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历来非常重视古代遗产的批判继承工作。他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中国革命的现状和研究本民族的历史,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工作者应当重视的三件大事。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继承以往文化遗产,同时又予以革命的改造,形成的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革命的和完备的科学。在此认识基础上,毛泽东深刻而系统地阐述了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今天,我们党大力宣传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强调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学习和…  相似文献   

2.
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极为重视,进行了多次讨论,发表了许多意见,而且对问题的探讨愈来愈深入.但是,对于道德遗产批判继承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本文试就此贡献管见,以就教于伦理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关于批判继承和改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思想廖小平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优秀文化资源,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容忽视的文化垃圾。就传统的道德文化而言亦是如此。因此,如何肃清封建主义道德文化的造...  相似文献   

4.
在怎样对待古典文学遗产,特別是怎样对待古典文学遗产的思想內容问題上一直存在着尖锐的斗爭。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四人邦”利用批判“全盘继承论”,拋出了臭名昭著的“彻底扫蕩论”,把过去的一切文学遗产统统封之为“剥削阶级的文艺”,胡说什么:“古的和洋的艺术,就其思想內容来说,是古代的和外国的剝削阶级的政治願望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是为古代的和外国的剝削阶级服务的”“不能为我们所利用,必须通过革命大批判,进行彻底扫蕩”。“只有艺术形式的某些方面”“经过  相似文献   

5.
在批判继承问题上两种思想的斗争 为什么我们今人对前人留下的文艺遗产以及整个文化遗产,要加以批判继承?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早已讲清楚了的问题,也是人类的历史实践所证明了的问题。但由于前些年“四人帮”一伙高喊必须同过去的一切实行所谓“彻底决裂”,问题又被他们搅浑了,并且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所以有必要再重新来谈谈这个  相似文献   

6.
科学地扬弃传统德治的思想必须首先弄清楚传统德治与我们今天所讲德治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吸收其对我们今天德治建设有用的成分 ,摒弃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矛盾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正在努力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体系怎样建立?这里就涉及到怎样正确对待中国古代的法学遗产这样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自己独立文化传统的大国,在长期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在空地上建设起来的,它不仅有经济基础,而且有历史渊源,是几千年来人类精神文明合乎规律的继续和发展。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著称,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其中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关于道德学说的理论,以及种种道德规范。在这篇文章中不可能对这些进行全面的探讨,我只想从其中选择几个重要的方面加以论述,说明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道德修养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道德修养是指个人依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道德活动。它的主要方式是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检查等,其实质是一种道德与另一种道德的斗争。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不仅强调道德生活的客观实践性,而且注重人的道德修养,认为只有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刻苦地修养自己,才能达到一种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586页).伟大的导师毛主席生前多次教导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对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要做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四人邦"疯狂对抗毛主席的指示,白骨精江青首先发难,叫嚷:"难道我们能批判地继承压迫人、剥削人的东西吗?"(1966年11月28日  相似文献   

11.
<正>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发展史上一个经典文献.他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总结“五四”以来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原则和无产阶级文艺的方针政策,其中也包括了批判继承文艺遗产的理论原则.几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这些理论原则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仍然要坚持以《讲话》为指针,全面准确地贯彻批判继承文艺遗产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伦理的变革时期,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道德遗产,已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以辨证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本着对待文化遗产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对传统美德的批判继承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1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之一,它的形成、发展、变化最终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伦理学会、陕西伦理学会和宝鸡师范学院共同发起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分析与评价"学术讨论会,1988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宝鸡师范学院召开。本刊约请到会的部分同志就如何看待传统道德问题进行笔谈,现将各人的书面发言于本期刊登,希望能引起伦理学界的注意,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封建文化的批判与国民性改造意识是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真实原因,也是他一贯的立场和基本观点.毛泽东在道德伦理体系上与梁启超、陈独秀、鲁迅等人的反旧道德思想有继承关系,而武训、梁漱溟等人在道德伦理体系上与儒学传统有着继承关系.毛泽东晚年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他在人心改造问题上"名同实异"两个部分的矛盾.我国实现民主政治必须实行法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辩证法原理,明确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这不仅唯物地揭示了整个文化的政治属性和阶阶本质,而且准确地阐明了文化发展变化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密切关系,以及在整个社会变革中所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繁荣民族文化的方针继承了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基本观点;同时,对毛泽东关于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以及文化统一战线等理论作了切合时代需要的发展,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国两制”等理论。毛泽东文化思想与邓小平文化思想分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判是毛泽东考察中国社会的基本方法,文化批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毛泽东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批判精神值得我们借鉴;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当代意义;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对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观照启迪我们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的局限有:宪政武器的缺失;阶级分析的泛化;批判方式的失当.  相似文献   

18.
<正>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批判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方法时说:“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①实际上,科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正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遗产进行批判的结果。所以,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概念,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方法,对于我们继承历史遗产、发展历史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条件或前提。我们对历史遗产进行批判的前提之一,就是首先必须对批判对象有一定的了解或认识。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級是古典文学遺产的真正继承者,是它的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无产阶級必須继承古典文学遺产。其中道理,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已經讲得很清楚很透彻了。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訴我們,继承古典文学遺产必須采取革命的批判态度。应該使它們有益于人民的事业,而不能让它們損害人民的利益。經驗証明,古典文学作品越是优秀,其生活內容越是和我們的现实相接近,就越是須要采取革命的批判态度。这一点也許有些人觉得不容易理解,不容易接受。但它是經过充分的調查研究得出来的科学結論。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 ,是在思维的空间上 ,打破思想的封闭状态 ,结合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则不但在空间上打破封闭状态 ,而且更重要的还在时间上打破保守状态 ,与时俱进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来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 ,历史地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