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能够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并实现其慈善目的,保证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美英两国通过设定慈善组织财务报告的法定准则、规范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审计制度、公开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接受公众监督,保证了慈善事业健康顺利发展。通过两国的比较研究,启示我国应当规范慈善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应当统一慈善组织财务报告模式、设置灵活的报告规则,应当实行慈善组织财务报告强制公开、构建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平台,应当推进慈善组织财务报告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构建慈善法治"新常态"。  相似文献   

2.
慈善组织作为政府保障机制的补充,对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米尔顿·弗里德曼区分消费行为的方法分析慈善组织的行为,慈善组织通过筹集社会物资进行各项慈善活动,其成员行为主要依靠道德的约束,容易导致角色定位不清、公信力不高、管理成本过大、商业投资行为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政府应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大力倡导企业和个人参与慈善捐赠,加强慈善组织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并完善慈善立法。  相似文献   

3.
侯利文 《天府新论》2015,(1):99-105
慈善组织,作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慈善组织公信力构成要件的断裂、变异与缺乏,以及在市场牵引、媒体放大与监督缺失等外引力的相互形塑下,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发生了严重异化,呈现当代中国被困慈善的状貌.要重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必须重新定位慈善的本性与推进慈善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最宝贵的软实力,慈善组织公信力高低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其是否拥有充足的社会资本。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困境在于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足,而社会资本不足严重制约着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改善。本文以社会资本所包含的信任、制度规范、参与网络三要素为分析框架,系统剖析了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增强社会资本、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危机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东利 《天府新论》2012,(1):101-104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慈善事业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近来,"郭美美事件"、"中非希望工程事件"、"尚德诈捐门"等一系列慈善业中的负面事件导致慈善组织陷入公信力危机,对中国慈善事业造成了致命伤害。慈善组织挽回公信力的关键,是通过理念、组织、能力建设,加强自律性。  相似文献   

6.
"郭美美"事件将人们的视线从一直备受关注的政府腐败吸引到慈善腐败,使慈善组织一度陷入信任危机。英国的慈善立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特别是在监管方面,设立了专门的慈善委员会,采取分层登记方式,建立了财会公开制度以及完善的自律机制。这些对完善我国慈善组织的法律监管制度,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防治慈善腐败问题的产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不足及下降主要表现于以下五个方面:效能低下,管理混乱;行政化、官僚化色彩浓厚;市场化运作机制情况严重;监管不足或缺位,财务状况不透明;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加强非政府组织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和完善非政府组织的自律机制;建立适用于非政府组织的完善的法律体系,提高其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完善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促进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信力的提高;非政府组织建立问责机制是提升其公信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创建和壮大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相似文献   

8.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困境成为当前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阻碍。重塑慈善公信力的关键在于从源头上治理慈善机构物资管理的混乱状况,实现捐赠物资的全局管理和调配,接受外部监督,即慈善事业运作透明化。引入可追溯原理于慈善事业运作链条,将可追溯系统与慈善物资管理进行对接,建构慈善物资可追溯系统,可以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实现慈善事业透明化,提升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慈善物资可追溯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具有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能够切实发挥应有的优势,政府和慈善机构因此都有激励使用可追溯系统。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慈善组织治理制度,制定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营造慈善捐赠氛围。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指慈善组织获取公众信任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慈善组织行为能力的积淀,体现了慈善组织的理念、诚信和具体服务的程度。同时,它也是公众对慈善组织的评价,反映着公众对慈善组织的满意度和信任度。①作为一种社会信任系统,作为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作为民众信任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公信力已经成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慈善事业发展中慈善组织能否公开透明运转,慈善组织内部的廉洁与否,其成员的社会声誉如何,都将关系到捐助者的精神满足程度,进而对慈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146-154
会计师是民国时期新出现的一种以查账为职业、以维护社会信用为己任的自由职业者。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与以信用为基石的慈善团体有高度的契合点,两者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慈善团体聘请会计师查账以提升社会公信力,而会计师通过参与慈善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职业信誉。民国时期,会计师除直接参加慈善活动外,还为慈善团体设计会计制度;为慈善团体查核账目,出具证明书;当社会对慈善捐款产生怀疑时,又通过查账维护慈善团体社会信用。会计师的职业资格和职业道德使其成为社会信用的保障,聘请会计师查账是民国时期慈善团体提高公信力的有效措施,对今天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建设也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间商会的慈善参与机制研究——社会资本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民间商会慈善参与的动力机制,体现在发挥中介桥梁作用及网络内互动优势等方面,其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有一定的积极表现,但同时存在民间商会慈善参与的社会资本不足、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可从政府、社会及商会组织自身角度加强构建与整合,增强慈善参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博弈视角看保险信誉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薇 《理论界》2006,(4):196-198
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着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我国目前发展保险市场中出现的投保人诚信缺失、保险欺诈等现象,是在现有的个人信用体系缺位的制度安排下授受信主体间动态博弈的均衡结果。建立以个人保险信用体系(包括征信与评价两方面内容)为重点内容的保险信誉机制,通过实现信誉信息的高效率传递,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环境条件,从而有利于信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保险市场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理论实现了很大突破,慈善事业不断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同心圆体系,融入党和国家核心工作,深度参与国家和全球治理,通过优化网上网下融合获取巨大增量,在地位、目标、空间以及获取增量方面展现出大格局。但现阶段慈善事业发展中仍存在公信力、功能整合、专业能力、资源支撑等方面诸多难题,还不适应大格局的要求,应当通过强化信息公开、构建精细合力机制、提升专业能力、创新慈善模式和工具等措施,不断提升慈善的效率和效能,并通过持续的慈善文化营造,使得慈善能够成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域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外九国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各国政府、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业协会利用新媒体加强慈善监管的模式与特征虽各不相同,可在信息披露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展,但在利用新媒体加强互动方面也都还有待改进,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并未如期带来慈善监管"善治"。究其原因,一方面,各国政府,或因片面强调社会自组织的作用,或因缺乏福利共治的经验,结果都在促进慈善监管机制整合方面踟蹰不前,另一方面,慈善组织使用新媒体主要旨在获取资源,并非真正以受助者为导向,也不愿加重自身监管负担。因此,各种社会主体应进一步构建互动和回应更加充分的新媒体平台,加大监管和问责的力度,提高慈善行业的公信力,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慈善捐赠居于整个慈善事业的核心环节,也是第三次分配作用发挥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慈善捐赠数量稳步增长,但占GDP比例和人均捐赠金额较低;慈善捐赠以现金和有价证券为主,物资捐赠不断增长;企业依然是慈善捐赠的主力,社会公众捐赠逐渐提升;基金会、慈善会以及政府部门为慈善捐赠的主要接收方。从资金流向上看,70%的捐赠流向了教育、扶贫与发展和医疗健康领域,74%的捐赠流向北京、广东等省份。上述现象折射出慈善捐赠意识不浓厚、慈善捐赠制度不通畅、慈善捐赠分配不科学、慈善捐赠使用不透明以及慈善捐赠监管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努力营造人人慈善的良好氛围,加大税收政策优惠力度,完善慈善捐赠法律法规以加强慈善捐赠使用审查,推动慈善捐赠公开透明,以便尽快完善以慈善捐赠为主要内容的慈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慈善的迅猛发展也是其中一方面的体现,同时慈善事业又反过来促进社会道德的提升。中、美两国由于在经济、制度、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慈善事业发展道路迥异。但美国作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慈善事业的发展仍然对我国有诸多启示。慈善的发展不单单需要个体公民慈善意识的培养,而且还有赖于整个社会慈善价值观的形成。要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慈善文化、加强慈善教育,同时在组织上、法律上为慈善家提供有利的环境和坚实的保障。此外,为了增强慈善的公信力,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以规范慈善组织,引导我国慈善事业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营利组织透明信息的机理和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美美事件"暴露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由于信息不透明而缺乏社会公信力的社会现实,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存在理论的规制和管理本质的要求,不仅应该而且必须透明其资金运营效果和管理效率的信息,基于此非营利组织应该透明的信息不仅仅是资金收支信息,更应该是组织管理绩效的信息,建立绩效会计系统来搜集转换披露非营利组织管理绩效信息,满足公众评价组织绩效的需求,以便提高社会公信力,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慈善组织蓬勃发展,然而2011年集中爆发的慈善丑闻为其发展蒙上了阴影,慈善组织的监管问题日趋迫切。加强慈善组织监管必须采取建立健全慈善组织内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治理结构、调整政府监管思路和监管策略、积极调动社会先进监管资源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谢晶 《阴山学刊》2020,(2):18-24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暴露出我国公益慈善项目执行中的诸多问题,对我国国家形象和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当风险社会来临,在我国构建起全新的应急治理体系下,分析政府、公益组织、企业三者的角色和责任,梳理此次新冠疫情公益协同体的构建和分工,为如何进一步完善公益协同体提供前瞻思路,对于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防控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锐 《浙江社会科学》2012,(4):63-71,157
慈善事业是社会第三部门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其运行的基础是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本文以浙江省为样本考察了该省2006-2010年的慈善市场总规模以及慈善会、红十字会和基金会三大慈善组织系统的筹资、援助市场规模、市场份额与援助比重,并用TOP-SIS法对这三大系统的运作绩效进行了评价。数据反映浙江省的慈善市场规模呈持续快速增长,慈善会和基金会系统合计占据了约90%的市场份额,组织绩效评价的结果显示基金会系统的资金运作绩效最高,慈善会系统第二,红十字会系统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