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贺志刚 《浙江学刊》2004,(5):194-196
思想类著述,是以世界、社会与人生为对象作抽象思考的一种结晶物,它们学术背景深厚,学术品位高雅,理论往往有原创性,内容艰深,当然也深刻,有的甚至神秘,因而对英汉翻译有特殊的要求.本文探讨这些特殊的要求,并认为运用语义翻译原则、严谨行文与文雅风格对应以及理想的译者是专家对专家,是特殊要求之中的一部分,并提出这些可能就是思想类著述翻译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潘定武 《唐都学刊》2009,25(4):121-122
唐宋诗词为中国文学中的瑰宝.但唐宋诗词中的诸多口语俗词却往往难以索解,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王瑛<诗词曲语辞例释>以及蒋礼鸿、郭在贻诸先生的著述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只是这项工作还远未结束.一方面仍有数量可观的语词末被前贤搜罗,一方面前贤著述也有千虑一失,故继续前贤的工作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魏耕原先生<唐宋诗词语词考释>(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第1版,以下简称<考释>)就正是在前人基础上努力拓进,并有可喜新发现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万恭是明代中后期的江西籍官员,生前著述丰富.其中文集,即《洞阳子集》,收藏于日本、英国、中国的各大图书馆;奏议,即《京营奏议》《漕河奏议》《三关奏议》三种,今皆佚,然有关三关和漕河的数篇奏议被《明经世文编》等文献所辑录;此外,雍正《江西通志》《江西诗徵》等文献辑录有万恭的地方志、诗文、书信等.这些著述对于历史研究与文献考订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学在汉初正式形成,大约与此同时,史学也崭露头角.而<春秋>则寓"空言"于行事"之中,一直兼具经学与史学的双重特件.<公羊>、<嗀梁>乃<左传>侧重继承<春秋>义法,显示出经学的特点:<史记>也继承<春秋>,但其所凸显的却是史学的特点.显然,正是<春秋>兼具经与史的双重特性,促成了经史之间有着始终的关联,但也正因为继<春秋>者所侧重的特点不同,最终促使了经史在学科上的分离.在经史分离的过程中,<史记>无疑处于其间的关节点,它于著述宗旨、著述路数以及著述体例上都发凡起例,从而使史学真正独立于经学,而这些正凸显出<史记>在中国古典史学上之承前启后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道格拉斯·罗宾逊的翻译思想富有创见,研究涉及面广泛.本文通过分析他的<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一书,一来介绍他对后殖民翻译理论的研究,二来阐释翻译不单指语言文字著述在不同语种间的传播和流布,更重要的是包括著述在内的诸种思想、观念、礼俗和制度等通过何种渠道、采取怎样的方式,被不同的文化所认识、选择、重组和阐释.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正是以这种权力差异为基础,来研究权力差异语境下不同价值取向的译者在自觉不自觉间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全祖望是明末清初浙东学派的第三代传人.他一生学识渊博,著述繁多,在史学上成就极大.他从现实出发,以经世致用为目的,表彰明季忠义,搜求和整理乡邦文献不遗余力;据史实录,无所褒贬抑扬,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真实面貌;联系实际,发展了清代的校勘学;提倡重势重人事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7.
张剑平 《浙江学刊》2001,(6):145-152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及<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是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著述,这两部著作以其强烈的服务于现实意识,曾深刻地教育了中国广大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应时之作,其科学性是不可否认的,它们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的创立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分析了这两部著述的科学价值,结合新时期学术界对太平天国和曾国藩评价中出现的偏差,说明了应如何认识和正确评价范文澜这两部著作以及怎样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声誉卓著的英国哲学家.他著述极其丰富,不仅在数学、逻辑、哲学上有突出的建树,而且在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以及政治等学科均有独到的见解,堪称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9.
顾颉刚先生对边疆问题的实践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社会学家,他一生治学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著述丰厚,社会影响也很大.他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又鼎新革故的时代:国家危亡、西学东渐,新的社会问题不断爆发、新的社会思潮日新月异.这一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探索着前进的道路.顾颉刚先生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代表".本文欲以他对边疆史地的实践和研究为线索,来探讨其学术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上大放异彩的伟才.称其为伟才的主要原因是,戊戌变法时他逼迫袁世凯举兵未成,政变失败后拒绝流亡而选择了慷慨就义,以及将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仁"与西方近代文明产物的"学"(科学)结合起来,著述了<仁学>.  相似文献   

11.
张伟 《浙江学刊》2001,(1):130-135
本文对元代浙东学者杨维桢的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指出杨维桢是一位关心民瘼、崇尚节气的学者;他为学博洽,著述丰富,在经学、史学、文学诸领域均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而诗文方面的成果尤其令人瞩目,有"文章巨公"、"第一诗宗"之誉.  相似文献   

12.
许介鳞 《日本学刊》2004,(5):104-119
武士道精神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武士道的古典著作<叶隐>及其著述山本朝的经历中充满了残酷无情、不人道的思想.新渡户稻造撰写<武士道>一书的目的是为日本的对外侵略行为辩护并使之正当化.日本军人于19世纪末在旅顺、台湾等地进行的残忍杀戮为我们理解武士道的精神实质做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3.
潘斌 《唐都学刊》2008,24(5):1-4
马融的经学著述十分丰富,范围也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当时的"五经".马融经学的立足点是古文经学,他在为经书作注时,多采用古文本,重视重文字训诂、名物的训释.马融也熟悉礼制,并以礼解经.然而马融并不拘泥于门户之见,他在以古学为宗的同时,对今文也有所汲取和采纳.马融经学对东汉乃至东汉以后的经学家注经风格都产生了影响.并对汉晋之间学术风气的转变起到了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素彬  牛澜锦  南易 《社科纵横》2012,27(12):135-136
情报学发展至今对于情报这一基础理论的定义已经逐步深入.我国的情报学系统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系统也多源自国外著述的翻译.本文就从最简单的情报定义着手论述结合中西方情报学者的论述以及中国古代传统兵书圣典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一、日本何时出现有明确的辩证法 思想的学者和著述 日本何时才出现有辩证法思想的学者,何时才有阐述辩证法思想的著述,辩证法思想在日本是士生土长的,还是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这是研究日本哲学思想和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修订本《辞源》二册784页“孜孜”条,书证之二引《三国志·蜀·向朗传》:“乃更潜心著述,孜孜不倦。”按:引文不确,且割裂断章,于义不明。考《三国志》原文,“著述”乃“典籍”之误。两词含义迴别:前者言自己从事著述,后者却指研究经  相似文献   

17.
欺诈在公法、私法中具有多样的规范意义.因旨在维护表意人的意思形成自由,法律行为范畴中的欺诈非立足于欺诈者,而是立足于受欺诈者进行规范设计的.因此,单纯的、对他人的意思形成自由未产生错误影响的欺诈,虽在道德上具有可谴责性,但在法律行为范畴中并不具有规范意义.法律所关注的是,应如何救济受欺诈的法律行为或受欺诈的合同.对欺诈与受欺诈不作区分,将受欺诈误解为欺诈的著述方式,值得检讨.  相似文献   

18.
杨劲松 《日本学刊》2005,(1):125-139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论"著述开始大量出现.日本人论的繁荣与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和文化心理密切相关.在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二战失败和成为经济大国等重要历史阶段,日本人论的内容随之在"肯定日本文化特性"和"否定日本文化特性"之间摇摆,其演变反映出日本知识界对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格认识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波多野乾一是20世纪早期旅居中国的日本报人.他在《支那剧五百出》中用日语记录了六百多个京剧的剧目梗概,又在《支那剧及其名优》中为京剧自诞生以来的诸多伶人作评传.今天看来,波多野的著述不仅作为京剧史料具有相当的价值,而且因为是用日语写成的,对京剧艺术的对外传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代文学史上的很多作品都具有多元文化形态的特征.汉魏六朝小说体现了地理博物学、史学和宗教的多元文化特点,又具有文学想象、叙事、写人等小说文体元素.这种多元文化形态的存在在各个方面制约了作品的文学性,其情节、形式乃至艺术手法往往成为某种文化形式或著述动机的附着因素.文学史写作应格外注意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