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大连某项目为背景,对其开挖后的边坡防护与植被恢复技术进行研究.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提出了多孔复绿技术,并具体阐述了多孔复绿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多孔复绿技术的优点,对类似工程的边坡防护、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德兴铜矿边坡废石场的生态因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并通过实验得知,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有六种植物能适应该环境生长。进而,对恢复边坡废石场的植被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分析了典型的人工植被、三维植被防护、客土喷播、网袋工程等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重点介绍一种新型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植被毯技术,阐述了植被毯生态防护技术的防护原理。结合六潜高速公路植被毯边坡防护工程实例,分析了这种防护措施的可行性,对其生物防护的机理、特点、设计原则、施工工艺进行探讨。为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的生态防护,尤其是劣性土质和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风驱雨蚀是寒旱区公路上最为普遍、影响最为恶劣的环境气象灾害。以内蒙古那—苏省际大通道锡林郭勒盟桑根达莱风沙土填方路段为例,考虑不设边坡防护的裸边坡为最不利情况,通过风洞高速摄影试验,对风驱雨粒子与路基边坡相互作用进行试验研究,测试并计算风驱雨粒子与路基边坡撞击位置、破坏形式、撞击瞬间的角度和速度,分析风驱雨粒子与路基边坡撞击、回弹与继续前行的运动轨迹,与风速、雨粒子粒径、路基高度和坡率、路基中心线与来风向夹角、路基填料含水状态等之间的关系,为风吹雨蚀的灾害防控与预警提供基础理论与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公路路基边坡的破坏对公路影响很大,文章对其破坏的形式和原因进行介绍,以此为视角提出对公路边坡的防护和路基排水问题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青藏铁路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条件和建设中提出的保证高路堤的稳定性与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的要求,从加筋土挡土墙路基的工作机理出发,简要地阐明了采用加筋土挡土墙路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和有效措施,并在总结其现场施工经验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加筋土挡土墙路基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方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观黄土高原植被恢复重建历史,最为流行的观点当属“以古证今”和“以山证原”两种观点。而事实情况是,古代山地的植被分布,只能提供一些植物恢复重建可咨借鉴的旁证资料。对于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其植被建设只能立足于现实生态环境条件,适地适树(草)适法,方能有效恢复和重建植被,以发挥其多方面的生态经济功能。植被恢复重建在不同类型区有不同模式,总体应由东南部的以乔灌为主,向西北部的以灌草为主逐步过渡。植被恢复重建目标应是建立与现实生态环境最为适应的人工植被类型。植被恢复、植被重建和植被保护3个方面相辅相成,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不可分割的3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薛家湾市政经五路某断面道路工程为依托,据相似理论制作相似比为1∶10的路基边坡模型,模拟路基高6m,边坡坡率为1∶0.5的路基边坡,并制作模型小车模拟车辆重复荷载,考虑正常荷载以及超载(车货总重超过规定荷载)两种荷载工况,以及对边坡进行喷浆防护后,重复荷载对边坡的累积变形结果。结果表明,裸坡在正常荷载作用下,位移变化量缓慢递增;裸坡在超载的重复荷载作用下,位移变化显著,容易造成边坡失稳;护坡在超载的重复荷载作用下对土体变形起到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风沙危害是榆林风沙区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搞好本区的植被恢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本区植被恢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植被恢复对策,对于本区乃至其它沙区的植被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去年10月试运行的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生物群落丰富多彩,是我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其原始生态环境在全球占有特殊的地位,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不可逆转,有的草皮植被恢复时间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青藏铁路建设期间,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和保护并重”的指导思想,把环境保护与工程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工地因此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蒙古高原属温带草原,其特定的地形、气候及植被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分布状况决定了在这一地区生活的人们只能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并在此生态基础上创造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适应方式。该地区的历史发展证明,无论对环境还是对人,这都是一种两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生涯高原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中出现的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的停滞所引发的心理与行为状态。它与教师个体的职业经历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的编码分析,揭示出教师职业生涯高原是由内容高原、趋中高原和层级高原及其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13.
庆阳市董志塬水土保持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已严重制约了董志塬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采取保土治水的综合治理措施十分必要和迫切,文章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治理对策:在塬面中心区可采取"井田"工程、路、网、渠工程、居民新村"集雨用水"工程、隔离带工程等对策;在塬面边缘区可采取防冲林工程、堤、坝、渠、池、塘工程、梯田内修建环形渗水壕沟工程、填沟造地工程、"汇水单元"水保工程等对策;在坡面区可采取修建梯田、密植林草、自觉利用坡面区的凹形坑沟等对策;在沟道区可采取分级筑坝、拦泥填沟、修筑谷坊、引洪漫地等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利用董志塬区的水资源,泥沙就近拦截集蓄,不再流入下游河道,塬面区建成一块块平展的农田,坡面区建成梯田区和林草生态覆盖区,沟道区建成水产种植养殖区,把整个董志塬区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型示范区。  相似文献   

14.
藏族传统的生态观与藏区生态保护和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古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民众 ,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生态观念。其崇尚自然、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生活节制等观念 ,对于构建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人类的生态文化 ,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牧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战略地位 ,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进一步面对现状 ,提高认识 ,明晰思路 ,落实措施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也是青藏高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家批准的 3 4个示范县山川秀美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指出了山川秀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忽视生态优先原则 ,经济林比重偏大 ;植被建设布局欠合理 ,重林轻草现象普遍 ;科技成果组装配套和推广乏力 ,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下 ;苗木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苗木生产结构不尽合理 ;退耕还林 (草 )项目区分散 ,工程建设进展不平衡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调整苗木生产结构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建立示范样板 ,发展特色农业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建立和谐社会之基,打造和谐校园之源。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市场就业服务平台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那么,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核心。因此,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实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决策措施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活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全面启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就是为了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家园 ,为中华民族开辟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要走出退耕还林还草误区 ,确保林草成活率 ,就必须制定和完善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法律法规 ,依法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的进程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机制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这不仅影响到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而且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针对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在分析其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的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从法治的视角,积极探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