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结束,作为战败的法西斯国家,日本不仅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国外投资,以及在世界市场上曾占有的地盘;而且本土被占领、军队被解散、大量资产被没收、许多工厂被拆除以抵赔款,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然而,从1956年至1973年,日本以比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的速度向前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的黄金对代。这一时期,日本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经济获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度增长。在认识与分析日本经济这一期间的高速度增长时,有一点是必须记住的。日本的现代经济史并不是从二次大战结束后才开始的。二次大战前,日本已在现代化经济下发展了70年。它已是当时的一个先进的经济大国,它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已高于除美国和西欧以外的其它国家。1937年,日本生产了钢580万吨,人均钢产量为82.8公斤,1943年钢产量达780万吨,人均钢产量105公斤。1934年,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占59.7%,轻工业占40.3%。在三十年代,为了适应军国主义的需要,冶金、机器制造和化学工业及大企业集团统治了  相似文献   

3.
在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中,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日本也不能例外,其战败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的:综合国力的相对低下是日本战败的根本原因;原料、能源不足是日本战败的最直接的原因;动员形态和行政机制的不完备是日本战败的重要原因。如果说一、二两个因素是日本战败的硬件的话,那么第三个因素则是日本战败的软件。正由于日本经济在各个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其最终的败局便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4.
在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中,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日本也不能例外,其战败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的;综合国力的相对低下是日本战败的根本原因;原料、能源不足是日本战败的最直接的原因;动员形态和行政机制的不完备是日本战败的重要原因。如果说一、二两个因素是日本战败的硬件的话,那么第三个因素则是日本战败的软件。正由于日本经济在各个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其最终的败局便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5.
作为“二战”中法西斯轴心国之一的日本,其军队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最初日本军队规模和实力都相当弱小。但随后为适应对外侵略战争的需要而制订军备发展计划不断加强军事实力。经短暂的1920年代裁军,1930年代日本开始疯狂地对外侵略。“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已经在筹划大规模的军备扩充。全面侵华战争中军队的巨大消耗迫使日本加强极权统治以补充军备。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夕,日本军事实力已经可以匹敌西方列强在远东的军力总和。随后日军在各个战场遭受巨大失败,到1944年底其战舰、飞机已损失绝大部分。1945年日本试图进行“本土决战”,至战败投降时仍维持着数量庞大的兵队,总兵力达到7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6.
无酒不成宴。国人素来与酒有不解之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文化占有重要一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些千古绝句,古往今来,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骚客。 如今“酒文化”演绎成了“酒经济”。据统计,建国初期中国酒产量也只有16万吨,其中白酒仅有11万吨;到了1994年酒产量达2331万吨,其中白酒达651万吨;转眼到了1997年,白酒产量高达708.68万吨。从1950年至1980年30年间,中国酿酒工业利税只有7.79亿元,而从1991到1994年仅三年时间,中国酿酒工业利税达106.67亿元。  相似文献   

7.
美国占领政策的转变与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刘晓莉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其推行侵略战争,靠掠夺邻国发展经济的政策,在二战中遭到惨败。战后初期,日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经济濒临崩溃。然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却出现了“奇迹”,仅仅用了大约...  相似文献   

8.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吞并了中国台湾。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本从台湾征兵共20万人。由于日本人将台湾原住民称为高砂族,便将从台湾原住民中8次征兵所有的2万多人称为“高砂义勇军”,这2万多人被派往马尼拉、新几内亚、拉哇鲁。高砂义勇军上了战场后在日军中地位极低,给日军打杂挑担,被日本人称为“苦力者”,没有地位,也没有军阶,最后能活着回来的,只有三分之一。就在这三分之一中,多数还是伤残。日本战败后,少数别有用心的日本人将在战争中战死的高砂义勇军的灵位放在靖国神社中,还宣称“台湾人是爱日本的”、“台湾人愿意做日本人”。而事实上在日治时期的台湾原住民,是被日军或胁迫或利用下被迫或少部分自愿成为“高砂义勇军”的。本文从原住民祖灵信仰的角度,研究高砂义勇军,探讨他们悲剧性命运的一个成因。  相似文献   

9.
一九一○年日本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捏造一个暗杀日本夭皇的阴谋事件,幸德秋水等数百人被捕,其中二十六人被起诉,十二人被处以绞刑,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的所渭“大逆事件”。实际上,这是一场政治冤案。当时,日本统治集团怕暴露这个冤案的真相,收回有关审判的文件,严密封锁,禁止议论这件事,企图蒙蔽广大日本人民群众。因此,这个政治冤案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为止,一直是个谜。日本战败后,其真相才大白于世。  相似文献   

10.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郑重指出,抗战中我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据统计,战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造成生产能力下降损失约1800亿美元。几亿中国人惨遭身心创伤、无形伤害无以论价。欲知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请看《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相似文献   

11.
有些人说,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得幸于儒家的传统,因而日本资本主义的特色是“儒家资本主义”。对此,我有些不同的看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首屈一指的。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时,它的战时经济已经彻底崩溃。但是,到1955年就基本上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从1956年开始,又在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到1966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了英国;到1967年,又超过了西德和法国,仅次于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初期,竹内好陆续发表了很多言论.据他说,1945年日本战败给日本人民带来一种"解放感",但他所说的"解放感"并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因解脱日本法西斯主义而带来的快感.他同时根据他的经验和问题意识在反思日本人民战败时没能抵抗、丧失独立心诸问题,并因此把日本的战败表现说成"屈辱的事件".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作为一个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却从军侵略中国大陆等经历所带给他的严重压迫感.因此,战争的结束无疑使得他从长期的忧患、压抑中解脱了出来.可见对日本人民战败后完全缺少独立心的失望、对侵略战争结束的喜悦等多方面的状况共同产生了竹内好独特的"解放感".他以这种感觉为基点,对战后日本的现实发出了严厉的质疑和批判,这质疑和批判构成了他战后言论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魔芋产业被科技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开发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近年来,湖北省竹溪县把魔芋产业作为发展特色经济的突破口,不断加大魔芋资源开发力度,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开发路子,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经营格局,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竹溪魔芋产业的市场优势 1、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日本已正式把魔芋食品定为绿色食品,年消费量在8万吨以上,成为魔芋精粉的最大消费国,但因其自身资源不足,每年大约需从中国进口一万吨左右。美国也已经开始在食品和工业领域中推广魔芋制品,魔芋精粉作为食品和添加剂在美国上市。2001年欧美市场对魔芋精粉的需求已达5万吨以上,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国内,以魔芋食品为主的绿色保健食品,正走上家家户户的餐桌,并成为主流保健食品。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魔芋产业市场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4.
战后改革是日本从战败的废墟中崛起的原因,日本当局通过规制干预经济和创新出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平息了经济混乱,营造了市场机制得以发挥作用的宏观经济环境,稳定了民心和局势.尽管中日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日本改革的有益经验对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个可怖而漫长的时代结束了。刚刚从战争灾难中解脱出来的惊魂未定的日本人,面对未曾有过的战败结局,面对战后的一片废墟,茫然自失,不知所措,陷于虚脱状态。日本,送走了一个沉重而黑暗的战争时  相似文献   

16.
战争期间,官方关于红军作战损失的通报多次变更。1941年11月6日,斯大林宣布:“在4个月的战争中我们有35万人被打死,37.8万人失踪,而受伤者达102万之众。”这些数字分明是不真实的。斯大林把损失数字压低到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因为至1941年底法西斯军队已经俘虏了苏军380万名官兵,而实际被歼灭的作战军已超过600万人。  相似文献   

17.
一、能源消费与日本经济增长的关系日本是个只有三十七万平方公里国土而拥有一亿一千多万人口的岛国.1980年,其国民经济总产值已达一万零四百八十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日本是个极端缺乏资源的国家.它的粗钢虽然年产一亿吨以上,可是铁矿石的99.4%依靠进口,原料煤84.6%也是输自海外,“产业的血液”的石油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经济战后的发展 1945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由于战争造成的损失和把巨大资源消耗在进行战争本身上,日本经济处在彻底崩溃的边缘。一切设备都已被摧毁,而早先积累起来的原料和物资的储备也被耗尽。因此,经济只能勉强靠美国的援助维持下去。1946年,日本的国民总产值只有战前水平(1934—1936)的61%,而工业生产的数量不超过29%,每月价格上涨10—15%。1945—1946年形成了这样的局势,即当时  相似文献   

19.
日美安保条约确定了战后日美关系的基本体制 ,日美关系由太平洋战争时的武力对决 ,变成为战败的日本以恭顺的姿态自动地编入美国的世界战略体系之中。日本以向美军提供战略基地为代价 ,取得了美国对日本的战略保护。在这层关系中 ,日本发动战争的罪责及在道义上、物质上对被侵略国家的负债 ,都被掩饰了。最近 ,日美安保体制适用范围一再扩大的趋向 ,证实了日本在安保体制的保护下已经形成窃喜心理 ,并且已经对东北亚的地域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 “九·一八”事变前,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26年至1931年间,东北的贸易总额(包括对内商业往来和对外贸易)约相当于中国本部贸易总额的30%。同时,东北是中国对外贸易中一个大量出超的地区。从1926年至1931年,出超额累计达12702.8万元。这样大的出超额,对于减少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是起了相当的作用。由此可见东北的出口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所居于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东北的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即大豆三品(大豆、豆油、豆饼)及粮谷居重要地位。大豆三品不仅能够源源供给国内市场之需,而且很大一部分远销于国际市场,其中包括日本与欧洲市场。出口物资除农产品外,煤、铁出口量也很大,主要运往日本。从1926~1931年,东北煤的生产量为5667万吨,出口2700多万吨,约占48%左右。鞍山和本溪的生铁产量为175万吨,出口为148万吨,占85%。 在进口贸易中,表现出半殖民地的经济特色,工业产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由外国进口,其中多从日本进口。日本在东北进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从1925年至1929年都在40%以上,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实际上,在“九·一八”前夕,东北的对外贸易是以日本为主要对象国的。1927-1931年,日本对东北的贸易额约占东北总贸易额的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