类又由索取、占有关系,发展为感情、奉献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明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财富,也是民族独特标志。在传承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明晰中华民族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与凝聚纽带、“天下观念”对民族国家建设的积极作用等。在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重视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在传承与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视二者的互动作用,平衡和协调二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祖祖辈辈特有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在纷争与战乱中赖以生生不息的传家宝。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说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富起来了。于是乎,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出手阔绰的中国人,在种种国际会议上,开始有人质疑中国是否还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4.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陈晓英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很注重发展道德文化,讲究道德的自觉和自律,使古代中国以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著称于世。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5.
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待事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可以体现在个体,也可以体现在群体.楚人是黄帝之后与苗蛮融合而成的新兴民族,除了具有后来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性格以外,还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气质.这种气质,概括起来,不妨称之为豪气、大气、义气和灵气.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逻辑上具有同构性和协同性。中华传统美德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价值体现在夯实思想基础、维护整体利益和构筑精神家园等方面。要通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来深化中华文化认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育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更凸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助推策略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依据社会认同及影响力的三域综合模式,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基于个体域、群体域、社会情境域的多水平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横向坐标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须在社会群体协商互动中建构而成,实现群与己、群与群、差异性与共同性、物质性与精神性四组关系的确证;在纵向坐标上,可从由内到外的个体自主身份构建、由外到内国家力量的社会传导两条脉络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应对新时代不同价值观的挑战,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所在。正是基于民族的政治价值,中华民族概念得以提出并在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57年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们坚持独立自主但忽视了民族价值也需要新的政治文化和民族精神来充实才能应对社会变化的、潜在的冲突的客观事实。改革开放阶段,在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我们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统一民族的共识价值对国家建设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引导我们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方面重新审视,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上更重视开放性价值、更重视爱国主义的实践价值、更重视同胞之间的关联价值、更重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德育工作者一直遵循着一种高尚的理想主义道德教育标准,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注入式教育方式,以达到德育目标的“高远脱俗性”。这样的教育目标缺乏科学性和层次性,往往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忽视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给予学生的是抽象的真理与僵化的政治教条,加之德育内容总在随政治形势而改变,缺乏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指导,导致学生走向社会后感到处处不适应。目前,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我们国家在经济与道德问题上也出现了难解的“二律背反”。如果经济的腾飞,现代化的实现,要伴着道德的沦丧,文化的失落,那么这种代价未免太沉重了,面对现实,不仅市场上伪劣假冒、坑蒙拐骗比比皆是,而且整个社会的豪华奢侈、好大喜功、以权谋私、弄虚作假之风盛行,尤其贪污受贿、卖淫嫖娼、抢劫吸毒等社会恶性犯罪屡禁不止,这种严峻的社会环境给德育工作带来空前的冲击和挑战。 面对上述问题,由辽源市教科所发起了多省市协作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这项实验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八五”期间规划研究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说: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习  相似文献   

20.
简论宁波帮企业家的商业道德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宁波帮企业家不仅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杰出的经营才能雄视海内,阔步天下,而且还以良好的商业道德与群体形象名闻海内外,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宁波帮企业家十分重视商业道德,强调以德立业,以德兴业,出现了许多具有传统美德的现代企业家。认真总结宁波帮企业家有关商业道德的认识及其实践,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新的商业道德秩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在商业经营中同样十分重视商业道德。义利观,即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区分不同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