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孔子与耶稣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仁"与耶稣的"爱"作为东西方伦理的核心观念和根本原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特殊的文化精神与文化性格。二者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有一定的共通性,但在神与人的层面上,又有着极大的差异性。比较孔子的"仁"与耶稣的"爱",诠释其内在的价值,辨析其德性的差异,挖掘其合理的因素,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重新构建现代人际关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学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之后,主要介绍了美国现代派诗人兼学者庞德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儒学著作的翻译及其在他宏篇巨著《诗章》中的运用,看出庞德一方面把中国古代文化看成是他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把孔子的儒学看作拯救西方的一剂良药。庞德一生致力于把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到西方去,让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传播,使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3.
韩南(PatrickHanan)是美国最有成就的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专家之一,在白话小说研究、李渔研究以及言情小说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成绩。韩南的不少著作,都是从第一手资料出发所进行的考证,这在西方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非常独特,显得比较扎实。同时,在此基础上,他也进行了理论探索,如通过对《云门传》和《李道人独步云门》的考证,他论证了通俗小说是在讲唱文艺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对《青楼梦》的考察,则提出了通俗文学的转型问题。另外,他也运用西方的文艺理论去研究中国古典小说,如其以叙事学理论所划分的若干层次,不仅有其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对80年代以来重新清理小说史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汉学研究中,“西方中心主义”已经越来越显露出其局限,而忽视在多元文化的格局中思考中国文化的价值,也有不足之处。韩南的既传统又现代的研究可以在这些方面提供一些方法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学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之后,主要介绍了美国现代派诗人兼学者庞德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儒学著作的翻译及其在他宏篇巨著<诗章>中的运用,看出庞德一方面把中国古代文化看成是他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把孔子的儒学看作拯救西方的一剂良药.庞德一生致力于把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到西方去,让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传播,使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5.
徐宏力 《东方论坛》2005,(2):24-27,63
泰勒是西方科学管理之父,他研究的是企业管理,其理论的基本特点是重视"规制";孔子为中国文化管理之父,其着眼点在经世治国,亦即公共管理,其思想的焦点是"和治".规制强调物本、理智、常效、他律与刚性;和治强调民本、亲情、长效、自律与柔性.泰勒思想作为科学管理元典已有共识,孔学在文化上的同等地位也有历史依据与逻辑依据.孔子是最早在管理中重视人文关怀的人之一,其对群体性的关注,也与现代文化管理追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胡适的孔子研究是其“整理国故”的一次具体实践。借鉴西方现代学术方法,胡适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其西化视域下的孔子研究也受到质疑和批判。梁漱溟的孔子研究基本上是回应胡适之论而起,但其结论往往针锋相对。梁漱溟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他对胡适的孔子观的批判,恰是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两种文化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安乐哲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哲学家,其孔学研究另辟蹊径,独具创新视角。安乐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背景,从比较哲学角度阐释孔子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情境主义、“零售式类比”等研究方法,从而力求重新定位儒家思想文化。从安乐哲有关孔子形象、孔子思想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来总结其孔子研究特点,为儒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孔子及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已经走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仍然展现着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对现代新儒学在中国的复兴做出了简要的分析,阐述了现代新儒学对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出了应大力弘扬中国传统道德文明的精神理念,对于克服西方近现代唯科学主义所造成的人文主义危机和失落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特别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中华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连贯性,对于纠正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和偏见,对于增强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从文化认知、文化比较的研究视域出发,对孔子进行了跨文化解读与传播。在史景迁“去偶像化”的观照方式下,孔子被解码、建构为具备鲜明个性特质的人文主义者及令人尊重的教育者形象。同时,史景迁致力于厘清西方一般认知中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诸多误读,并努力唤起西方受众对孔子当代意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的“孔子托古改制论”是对历史上“孔子改制论”的修改。运用这一理论,康有为不仅为其领导的维新运动找到理论依据,而且以之作为前提创立他的“儒教”理论,从而使这一论点带有反抗西方威胁的色彩。康有为还通过对“孔子改制”的大显论述,形成了对孔子的不向评价,从而为其大同学说的崛起创造条件,以较为含蓄的方式预告了文化新纪元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对我国古代梦文化的研究,是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下,以融会中西文化为一体的研究方法进行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还进一步探讨了中西情诗在梦境描写中的异同。这既为我国古代梦文化开启了现代性研究的先河,也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资源。必须解决好两个认同问题:一是要解决好传统文化对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认同,二是要解决好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的价值基础和方向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英国学者卜士礼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的中国文物鉴藏家、艺术品交易商和汉学家,可谓是西方中国艺术史尤其是中国陶瓷领域研究的先行者。在华期间,他不仅投入以中国陶瓷为中心的古物鉴赏和收藏活动,还立足于深厚的学问探讨和诠释中国陶瓷艺术。卜士礼研究中国陶瓷的方法,以中国学术成就和方法论为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着其后之研究者,其著作成为了后续同类出版物的范本。卜士礼丰富的中国陶瓷学著述,充分显示了其中国陶瓷研究的前沿性和系统性,也成为了欧洲学界理解和阐释中国陶瓷文化不可或缺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14.
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长期局限于对建筑技术、建筑功能、建筑风格和建筑理论等专业层面的研究。试图从西方建筑美学的引进与建筑审美意识的觉醒、纳入艺术与美术范畴的建筑艺术、建筑文化意识的觉醒的新的建筑历史观念的萌动等不同方面,考察20世纪中国社会新型建筑文化观念的形成历程,从而为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和视角。  相似文献   

15.
由太极拳入手,通过理论研究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剖析并提取出武学中具有实践价值的传统元素,指出它们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上的体现及价值。从而探索出一种将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为中国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的继承和创新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作为中国现代索引的开拓者、先驱者,站在新文化运动的高度,对汉字检字法作了多方面、创造性地探索,对当时乃至后来的检字法研究、索引理论研究和编纂实践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其意义也绝不仅限于检字法本身。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作为以现代都市为基点的现代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与现代都市相伴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大众文化与都市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小的错位与落差。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更多是在向西方的都市化进程看齐。还原到本土城市的现实语境下,这种视角势必带有某种想象性的成分。80年代繁盛一时的哲学热,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也引发了国人对个体生存意义与价值的探讨追问,成为了他们寻求都市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赵靖先生拓展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内容,提出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特有的研究模式,构建了科学的学科研究体系。赵靖先生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之路,是20世纪后半期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学西渐历程中,陈李同最先向西方社会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他的思想在西方社会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在中西文化交流中,陈李同的贡献是显著的,但他却至今湮没无闻,我们应该对陈季同进行深入研究,还他一个公正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戴望舒足以代表一个时代。他在广泛汲取外国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象征主义的同时,把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了新一代诗风。虽然人们习惯性地把他定位在追求中国诗歌现代性的阶段诗人,但事实上,他是一个实现了现代诗歌现代性的完成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