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绢 《21世纪》2010,(2):30-31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敲打键盘。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子敲门进来,穿着我们大学标志色的暗红与橘黄交织的T恤衫,紧身牛仔裤,以及很拉风的UGG的靴子。凭着我以前当时尚记者的底子,我一眼看出她的妆也是精心画过的,虽然淡得若有若无。她应该算是很普通很普通的美国大学生的日常打扮。所以我也想当然地以为她是我哪门课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  相似文献   

3.
《新天地》2007,(6)
丁老师:我最近心里十分郁闷,总想发脾气,愁得不行,很想跟您念叨念叼。事情是这样的: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今年40多了,已经离婚多年。从孩子一岁半和丈夫分手,一晃竟过去了十多年。这些年她一个人弄个孩子很是不易,我也挺体谅她。人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我也很同意她再找一个对象。  相似文献   

4.
第1名:《机车女孩》罗百吉在台湾,“机车”意思是你很古板,很罗嗦。经常出现的一句经典对话是:这个人很机车啊!在笑过以后,不妨念念歌词:“她转过来,oh!my god!她的脖子有点歪歪的,她的眼神也是怪怪的。”太绝了。搞笑看点:(男)星期六我去逛街逛来逛去看到一位小姐/一头乌溜溜的长头发她一转过来/oh!my god!她的脖子有点歪歪的她的眼神也是怪怪的/我突然有点想要跑因为她已经  相似文献   

5.
你很重要     
这个故事发生在纽约。 一位中学老师决定以告诉她的学生们他们是何等重要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学生们的赞赏和褒扬。另外,她还决定采用我正在极力推广的一种作法,就是按照顺序把每个学生都叫到讲台前,然后告诉大家这位同学对整个班级和对她本人的重要性。她还发给每个学生一条蓝色缎带,上而写着四个金色的字:“我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有个律师朋友也在学校里兼课,他常会找一些学生来做研究助理。有几个年轻助理,跟着他两三年,我们也就认识了。其中有个叫做阿雅的女孩,我头一次见到她,她捧着好多档案匣,像表演特技似的,从楼梯上下来,一脸都是笑,嘴又甜,律师朋友对我说:"阿雅人很乖的。"  相似文献   

7.
啄木鸟医生:今天是“文林啄木鸟”诊所修整后重新开业的第一天。上午,人物科”接待了第一批病人。这批病人个个长相都很完美,但看上去却分不清谁是谁。这是怎么回事?快让我啄木鸟医生来诊断诊断——病文档案病号一:我的妈妈长得很漂亮,个子不高不矮。一头黑黑的长发,圆圆的脸上有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我的妈妈很聪明,就像我身边的百科词典,我提出的任何问题她都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妈妈很爱我。在生活上,她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我有很多漂亮的衣服,都是妈妈为我挑选的。每天她还会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都是我最爱吃的。可是,她对我也很…  相似文献   

8.
被采访人:孙立,美国明尼苏达州物理专业的博士生。刘寓:听说你要结婚了?孙立:中国人圈子就是小,现在谁都知道了。按计划,我是就要结婚了,与其说结婚倒不如说发昏,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刘寓:是不是手续很麻烦?孙立:其实在美国结婚手续再简单不过了,就是到当地政府部门登记一下。可是随着时间越来越近,我却感到越来越喘不过气来。刘寓:很多人结婚前都多少有类似太紧张的情况,实在不行可以把婚期往后再延一延。孙立:她觉得不能再拖延了,主要是经济上的考虑。我女朋友没有任何奖学金,是纯自费留学,再拖几天,秋季开学她还得交州外学费。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9.
来信《中华魂》编辑部:我是一个青年学生,很爱读贵刊的“忘年交书简”,因为她能够为我们释疑解惑。于是我也尝试着给你们写封信,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希望得到答复。  相似文献   

10.
崔玉 《人生与伴侣》2010,(11):32-32
一天,收到她的留言,她让我把地址告诉她,她想给我快递一件衣服。我受宠若惊,脑海里登时蹿出四个大字:何福消受?是的,我何德何能白自得到别人的馈赠?于是很迂腐也很迟疑地回一句:不好意思。那种优柔寡断,活像一个小媳妇。我也很为自己的不爽气感到难受。谁知她像个铁将军一样在下命令了,一定要我速速发给她,于是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相似文献   

11.
德拉·霍尔1994年在辛辛那提“好前程”婚姻介绍所登记时,其个人档案中有一栏这样写道:“我很温柔,也很敏感、有时百依百顺、有时又很放肆。”然后,她又挑逗性地补充道,“我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女人”。 现已45岁的德拉娇小而娴静,这个白肤金发碧眼的离异妇女成了介绍所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很是令人感兴趣”,一位约会对象回忆说,“她面带愠色,谈话时带有孩子般的稚气”。 通过婚姻介绍所,德拉为自己又找到了新的丈夫,55岁的胸外科医生达里尔·萨特瑞斯。他是美国  相似文献   

12.
海歌 《人生与伴侣》2006,(12):61-61
有个人我并不喜欢她,但她很喜欢我。她比我大八岁,是台湾人,是我们公司供应商的一个部门经理。从一开始就是她主动追求我,当我们第三次见面的时候.她就迫不及待地向我表白。当时我对她不是很动心,觉得自己也比较有能力,以至于她百般邀请我去她公司发展。我也没答应。  相似文献   

13.
    
有一件事情搁在心里,堵得慌有一天,一个叫凌的女孩很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明天我爸爸就要回来了!”她爸爸在深圳打工,很少回家。“你来我家玩好吗?”我摸着她的头问:“想爸爸吗?”她很用力地点点头说:“当然想啦,爸爸一年才回来几次,我天天都梦见他。爸爸很爱我,每次回来都一直亲我,给我带好多玩具。”接着她开始  相似文献   

14.
跟某一位广告片导演聊天,他说,有个女明星很假。我也认识那位女明星,我觉得她还蛮可爱的。为什么这位资深的男导用这个字形容她呢?对我来说,她也很可爱啊,一到片场,就像只快乐的小鸟,  相似文献   

15.
不忘中国话     
儿子被西雅图基因研究所聘为研究科学家举家去了美国。前些时候儿子从美国打电话给我们,小孙女婧婧争着与我们讲话,她用英语向我们问好,祝我们身体健康。其实我懂英语,有意装作听不懂,要她用中文再讲一遍。并对她说爷爷奶奶很想她,问她什么时候回中国,婧婧说等她过两年上小学放暑假时一定来看我们。我说到时候恐怕你已不会说中国话了。谁知,她却像个小大人似的说,我是中国人,我和爸爸妈妈的祖国是中国,我不会忘记中国话。我连连夸她是好孩子。 10年前,我曾经接待过一位旅居美国几十年的老华侨,他祖籍江苏响水,  相似文献   

16.
正玛丽在美国西雅图经营一家幼儿园,每天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她80多岁的老母亲凯瑟琳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自己的公寓里,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有一天,玛丽去探望母亲,一个多小时老人没有说一句话,眼神空洞,行动迟缓。玛丽怕母亲一个人会出什么事情,就把她带到了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们见到老人很兴奋,围着她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斯蒂芬歪着小脑袋说:"奶奶您的金发好漂亮,我妈妈也是金发。"斯皮尔拿着一本画册对老人说:"奶奶您看我画的南瓜好看不?可给南瓜量周长我总是?  相似文献   

17.
董月玲 《社区》2005,(9):38-40
耿稚平是北京同仁医院的大夫。有一天,她在一所医学院监考,很快她就发现有个男生异常,偷着打“小抄”。考完试,她留下这个学生谈话。“大夫,跟您说实话,我根本就不喜欢学医。”“那你干嘛考医学院呢?”“这是我爸妈的意思,是他们非叫我学,替我报了这个学校。上学后,我一点也不爱学,而且,我害怕上解剖课,从没进解剖教室上过一课,我不敢进。”交谈中,她明显地感觉出这个学生消极压抑的情绪。过后,她跟学生的班主任建议说,你跟家长沟通一下,这孩子最好不要学医了,即便他能凑凑合合毕业了,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而且他会活得很不开心。没想到,…  相似文献   

18.
2003年7月16日我想,出国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道听途说总是不很多出国的人那就是在而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心理出国前听前辈们说,利兹市中心有不少地晚上出去最好成帮结这种“危险论”在经过多次道听途曾经在网上认识一个国内的学妹要来英国,出国的前一个星期她给我打电话,让我无论如何也要去机场接她,原因是她听说利兹晚上很危险,她的父母也颇为担心。我告诉她事实并非如此可怕,我可以在她到达之后帮她电话预定一辆出租车带她直接到学校。她竟然诚惶诚恐地回答:“我听说那里的出租车司机都是印巴人,不是说他们很危险吗?”我想八成是那些前辈们“…  相似文献   

19.
正母亲来过北京两次。一次在1963年,一次在1981年。第二次来北京时,原说好起码要住一年的,但只住了一个多月就受不了啦。她对我说:"我整日这样吃喝,却没有人给我说话,这不是让我坐禁闭吗?"拗不过她,在决定返回故乡前,我问她还有什么心愿?她说:"什么也没有。就是我想要—个会画的人照我的样子给我画一张像。"我立刻就理解了,她想到她身后的"位置"问题。这是常情,岂有拒绝的理由。不过我给她的建议是去照一张相,然后放大。她很愉快地就同意了。  相似文献   

20.
在旧金山熙熙攘攘的唐人街上,少年导游格洛丽亚·陈站在街角,讲述着他们这代人称为“C街”的这个社区的原始历史。她指着附近的一所小学,略显退缩地解释说,学校是19世纪80年代建立的,当时叫“东方学校”。在那个年代,许多旧金山人不愿让子女与“亚洲人和蒙古人”来往,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身上有脏病。她说:“我很不安,这让我感到沮丧。我是亚裔。我很干净。我很讲卫生。他们怎么会忽略了这一点呢?”17岁的陈每周三次带领游客在唐人街做90分钟的观光游。她和其他华裔美国少年并肩工作,让游客们了解唐人街的另一段历史——讲述她的祖先150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