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初识冯象先生的文字,是在《读书》上的“政法笔记”专栏。他的文章不落窠臼,不论标题立意还是观点论据,都能使读者眼前一亮,如《孔夫子享有名誉权否》《性贿赂为什么不算贿赂》《正义的蒙眼布》等篇章,均令人不忍释卷。除两篇前言和“法律与文学”这篇代序外,《木腿正义》(增订版)共有31篇文章,其中上编研究法律(包括法律教育、法学方法),下编讨论语言文学、宗教神话等。  相似文献   

2.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国内大型综合性数据库之一,收录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等学科的各类期刊,现已收录13000余种相关期刊的1300万篇论文。检索维普2001年至2007年6月收录的论文,以“徽州”为检索关键词,获得涉及“徽州”论文(以下简称“涉徽论文”)1172篇。  相似文献   

3.
刘欣先生于2005年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和《社会学研究》上发表了《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一种权力衍生论的解释》(第4期,以下简称《基础》)和《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第5期,以下简称《制度》)两篇论文,系统阐述了关于中国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的新颖而独到的解释——“权力衍生论”,并根据2003年取自武汉的抽样调查资料对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笔者在细细品味两篇论文之后,认为“权力衍生论”的某些论证环节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在此希望就以下几个问题与刘先生商榷。1.寻租行为在社会分层机制中的作用:是“获利…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探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是孙祚民先生30余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研究的论文结集。全书共收入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所发表的有关论文16篇,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属理论探讨,共8篇,为上编;一类属史实剖析,且有理论分析贯穿其中,亦8篇,为下编。统观全书,有一条总纲,三个特点: 其总纲是《建国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史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评议》1篇。作者根据所掌握的建国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大量资料,对各家观点分门别类进行了评议。如“关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问题”、“我国历史上的‘外族’和‘外国’的问题”、“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国家间的战争性质问题”、“关于民族英雄和民族败类的问题”、“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主流的问题”、“关于中国主体民族问题”和“关于民族关系史研  相似文献   

5.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①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问世以来就广为流传,而且永葆着感人的艺术魅力,至今为人喜爱。近年来就这两篇作品发表的论文,在白居易研究论文中占压倒优势,主要集中在《长恨歌》主题和两篇杰作艺术成就的探讨。本文准备改变一下审视角良,从创作过程入手来探讨两篇歌行的艺术个性,以期研讨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1919年,胡适出版了《中国古代哲学史》,开创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纪元”。以后,他又写了《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对中国汉唐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他也化了很大精力,写出了《记李靓的学说》、《王荆公的有为主义》、《戴东原的哲学》、《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颜李学派的程廷祚》、《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等一系列论文,却没有写一部系统的宋元明清时期的“近代哲学史”。如果我们稍加检点胡适“近代哲学”的著作,即可发现一个称奇的事实:他没有写过一篇直接论述宋明理学的文章。他的近代哲学文章的一个共同…  相似文献   

7.
孙占国同志长期从事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 ,理论造诣很深。最近出版的《思想的魅力》一书 ,收进了他在新时期以来发表的论文 5 0篇 ,分为《观念篇》、《理论篇》和《文化篇》三部分 ,4 2万多字。这是他从事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 ,全书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诸多领域。选文中有他在全国哲学学科有过争议的论文 ,如《实践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也有获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论文 ,如《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严肃文艺》。文章中有的阐释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 ;有的探讨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术问题 ;也有的对党…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1962,(2)
山东大学历史系中文系在第七次科学讨论会上共提出了47篇论文,其中重点论文16篇,现先选择三篇重点论文的内容摘要如下: 卢振华副教授的《孔子教育思想的阶级性和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一文,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评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作者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反映了新“士”阶层的利益。这样的士在春秋时代为数甚多,或隐身于各行“異业”之中,或厕身于农耕之列,与庶人崛起的士合流。孔子不满当时政治现状,提出了“举贤才”的主张。他的仁和礼学说也无不从反映新“士”阶层利益出发的。他的教育思想最突  相似文献   

9.
孔令宏 《学术研究》2001,(10):127-128
《潘富恩自选集》 ,重庆出版社 1999年 8月出版。顾名思义 ,这是由潘富恩先生从自己发表的论文中选择一部分而形成的论文集。该书除《作者传略》外 ,分“中国哲学命题与学派研究”、“中国若干哲学家的专题研究”、“学术争鸣与学术评论”三部分 ,共收论文 34篇 ,是一部特色鲜明的论文集。注重宋明理学的研究 ,是该书一大特色。 34篇论文中 ,关于宋明理学的就有 2 3篇 ,遍涉理学的各个主要部分。既有宏观的学派研究 ,如《洛学与宋代文化》、《洛学及其实学思想》等 ,又有微观的范畴、概念和命题的探讨 ,如《论格物致知》、《论天理与人欲》…  相似文献   

10.
李宗桂,1952年生,四川眉山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概论》、《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主编《“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丛书》和《“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发表论文130余篇。《中国文化概论》获1988年度“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图书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中青年奖,《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记者(下称记):李教授,你从so年代以来,在中国古代哲学、现…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论词》与曹丕《论文》张进西安联大师范学院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专论,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李清照是否受到曹丕的影响,我们虽无文字材料直接证明,但作为词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探讨词作的专论,她的《论词》在对作家所采取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重读“两论”的体会杨以谦《实践论》、《矛盾论》(简称“两论”),是毛泽东同志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成就的两篇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力作,无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还是...  相似文献   

13.
施纪华同志发表于《高教与人才》(武汉)1993年第1期的论文《试论人才市场的兴起与高校改革》,被《中国教育管理精览》编委会收录在该书《普通高等教育管理》卷中,已由警官教育出版社于1998年1月出版发行。发表于《阴山学刊》的两篇论文,1991年第4期的《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综论》和1996年第4期的《关于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几个问题的思考》,被忡国改革二十年》编委会同时收录,该大型文献性丛书由改革出版社出版,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发行。施纪华论文被收录@教闻  相似文献   

14.
彭秋荣教授     
彭秋荣,男,湖南岳阳县人。1941年7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外语系。现任我校外语系教授。彭秋荣教授长期担任师专外语教学和管理工作,主攻翻译理论。先后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翻译的阐释性》一文,从“文学特性”、“句法结构与语意分布”和“语义的非对应”三个方面着眼,提出了“阐释是翻译的本质”的理论。1997年第三期《中国翻译》的《1996年中国翻译学研究综述》对该文进行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文打破传统的“等值论”,提出“阐释论”,被誉为“译界春雷”。《全国跨世纪英语人才荟萃》称彭“是中国第一位提出‘…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福清市林业工程师任恢忠同志用33年时间撰写的哲学专著《物质·意识·场》一书问世后,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极大的反响。《福建日报》、《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等都先后作了报道。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哲学家黄楠森等人对这部专著表示深切地关注,亲笔致信作者,认为“是有价值的,要重视”。为了让《物质·意识·场》所阐明的哲学思想体系更好地走向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认识它,我刊特从去年9月福建省福清市召开的“《物质·意识·场》暨当代中国哲学学术讨论会”几十篇的论文中,选出三篇予以发表,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理论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心雕龙》的“文之枢纽”五篇是个“义脉贯通”的理论整体,其宗旨在于阑述文章写作的根本原则。这一宗旨通过三个理论层次及其内在联系体现出来。《原道》篇以“自然之道”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本乎道”以为文的思想;《征圣》篇通过“征圣”对《原道》篇的思想加以印证和阐发,提出了“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和“衔华而佩实”的文章写作根本原则;《宗经》篇将前两个层次的思想归结为“宗经”为文,同时联系《正纬》《辨骚》两篇,确立了既师圣宗经,又主变求变的文章写作根本原则,从而构成《文心雕龙》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17.
由宝鸡炎帝研究会编辑、编写《炎帝与民族复兴》论文集和《宝鸡历史文化》,近日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和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炎帝与民族复兴》共收论文近50篇,约50万字,是从2005年在宝鸡召开的“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所收论文中精选编辑而成。所收论文多为我国历史、考古界著名专家撰写,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且为首次刊发。所收论文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文献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多层面、多角度的对炎帝与宝鸡、炎帝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姜炎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姜炎文化与中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论语》的编排有其逻辑性,《公冶长》篇以公冶长为题,暗示此篇与言语科相关,更准确地说是以子贡为教育对象,试图让子贡摆脱“器”的局限,以仁(道)来驾驭外显之才(器)。而子贡这类型学生要上达仁(道),不能走自诚明之路,而只能由器入道、自明而诚。这个修行方法,对于解决今天的器物危机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荀子文艺美学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战国后期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所著《荀子》,除哲学论文之外,还有两篇是由61篇文学作品所集成:《成相》篇收入56首用通俗民歌体写成的作品;《赋》篇收入5篇小赋。刘勰给这些小赋的评价是“象物名赋,文质相称”(《文心雕龙·才略》),并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智》(荀赋中的两篇,在这指代荀子赋体的作品),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文心雕龙·诠赋》)指出荀赋对赋体文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可以说,荀子不但是个思想家,而且是个有影响的诗赋作家。更值得注意的是,荀子还发表了不少文艺美学方面的言论。他的《乐论》篇,是  相似文献   

20.
“红灯照”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革命前,史学界关于“红灯照”的研究甚少。我所见不广,十七年中较为引人注意的论文,似乎只有《义和团运动中的妇女群众》及《“红灯照”的首领——黄莲圣母》两篇。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专著中涉及红灯照的也不甚多。但是,自戚本禹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发表之后,仅一九六七年四月一个月,全国几家主要报刊,就发表了有关“红灯照”的文章资料达十五篇之多。当时,随着戚本禹杜撰“红灯照”“前方杀敌,后方除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