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在日本自身经济实力提升以及国内政治总体保守化的推动下,"正常国家"论逐渐成为日本政坛的主流意识和新的国家战略定位。安倍晋三再次执政后,在外交、安保等领域加速推进"正常国家"化进程,在对俄外交方面,安倍内阁对俄外交战略服务于日本"正常国家"战略。安倍提出的对俄外交"新方法"突破了以往的思路和框架,并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展现出灵活性。与此同时,对俄外交"新方法"和日俄关系的发展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日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来 ,国际环境和日俄两国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而给日俄关系的演变带来了新的契机。日俄两国政府加紧对话与协商 ,开展了广泛的多层次、多领域双边合作。但两国关系中最为关键的领土与和平条约问题却是依然故我 ,毫无进展。日本要求先就领土问题达成协议 ,然后再签订和约 ;俄罗斯则要求搁置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先进行经济合作。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仅仅同意继续就领土与和约问题进行对话。一  战后以来 ,日本政府一直没有放弃对北方四岛的主权要求。冷战后 ,其对苏外交转为对俄外交 ,在外交构想、政策原则、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3.
与韩国解决"慰安妇问题"之后,日本迅速以"不固执于领土问题"的妥协姿态与俄罗斯厘定和平条约交涉"新思路",并启动了谈判。从战后处理的历史过程和日俄交涉最新进展来看,双方极尽博弈的最大相互利益,将是日本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日俄间领土改变"结果"与俄罗斯承认战后美日间"冲绳返还"的"历史事实"的平衡。这意味着,日本不再纠缠"北方四岛"返还,俄罗斯确认向日本移交两岛,但目前维持现状即还要谈判移交条件甚至于美国不从冲绳撤军则俄不实际或不完全移交,而在确认战后"琉球再冲绳化"为合法的意义上强化了日本把钓鱼岛作为冲绳一部分的立场,陷中国的钓鱼岛权益于危险境地。日韩、日俄相继和解,将使中国对日外交面临更复杂的形势。  相似文献   

4.
面孔     
正安倍新一年讨要北方四岛,俄曰免谈!新年第一天,安倍就两度提及"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问题。一次是在新年致辞中,他信心满满地承诺,将在今年加速与俄罗斯谈判"缔约"。安倍认为,对日本而言,现在正是解决战后外交问题的最佳"窗口期"。安倍之所以认为当下是解决四岛问题的最佳时期,一是俄罗斯遭遇美欧持续多年的制裁,内忧外患,在外交上需要  相似文献   

5.
"政经分离"是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重要政策之一。现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安倍内阁对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政经分离",一方面矢口否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另一方面不断强调两国应就推进经济合作展开对话,并意图用"以包围迫谈判"的方式,在渲染"中国威胁"的同时,重拾"价值观外交",积极构筑对华的战略对冲。对此中国除继续坚持"政经不分离"的原则外,还应以"两手对两手",强调战略定力与政策弹力的相辅相成,进一步提高中国对日战略布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日俄三国都是“经济改革国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面向21世纪三国加强经济合作,将是东北亚区域乃至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中日俄经济合作有着良好的前提和条件,三国经济发展层次和资源禀赋不同,经济互补性强,在实践中,中日俄又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合作经济,有着畅通的合作渠道,中日俄的经济合作“互有所需”,“互有所补”,展望21世纪的中日俄经济合作,前景看好。一、中日俄经济合作的前提与条件  日本是东北亚地区的唯一的世界经济大国,其GDP相当于世界GDP的19.2%和亚洲GDP的70%。六七十年代,日…  相似文献   

7.
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有效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从油源和油路的保证上来看,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都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与俄合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认真研究俄罗斯的"能源牌"战略,在合作中实现"双赢";要认识到日本和韩国对俄能源合作与我们利益的相似性,争取在对俄能源合作方面实现"多赢"。必须进一步巩固两个"国家年"的成果,不断强化两国的友谊和信任,以此促进两国能源合作。在能源合作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其他领域的合作,特别是高新技术、机电产品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全方位的合作促进能源合作。在中俄能源合作的过程中,加强与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日俄“领土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俄“领土问题”的由来与现状外交学院罗养毅日本与俄罗斯之间有争议的领土问题,通常指千岛群岛南端靠近北海道的3个岛屿和一个小群岛,即齿舞群岛(包括水晶岛、志发岛、多乐岛、勇留岛、秋勇留岛,面积为102平方公里)、色丹岛(面积为255平方公里)、国后岛(...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出台《"日本再兴战略"2014年修订版——对未来的挑战》(以下简称"修订版再兴战略"),并在同日公布《2014年经济财政运营及改革基本方针——从通货紧缩到良性循环的扩张》(以下简称"基本方针")。此举不仅标志着安倍内阁展现其执政第二年的主要经济政策,更描绘出备受关注的"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经济增长战略的升级版政策路线图。  相似文献   

10.
张霆军 《学术交流》2007,(6):117-119
作为与中国接壤的俄罗斯,油气储量及生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因此,利用与俄接壤的地缘优势,开展对俄能源合作,发挥两国经济的互补性,这是我国解决能源短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而黑龙江作为开展对俄合作的前沿,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协调国家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建立对俄能源合作支持体系、实施对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区域多元化战略等渠道,充分开展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合作,这不仅是解决大庆油田减产造成的黑龙江省石化产业原料日益短缺问题的需要,更是黑龙江省实现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依托石化产业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安倍外交学"与"安倍经济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前者是后者的灵魂、精髓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最终战略指向,两者呈正比关系。日本以东亚大变局和美国重返东亚为契机,利用其惯用的传统地缘政治战略和娴熟的外交手腕,试图通过制造新的对立和冲突,将日本独一无二的地缘政治优势,非常巧妙地转化为强大的地缘经济优势,以重温旧梦,再次崛起。  相似文献   

12.
安倍晋三第一次执政期间,日本制定《海洋基本法》,设置综合海洋政策本部,明确了以"新海洋立国"理念为特征的海洋战略。2012年底安倍再度执政,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又相继出台第二期和第三期《海洋基本计划》,日本海洋战略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框架下逐步明确了 "海洋安全保障"向"综合海洋安全保障"转变的走向。第一届安倍政府以来日本出台的一系列海洋相关法律,是其海洋安保战略的法律基础。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安倍政府的"综合海洋安全保障战略" 与"印太战略""北极政策"形成了互补态势。"综合海洋安全保障战略"是安倍政府意志的"完美体现",以"利益、遏制、否定"为主要特色,以宣扬"海洋法治"对冲中国海洋政策为目的之一。菅义伟政府的海洋战略,既存在对安倍政府"综合海洋安保战略"的继承,又有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安倍政府竭力推崇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希望以此扭转日本经济的长期颓势。但日本经济的增长乏力以及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强烈对比,造成安倍经济学带有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受其影响,强烈的通胀导向性成为安倍经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强烈的政治主导性和严重的对美政策偏向也成为其主要特征。与此同时,尽管安倍政府为构建安倍经济学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日本经济仍面临着重大的现实困境,原本的倍增计划变成"倍减经济"。  相似文献   

14.
"固有领土论"是东亚国家特有的政治话语,二战后最早将"固有领土论"应用于领土问题的国家是日本,其是日本官方与民间行为体在冷战环境下为实现领土主张而人为建构的一套话语体系。"固有领土"话语最早出现在战后北海道的民间领土返还运动中,指代被苏联占领的北方四岛。在冷战背景下,为了在日苏谈判中实现"四岛返还"目标,日本政府于1955年建构出一套"固有领土论",并逐渐将"固有领土"升格为日本在日苏(俄)领土问题上的官方立场和固定用语。随后,日本政府又于1962年和1970年分别将"固有领土论"强加在日韩竹岛问题和中日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对该话语的阐释存在"自古以来"和"无主地先占+实效支配"两种逻辑,且在三个领土问题中使用"三重标准"。基于日本国会会议记录等历史资料,回溯"固有领土"一词在日本政治语境中的产生、演进、扩散过程可知,日本的"固有领土论"存在诸多破绽,近年来对日本领土政策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呼吁两岸东海合作的声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然而这种合作意向仍面临不少现实困境。通过对"台日渔业协议"内容分析可知,日本为阻止两岸联手保钓,在东海渔业资源上对台湾做出一定"妥协",但却不能忽视台湾当局由此在领土问题上间接对日本做出的实质让步。这不仅引起舆论就对日实质让步的不当行为提出质疑,也增加了在领土问题上与日本后续谈判的难度。此外,该协议对两岸东海合作具有明显冲击,不仅降低东海合作的可能,窄化东海合作的路径,也会错失东海合作的时机。  相似文献   

16.
2018年9月,安倍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提出了"战后外交总决算"理念,在此后的施政演说中表明决心开展和调整与东北亚邻国的关系,这是其从"远交近攻"到"重视近邻"的外交转向。当前,中日关系已重回轨道,日韩也早已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因此"战后外交总决算"的重点内容是日俄"北方领土问题"和日朝关系。安倍在东北亚地区的外交新趋向展现出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策略,意在摆脱在东北亚地区的孤立困境,摆脱战后体制,增加外交回旋余地。但安倍要想达成"战后外交总决算"目标绝非易事,不仅面临国内外压力,与东北亚邻国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难以解决,缺乏具体可实施的具体路径,要想真正彻底清算战后外交,关键在于其能否从世界大格局的高度处理与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岸田政府出于提高日美欧合作水平、扩大价值观外交影响力、维护政权稳定性等方面考量,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积极追随美国,采取以对俄全方位制裁为重点、以日美欧多方联动为依托、以多元化援助乌克兰为补充的对俄制裁政策。日本对俄制裁政策既对俄罗斯造成沉重打击,也对日本国家建设产生多重影响,使日美欧合作水平得到深化,影响了国际秩序的发展方向。但日本对俄制裁政策也存在能力与意愿不足、日俄经贸结构不对称等限制性条件,面临动力不足的挑战。从根本上看,日本对俄制裁政策的持续实则是为了摆脱战后体制束缚、打破日俄领土争端僵局、构建制衡中国的联盟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经济民族主义曾经在日本的经济成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成功也更加强化了日本的经济民族主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日本经济民族主义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经济政策的动机来看,经济民族主义与自由化的关系具有调和性;从经济民族主义基本形态的变化来看,国家、企业、国民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从国家战略的转变来看,经济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相结合的重心由经济需求向政治需求转变,导致日本对外经济关系陷入了民族主义困境。这些变化在"安倍经济学"中都得到了体现,如果不能有效平衡这些调和性与矛盾性,"安倍经济学"可能会受挫,进而导致出现两种倾向,即在日本国内由经济优先向政治为中心转变,在对外关系上经济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9.
各位作者的核心观点综述如下:(1)在中美博弈的架构下发展中日关系尤为重要,但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政治互信,用"东亚方式"来解决问题。(2)安倍政府改善中日关系的举措本质上是"避险平衡外交"。鉴于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中国也需要努力发展中日关系。在经济领域,双方有广泛的共同利益。(3)安倍作为右翼政治家,在思想与现实方面摇摆不定,发展中日关系要晓之以理。(4)在安倍政府谋求改善中日关系的背后,应该清楚地看到日本社会的右倾化,历史上的以小博大和与强结盟的国际关系行为,要加以警戒。(5)安倍访华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两国存在诸多近期难以解决的矛盾,但是双方关系的改善能够促进民间往来,对地区局势缓和也有积极影响。(6)中日关系存在着积极的确定性因素,包括日本长期政局的稳定性、安倍个人需要政治遗产和日本内政外交的稳定性等,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如美国对中日关系改善的认知和日本自身的意愿,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等。在这种情况下,安倍采取了更为实效的即"低调"的方式谋求双边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是当今世界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是安倍政府对外经贸战略的最高目标。为此,一方面,安倍政府实施了以TPP/CPTPP为龙头,以日欧EPA、日美贸易协定与RCEP、中日韩FTA等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等为抓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使日本"成为在区域层面以及双边层面创造规则的国家";另一方面,安倍政府高度重视峰会外交的"规则设定与建章立制"功能,在G20大阪峰会期间充分利用主场外交的优势,通过巧妙设立峰会议题,创立制定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的"大阪轨道"、以"协调人"的角色力推WTO改革,使日本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战略取得了重要进展。日本争夺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主导权的经验对中国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