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勇萍 《江汉论坛》2001,(10):66-69
政府机构改革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在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机构改革涉及行政组织的权限、规模,行政机关编制的调整以及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都属于行政组织法规范的领域。行政组织法治化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机构改革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行政组织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分别于1983年、1988年和1993年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都程度不同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解决了当时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但从本质和实际效用看,这三次机构改革都未能走出“精减一膨胀一再精减一再膨胀”的怪圈。政府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鉴于此,我国政府展开了新一轮机构改革。此次改革,充分吸取了前三次改革的经验教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力度较大、步伐较快,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撤、减、并、裁,而是建立在充分的科学论证的基…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证券立法始于证券市场形成之初,迄今已具雏形。从法律渊源上看,中国证券法律体系目前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l)法规。主要指由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证券管理方面的措施、法规、命令和决议等,以及省、市。经济特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涉及证券管理的地方法规;(2)规章。它包括由国务院下属有关部、委制定的命令、指承和规章,以及地方政府颁布和制定的有关规章。(3)协定和条约。指我国政府机构与外国或地区签订的涉及证券问题的协定和条约。(4)自律管理规定。指证券业务组织机构在证券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约束下,…  相似文献   

4.
编制管理以及编外人员“隐性膨胀”一直是基层政府人事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不完全契约”理论出发,针对中国基层治理中编内人员与编制外人员相结合的现象,提出“不完全编制”概念。基于A区政府雇员的数据与案例,分析并探讨在编制刚性约束下,公务员编制管理的不足以及作为编制外人员的政府雇员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而阐述“不完全编制”的形成逻辑。编制刚性约束与编外人员不断扩张,实际上反映了“一统体制”与基层“有效治理”之间的张力所在。在基层治理任务并未显著减少和规模并未减小的情况下,政府雇员管理刚性约束增强会导致基层政府以更隐蔽的方式实现用人规模的扩张。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级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必须实行法制化,而不应当实行个人专断的“人治”。事实证明,凡是工作能取得预期效果的部门,都有健全法律规定作保障;凡是未制定法律规定的,在实际工作中就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达不到预期目的。建国四十年来,我国经历了几次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收效不够理  相似文献   

6.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法律,即政府的各种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遵守法律对行政权的规定,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依法行政是法制国家和法治社会对政府活动的基本要求。它既是行政机关进行管理的规范性依据,又是行政机关自身的约束性依据。一方面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一方面保障行政机关有效地行使权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行政的问题更为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2001年2月2日,全国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召开,由此拉开了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序幕。当前,省级党政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全国省级政府精简人员编制7.4万人,省级政府机构设置由平均55个减少到40个。政企分开有了突破,政事、政社分开有了进展;转变职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理顺关系成效明显,解决了一批职责交叉、重复问题;规范了省级政府的组织机构;结合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改善机关人员结构;达到了预期目标。推进市县乡机构改革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是全国机构改革总框架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必丰 《中国社会科学》2012,(8):107-130,205,206
我国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治理机制,有区域行政协议、区域性组织、区域协作立法、区域行政规划和区域行政指导五种。在国家与社会维度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治理是一个行为法问题,是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其依据是宪法第15条,内容的合法性在于遵循区域平等原则,程序的合法性在于公众参与。其中,区域平等源自公民个人的平等权,既约束国家对不同区域公民的公权力行为,又约束不同区域政府机关间的行为;公众参与在区域治理中具有更丰富的特点,既是促进区域平等的途径,又是在行政内部机制失灵时推动制度运行的动力机制。在国家组织系统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治理是一个组织法问题。其中,区域行政指导和区域行政规划,实践了宪法和组织法上规定的领导,蕴含着领导事项、领导方式和领导区域等要素。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人大的作用应在各方支持下按照政府治理的要求予以加强,以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民意基础。各地开发区管委会的设立并非都具合法性,其职权中不得包括行政强制措施权、冻结和拍卖权以及有关人身自由的处罚权。行政区政府机关之间的主要合作机制是区域行政协议。它是宪法上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和对市场主体的尊重,它对缔约主体的约束力有赖于缔约各方的诚实信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日益增长,建立由政府机关组织的教学质量保证机构,已经成为保障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针对我国现行的政府监控督导还比较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从政府督导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特点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的政府监控督导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授权立法的涵义 授权立法顾名思义是指根据授权而进行的立法,它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立法现象。然而,由于各国社会历史背景和法律渊源的差异,授权立法并没有统一的内涵。在西方国家,虽然授权立法(通常称委任立法)仅指议会授权行政机关进行立法,但其在外延上却并非统一。在法国,国会制定的普遍性规则称为法律,行政机关制定的普遍性规则称为条例,但行政机关制定条例的活动并非都是委任立法。根据1958年法国宪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制定四种内容不同的条例:(1)执行条例;(2)自主条例;(3)法令条例,(4)紧急情况条例。其中,只有制定法令条例属于委任立法的范围。因为行政机关制定执行条例、自主条例和紧急情况条例是宪法赋予的固有权力,即使没有法律委任,行政机关也有权制定。在英国,行政机关制定行政管理法规  相似文献   

11.
论依法行政的宪政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行政作为现代行政的核心原则,也是构建行政法律制度首要的、普遍的原则,其基本要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组织、职权以及行政管理活动的原则、制度、程序、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由宪法、法律、法规及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照规定,设置机构、划分行使职权、配备人员,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概括地说,就是指国家行政要贯彻法治原则,行政行为于法有据,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原则的确立和推行,进一步提高了法律在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民主宪政原则,推动了现代民主…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政府为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灵活高效的政府机构 ,开展过多次精兵简政。 1998年以前 ,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已经进行了八次。虽然八次改革均未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 ,但每次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多或少发生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都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认真搞好这方面的思考和研究 ,对于推进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机构改革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政府机构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政府机构改革内在规律的探索和把…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相继经历了6次比较大的机构改革,纵观这6次机构改革.尤以1998年和2008年的动作幅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且具有标志性的意义.1998年和2008年这两次机构改革,都是以职能转变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但这两次又有所不同.本文通过两次机构改革中形成的"三定规定"的研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视角,分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取得的进展与成就,同时根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找出不足,明确下一步改革的方向,这对于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联邦制下的政府间关系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联邦采用多种机制 ,在中央、地区和地方政府间建立关系。这些机制分布于政府各级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行政参与的正规性程度不一 ,从正式的政府间协定到政府官员间的非正式往来。行政机制也用以纠正联邦制度内的纵向和横向财政不平衡。立法机构作用重大 ,使行政机构提出的合作政策具有法律效力。立法机制包括互惠方案、互补方案、镜像立法 ,以及一级政府向另一级政府的权力上交和授权。司法机构虽然常常被忽视 ,其作用却很重要 ,它建立起一个法律框架 ,将权力与能力结合起来 ,使政府其他部门在其中往来。本文结尾指出 ,政策制定者应谨慎选择最适当的机制 ;尤其要注重每种机制的效率 ,以及它是否符合联邦价值和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5.
宪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就能够更好地对财政、财务活动实行审计监督,严格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从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这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一项重大措施。它对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审计监督的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代行政法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松年在《中国法学》1999年第 6期撰文认为 ,当代各国行政法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些共同特点。这是人类在法学方面的共同财富。这些特点是 :针对行政权的扩张 ,为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加强对行政的制约 ;依法行政是当代政府普遍奉行的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准则 ;依法行政包括法律优先、法律保留和比例原则等 ;公开、参与原则是西方国家行政法治的最重要特点 ;通过行政组织、编制法定化 ,以解决行政机关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端 ;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从事营利性的活动 ,作为防止腐败的重要保障 ;普遍实行行政程序法制化 ,这是行…  相似文献   

17.
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就正式生效了,这部法律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座里程碑,它从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和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出发,对行政许可的原则、设定、实施、费用、监督检查以及法律责任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无论是在价值取向上还是制度创新上都对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突破和彻底的改革。它的施行除了对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打造法治政府会产生巨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行政立法监督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立法是行政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法律行为的特殊组成部分。行政机关是立法主体,法律文件大多是行政机关单方面作出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没有统一的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机关一般都按照自己制定的程序进行行政立法。我国的行政立法监督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监督行政立法的法律规定,只是通过批准和备案两种监督方式对行政立法进行监督,除此之外,再没有“事前”和“事后”的监督措施。我国目前也还没有建立对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制度。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监督机制?第一,强化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审查监督;第二,确立人民法院对行政立法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19.
"圆明园铺膜事件"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拷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立法和执法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立法方面,对违法建设者不仅应要求其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还应对其处以罚款;应规定环评机构①就其评价结论的内容向法律负责;应当明确公众参与的途径、程序和救济方法.在执法方面,应当着力解决一些行政主管机关"有法不依"、对某些行为主体"违法不究"、对环评机构管理不力等问题.同时,应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与我国环境法的整体完善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的地市级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以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前提,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机构,合理分流和妥善安置富余人员。通过改革,建立与省政府组织机构大体协调的地市级政府组织机构,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地市级政府主要履行区域经济调节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制订区域性社会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