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问题是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伦理观念的释义、行为规范的操守和法律法规的实践.土地伦理是一个旨在提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伦理观念,只有树立正确土地伦理观念、遵守土地伦理规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地矛盾问题.文章从土地伦理观视角,系统性地介绍了土地伦理及我国黑土地治理中的伦理导入,开展了土地问题的伦理学释义,讨论了土地伦理与黑土地治理之间的关系,通过土地伦理与黑土地治理的演绎,给出有关黑土地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了土地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提出土地资源的类型、结构和丰度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人类经济发展的载体是土地资源,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有限的土地利用,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型有很大的局限性,忽略了空间生态环境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现探讨的主题就是构建一个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形成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类生产生活和谐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分析,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概念及内涵,在对当今社会各层面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公正为核心的环境伦理模型,使之能够在社会的各个群体:个人、企业、政府内部都相应地得到推广,并使这种伦理观成为当代人类自律的一种规范,真正的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谐人地关系亟需树立土地伦理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土地危机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必须树立一种土地伦理道德观念,自觉地爱护和尊重土地,从根本上去协调人地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人地关系和谐以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是土地伦理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土地伦理思想的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深入研究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的新定义 ,进而以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系统为分析框架 ,对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内涵的作出合理解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能够不断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土地利用 ,其内在本质是要建立和保持一个运行良好的土地利用系统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指的是系统运行在不断增加人类产出效益的同时不妨碍该系统再运行能力的连续保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凸现的生态环境危机,促使人们反思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人们意识到重建人类生态伦理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本文解读了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精粹,分析了传统生态伦理的精粹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现实价值,引导人们古为今用,确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作为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开发整理有土地开发整理后备资源有限、土地开发整理难度逐渐增大等限制因素,存在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资金、没有根据后备资源地域性特点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忽视生态效益、开发大干整理、重数量轻质量、补充耕地总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为此,需要从提高认识、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构建土地开发整理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体系、与小流域治理、农田改造、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结合、正确把握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坚持服务“三农”等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观与可持续农业的生态道德准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确立生态伦理道德观.本文对自然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两类生态伦理观进行了述评,讨论了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伦理观及生态伦理原则,探讨了可持续农业发展应遵循的生态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榆林市土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并对该市土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系统总结了土地资源在可持续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市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