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词的本义是最能体现造字意图的词的初始义。词的本义是词的引申义的出发点、依据。词的本义不断延伸、产生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新义就是词的引申义。词义的引申是有规律的词义运动。  相似文献   

2.
对于词义引申现象古代很早就有人重视,但真正细致深入的研究是从清代开始的,而其中成就最大者当属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 段注对于许慎所说字之本义往往能推求其引申义,发前人之所未发。对于词(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段玉裁是有明确认识的。所著《经韵楼集》卷一中曰:“守其本义而弃其余义者其失也固;习其余义而忘其本义者,其失也蔽。”主张将“本义”和“余义”(即引申义)同样重视。同时他又多次指出引申义“于本义引申之”,是“就字本义引申之”。他已经认识到所谓“引申义”必然是以本义为出发点。所以在推求引申义时能够“必原其本义为言”,即所谓“讨源以纳流”,善于抓住本义从不同角度和途径加以联想、推阐,以明引申。基  相似文献   

3.
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形异义词是词汇在演变中经过概括后的产物,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字形相同,意义无关;多义词是词义在演变中经过裂变后的产物,即一个词由本义引申出多种含义,本义和引申义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4.
一、词义引申的基本原理 词义在引申过程中,其基本原理,一般是以某一个意义为基点,从中提取某一方面意义,或由此基点义勾联到有关某个方面的事物事理,进而引申出一个新的义项。这个义项,在某一方面与被引申义相同或相关,但它更多的方面是与被引申义不相同的意义即所谓“新”义。由这个新的引申义又作为一个基点意义,(如上面所述形式)进而又引申出一个新的意义。如此引申下去,环环相扣,一个词可以引申出许许多多个义项。  相似文献   

5.
词义引申中的遗传义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是遗传义素当我们讨论词义引申的时候,一般地总要谈到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以及一个词在词义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变化。这样的讨论,给词义引申画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但这只是一幅简图,显得比较粗略,有时甚至失之含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对于一个多义词来讲,它的本义(只有一个)和引申义(可能有若干个)之间在引申中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换言之,词的意义是怎样由一个义位转变为另一个义位的。我们这里用义素分析的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浅析汉语词义的引申丁振芳词在产生之初一般是单义的,但它同其他事物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读音、意义以及记录它的符号文字,都在不断地变化。词义变化的主要形式是“引申”,如“头”的本义指人的脑袋,引申而指一切动物的脑袋,再引申而指物体的端部等。词由本义引...  相似文献   

7.
“发”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古今都很常用。它有两个来源,即“發”和“髮”,原本音义皆不同,汉字简化两者合二为一。去声“发(髮)”用法比较简单,其本义是头发,引申而表长度单位,这个意义今已不再使用;平声“发(發)”,较之前者,用法灵活而复杂。其本义为发射,它的引申义很多,其中有不少沿用至今。对多义词而言,必须首先抓住本义,然后依源导流,梳理引申义,这样才能使纷繁的词义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这种工作,对研究汉语历史词汇、促进词义研究的深入以及字典辞书的编纂,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谈论词义引申的文章,都着眼于词义引申的方式来探求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并进而总结出意义引申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等,如“丈  相似文献   

9.
辐射引申源头往往呈多元特征,各个引申义从其不同源头引申而来,故相对于从连锁引申或者从单一源头的辐射引申,其意义之间的关系,则显得较为疏远.笔者以实例从词义引申误为假借和同源词词源义的推求,应当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辐射引申源头多元性失察之流弊.  相似文献   

10.
一个词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本义或基本义引申派生出许多意义,形成一词多义。许多语言学著作在谈及词义演变时,往往以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三个方面来说明。如何进一步考察一词多义的内部及外部联系,探究词义引申的线索和方式,无疑是词汇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语言的模糊性角度来分析词义引申的人类心理原因,并以汉语为例,按参与意义变化过程的心理活动类型对词义引申方式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解并阐释了“斤”“舍”两个字义序列。“斤”的语源意义是小,其字本义是斧之小者((?)了):“舍”的词本义是放下,其字本义是发布。这两个字的字本义都是词的引申义,而不是词本义或语源泉意义。由是观之,一概以字形为依据,一概以字本义为词的初义,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方法论错误。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汉语词义的演变方式,一般只提引申和假借。但有很多词义演变现象,无论是用引申还是假借都解释不了,本文将要研究的“相因生义”现象就是一例。一所谓“相因生义”,是指这样一种词义演变现象:一个词由于受另一个与之相关词意义的影响而产生新的义项。这种现象叫“相因生义”,这个新产生的义项就叫“相因义”。汉语词汇中各个词是通过一定的关系集合在一起的。它们可以通过意义上的关系而被集合在一起(如同义词、反义词等),构成一种聚合关系,也可以通过造句时各个词的联系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 在讨论古汉语词的引申义,论证词的比喻义、借代义时,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词例:爪牙:原指鸟兽的爪和牙,因其锋利可以致用,遂比喻引申为武臣.股肱:本指人的大腿和胳膊,比喻义是指得力的大臣.鼎沸:本指鼎中煮水沸腾开滚,比喻义是指声势汹涌杂乱.朱门:红漆大门,借指富豪人家.黔首:借指平民百姓.(古代百姓不准戴帽子,只能用黑色布巾缠头,所以黔首就成了百姓的标记.“黔”是黑色.)布衣:借指老百姓.用这类词来说明词的比喻义、借代义是不恰当的,其说解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词的比喻义、借代义都是词义的一种转移,实际上也是引申义,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引申而已.词的引申义是对词的本义说的.词的本义、引申义是对多义词说的.词的比  相似文献   

14.
"发"字小议     
"发"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古今都很常用.它有两个来源,即"發"和"髮",原本音义皆不同,汉字简化两者合二为一.去声"发(髮)"用法比较简单,其本义是头发,引申而表长度单位,这个意义今已不再使用;平声"发(發)",较之前者,用法灵活而复杂.其本义为发射,它的引申义很多,其中有不少沿用至今.对多义词而言,必须首先抓住本义,然后依源导流,梳理引申义,这样才能使纷繁的词义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这种工作,对研究汉语历史词汇、促进词义研究的深入以及字典辞书的编纂,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何语言,都有内容与形式统一或矛盾的问题。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情况则更为复杂,主要是解决原文的内容和译文的形式之间的矛盾。经验证明,引申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所谓所引申,是指根据上下文,不拘于词的字面意义或词典上提供的词义、释义,而对词义或做必要的调整变动,或另辟蹊径。从翻译角度看,引申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英语本身对所用词的本义所做的调整或变动,对于译者来说,主要是理解的问题;二是原文基本词义确凿,而用译文表达时需做适当变动。词的含义是复杂的,不仅有直接、表面的、一般的意义,而且还有比喻的、内涵的…  相似文献   

16.
徐锴对词义引申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理性认识方面,承继许慎“六书”说,依据本义和借义的关系对假借造字进行分类,启发清代小学家进一步界定假借和引申概念,理顺二者关系;训诂实践方面,在《说文解字系传》“通释”篇中,有意识地申明大量字词的引申义,并对引申的基本途径有所认识,从而启迪后世学者深入探索,最终使引申成为词义运动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有”是一个高频词语,词性多变,用法灵活,蕴意深刻;继而“有+V”现象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议,致使人们对“有”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这里针对“有”这个词的词义,分别从本义探寻、各种释义、固定结构三个方面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两大平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有”这个词的各种词性及其词义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从同义词所具有的共同义位的数量、共同义位的类型、一组同义词中的方言词情况这三个角度对<荀子>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进行分类,可知大多数同义词都是在各自的引申义列上有"点"的重合关系,单音节词的词义相同,最主要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从对多组同义词的意义关系的探讨,我们看到,两组同义词的意义之间如果有相反关系、推演关系,这样的两组词的成员也比较容易构成双音节词.  相似文献   

19.
求同思维构成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思维定式 ,但有时也用到求异思维或逆向思维。一个词表示两个相反的意义 ,形成美恶同辞、正反同辞、取舍同辞、出入同辞、废置同辞等 ,通常叫做“反训” ,被看作解释词义的训诂现象 ,我们则认为是词义逆向引申的词汇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语义理据是词的理据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种心理联想,即在原有语素意义基础上通过引申、比喻等手段产生新的意义。词的语义理据可以解释词的本义与其引申义、比喻义之间的关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充分运用词的语义理据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