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蓟汉”解     
李昱 《晋阳学刊》2008,(1):123-124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初名学乘,字枚叔,因仰慕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之为人,改名绛,又名炳麟,别号太炎(按:顾炎武初名绛)。他还曾用过几个笔名,“蓟汉阁主”是其中之一。1899年章太炎在《清议报》上首次以“蓟汉阁主”为笔名发表《儒冠》一文,同年又以此为笔名在《亚东时报》上发表《游西京记》和《今古文辨义》等文。1914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东城钱粮胡同时,将其寓所名为“蓟汉章寓”。章太炎还以“蓟汉”名其著作,有《蓟汉微言》(1916)、《蓟汉昌言》(1935)、《蓟汉闲话》(1936)等。看来,章太炎对“蓟汉”二字是有所偏爱的。也正因为他对“蓟汉”的偏爱,他晚年的弟子们称其为“蓟汉大师”。那么“蓟汉”二字作何解呢?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新发现的旅顺博物馆藏三件"汉史"残片,一件为《汉纪》唐写本,可正今本、明本《汉纪》之讹。另两件定名"汉史残片",其中一件可能为《汉纪》唐写本,另一件可能为范晔《后汉书》写本。同时,本文探讨了"汉史"S在敦煌、西域地区流传状况的区别,认为其与两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总体而言,新发现旅博藏"汉史"残片进一步反映了晋唐时期"汉史"在西域的流传状况,学术价值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3.
<正> 《渔父》里的“沧浪水”的地理位置,历代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西汉西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说:“潘冢道济,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司马迁将“苍浪之水”理解为《尚书·禹贡》中所写的“沧浪之水”。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写道:“按汉水东为沧浪之水,在今均州武当山东南,渔父触景起兴,则此篇为怀王时退居汉北所作可知。”“沧浪之水,初夏涨则浊,秋杪水落则清。”(原文见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七)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17,(6):31-36
司马迁《史记》载录五帝至汉武3000年史事,勒为一书,共52万多字,开纪传体史书之先。班固《汉书》约80万字,记前汉一代史事,其中汉高祖至武帝太初以前,内容多据《史记》。今考《汉书》参考《史记》之篇章多达61篇,因此,《史》《汉》对读自《汉书》书成以后屡有出现。《史记》成书以后,流传不广,甚至因"微文刺讥"而号为"谤书"。至于《汉书》,极载汉之盛德,传习者众,评价似与《史记》迥异。其实,二书内容相同之处甚多,何以一为"谤书",一为歌功颂德之文?据二书互见之文,可见其中之《春秋》笔法,以及班固《汉书》之史家精神与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5.
从张家山汉简看楚汉法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万进  吴亮 《中州学刊》2002,(4):136-140
张家山汉简为研究楚汉法统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历谱“新降为汉”之“汉”是指刘邦刚刚建立的汉王朝 ,而非公元前 2 0 6—前 2 0 2年间的汉王国 ;《奏谳书》“楚时去亡 ,降为汉”之“楚” ,不应仅限于“楚汉战争之楚” ,还应包括陈胜“张楚”之楚、楚怀王“义帝”之楚 ;“楚时去亡 ,降为汉”反映了汉王朝建立之初官方和民间对汉王朝法统的看法 ,并对西汉文景至武帝时期汉人对楚汉法统关系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清人王之春在其《椒生随笔》中引曾耕楼的话,评论《聊斋志异》的语言说:“效左氏则左氏,效《檀弓》则《檀弓》,效《史》、《汉》则《史》、《汉》,出语必古,命字必新。”论的虽是《聊斋》的语言,其实也是所有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语言。优秀的文言小说,都是效法《左传》、《史记》以及魏晋名家笔意而又有所创新的。古代文言小说作品虽  相似文献   

7.
虞万里 《兰州学刊》2014,(10):40-48
马衡是中国考古学和金石学的先驱,近数十年来研究者不乏,但竞无一篇全面阐述其在汉石经研究上得风气之先和集搜辑、研究之大成的文章。文章从马衡前期生活经历中勾稽出他的金石之缘,继述其主政北大考古门和故宫博物院时期对汉石经搜集所投放的精力和在汉石经研究中所作出的成绩。最后,利用新近公布的马衡日记,勾勒出他在人生晚景抑郁的环境中,从事《汉石经集存》整理的细节和心态,俾使学界对这部总结性的汉石经著作有一个全面了解,从历史的角度充分认识《集存》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完善,以推动汉石经研究。  相似文献   

8.
“夜郎自大”是形容妄自尊大的著名成语。此语问世后,不少人误以为“自大”首出夜郎人之口,其实不然。“夜郎自大”出典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其文是:“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文中明确记述,是滇王不知天高地厚地首先向汉使提出“汉孰与我大?”的问题,之后汉使又去夜郎国,夜郎侯“亦然”——向汉使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汉书》有关的记载与《史记》无异,可见“自大”非源于夜郎。  相似文献   

9.
在汉赋史上,张衡既是创制“大赋之极轨”(如《二京赋》)的雄才,又为首开魏晋“抒情小赋之先河”(如《归田赋》)的智者,对此时贤颇多关注,然对在他一生中有重要意义的《思玄赋》,却缺少深透的理解。本文认为:张衡《思玄赋》不仅在大赋之规模与骚人之情感中内蕴了复杂的人生观,而且通过文学形式的描写表现出的玄理意识和征实精神,成为汉、晋“言志”赋创作之传承与衍变过程中一显著标识。 一、从“范书”选文谈起 张衡创作本事详载范晔《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在体例上,范书承《史》《汉》“以史传文”之法,较多传录“传主”文章,其于张衡选文四篇:即《思玄赋》、《应间》、《上陈事疏》、《请禁绝图谶疏》。由此生一疑问,范书何以对张衡众多赋作仅录《思玄》?特别是代表张氏大赋成就的  相似文献   

10.
孙琪 《理论界》2010,(3):171-173
从西汉至明末,张骞的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作品中发生过四次演变,而张骞乘槎冲牛斗的故事影响深广。《熙朝崇正集》诗歌中借用张骞乘槎刻画传教士的形象。这是晚明文人利用传统文化对他者进行认知、重写的典范。这种重写反映了异质文化冲撞背景下士人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全宋诗》吹求吴宗海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的《全宋诗》,是古籍整理的重大成果之一。但也有一些疏误之处。一、未取最早出处。卷一二二杨亿断句之“峭帆横渡官桥柳,叠鼓惊飞海岸鸥”,欧阳修《六一诗话》最早载之,而《全宋诗》取后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并从之将...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论语》研究的鼎盛期和总结期,不仅著述如林,而且名家辈出,气魄之博大,思想之开阔,考据之精审,影响之久远,在中国古代《论语》学史上,罕能出其右者。受统治者文化政策、社会思潮和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论语》学呈现出注重"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汉宋兼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淳于髡著《晏子春秋》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晏子春秋》汉司马迁、王充认为是晏婴所撰,隋、唐书《经籍志》亦题作者为晏婴。唐柳宗元则认为是“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引起人们对其学派归属、成书年代及作者问题的争论,至今未能解决。我认为,《晏》的作者当是战国中期齐之稷下先生淳于髡。谨考说如下。一、《晏》成书在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14.
“十三经”为儒家重要典籍,其名始于宋代。自汉以后,曾有“五经”、“九经”、“十二二经”之名。历代注流甚多,宋代刊有“十三经疏”,选其影响较大者结集而成。清阮元主持依家本作校勘,加以重刻,即今通行的《十三经注流》416卷本。其中调易购统王强、晋韩伯康注(分别注经传及系辞、说卦等),唐孔颖达流;悄书》为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毛诗》为汉毛公传,汉郑玄笺.后孔颖达流;《周礼Z、《仅礼》均为汉郑玄注,唐灵公彦流;《礼记8为汉郑玄注.后又颖达疏,《春秋在传》为晋江倾注,席孔额达流;《春秋公羊传》为汉河体注,…  相似文献   

15.
《楚辞章句》、《楚辞补注》和《楚辞集注》分别作为汉代和宋代楚辞研究的成功之作,典型地体现了汉、宋思想文化加之于楚辞学的各种影响,以及由这些影响导致的汉、宋楚辞学研究的历史转型:阐释目的由外向经世到内省治心的转变;文本注释由偏重训诂到阐发义理的转变;研究视角由经学原则到文学观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汉略阳城是甘肃古代著名的军事重镇,后因种种原因湮没无闻。由于年代久远,记载简略且不一,其城到底在何处?至今说法种种,仍是一悬案。对汉略阳城地望,从史料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 陇城镇西北说有人主张汉略阳城在唐陇城县(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之陇城镇)西北。持此说法的代表史籍为《后汉书》李贤注及《通典》。《后汉书·卷一下·光武下》记载: (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正月。中郎将来歙袭略阳,杀隗嚣守将而据  相似文献   

17.
王振芳 《晋阳学刊》2003,(2):107-108
山西大学卫广来先生新著《汉魏晋皇权嬗代》,用分析与实证的方法,从统一与分裂演变的角度,对汉魏晋三朝的皇权转移问题作了再探索,为东汉与魏晋历史的衔接提供了一个新脉络,读之裨益颇深。现仅将自已的一些心得体会述之如下;一熔铸前学,粹火出新就汉魏晋政治发展的演变而言,前人已多有论述,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构筑一大的学术框架,对此一历史时期的问题作整体的研究,并形成一完整的认识体系,非常不易。而卫先生的《汉魏晋皇权嬗代》就是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汉到晋的皇权嬗代作整体论述的学术著作。其不仅熔铸前学,…  相似文献   

18.
<正> 《九歌》称九,而现存《楚辞》之《九歌》却分明十一篇。对于这个矛盾,《楚辞》学者们提出过种种解释。例如[汉]王逸以“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之类玄理搪塞(朱注则存疑); [宋]姚宽《西溪丛话》以为文体,“歌名九而篇十一者,亦犹《七启》《七发》,非以章[数]名之类”,但即如《七发》亦与“七”有关(《文选》李注谓“以七事  相似文献   

19.
裸女     
裸女画来自西方,西方名画家多有此作,已流传遐迩,中土无有也。其见于画者若《杨贵妃出浴》,主题在明皇之窥,不能露全体,且始自何人尚未洋,亦不经见。若见之文字者则传有汉《杂事秘辛》似为杨升庵所假托。 近见《橄榄集》(世界和平友好国际书画艺术大赛选集,吉林北国书画社新刊)中有黑龙江张朝阳画《梦之舟》一帧,  相似文献   

20.
张敖,汉初名臣,其入汉初十八元功之序虽《史记》、《汉书》、《古文苑》等多有记载,然实非汉高祖六年时刘邦所封,概因吕后二年诏颁布后,陈平等迎合吕后之意曲升之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