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从神话概念的反思入手,论述神话和信仰在发生学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提示更新现代中国学术中的神话观,使之从民间文学的狭小范围中释放出来,还原为文明发生的原型编码及体现文化基因的神圣叙事。在此基础上重审儒学与儒教之争,提出"儒家神话再发现"的当代课题,从比较神话学视野重估孔子与《论语》的文化价值,讨论经学传统中对"凤"与"麟"的阐释特点,论证"天命"及"圣"、"德"等核心概念的宗教学、神话学背景,揭示"君子比德于玉"说的信仰根源,发掘儒家神话背后更加深远的华夏玉教大传统。  相似文献   

2.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是神话观的当代变革.文章以学术前沿对话的形式展现中国神话学发展在新世纪以来的创新方向,说明如何让神话研究重新整合沟通文史哲与宗教、政治、艺术、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走出20世纪以来的“民间文学”研究范式,拓展出文明起源研究的人文学阐释方略,以史前大传统的再发现和再认识,引领对文字书写小传统的再解读.“神话历史”新概念怎样成为贯通大小传统的不变之主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礼仪是发生在世俗世界的神圣叙事,在仪式的背后,隐匿着潜在的神话信仰和神话思想.礼仪中的神灵观就是一个明显的表现;按照神话思维建构的关于时空、关于世界构成及宇宙秩序是礼仪当中存在的秩序法则的原型;礼仪中的崇尚古朴、报本反始是回归神圣的需要.统治者和权力话语集团倚重仪式并利用其中的神话信仰和神话思想来为等级分层和既定秩序服务,并根据现实需要适时地对其作出修补变通,甚至人为地将祖先、历史、行为、物件等等对象神圣化,以达到使自己的统治变得神圣、变得合法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儒学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的重大贡献毋需赘言。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主题即是"儒家神话新探",所刊发的两篇文章,一是叶舒宪《儒家神话的再认识》,一是唐启翠《體与禮:佩玉践形与儒家神话礼仪》。叶文是从神话概念的反思入手,论述神话和信仰在发生学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提示更新现代中国学术中的神话观,使之从民间文学的狭小范围中释放出来,还原为文明发生的原型编码及体现文化基因的神圣叙事。在此  相似文献   

5.
作为神圣叙事和认知模式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仪式活动、历史叙事同态共生,是文化的基因编码和文史哲的共同源头。早期历史与典籍叙事呈现出鲜明的"神话历史"特征,神话、仪式与历史叙事的会通视野是重新解读上古中国礼仪活动本源和根脉的重要门径。本文即以冠礼仪式圣地"东房"的本源象征探究为例,说明神话历史对礼制文明探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神话历史——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各国学者不断推进各地区的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使其成为了世界性的神话研究课题.陈建宪教授的《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正是这项巨大工程中引人注目的标杆.这项研究通过四个情节段,对洪水再殖型神话进行定义和分析,这种方法也成为洪水神话研究的有力工具.长期以来,日本记纪神话从未被置于洪水再殖型神话的视域下,但通过聚焦情节段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不能将其纳入洪水再殖型神话的范畴,但也不能完全将其排除在外.这为解读日本神话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神话观念决定论是国内文学人类学一派理论建构的一部分,其所应用的语境是如何界定和认识文化基因,即从所以然的层面理解和解读一个特定文化群体或文明国家。从玉文化大传统视角重新审视华夏文明国家的特色,有利于从物质与精神的特殊性方面深入地把握到其文化基因方面。史前期的初民的信仰观念要素与神圣物质的交互作用,成为催生文明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穿耳和耳饰的起源,具有人类的普遍性。耳饰起源与史前期的人体神话观有密切联系。其特点是将头和耳视为通神或神圣的部位,并在耳与心之间建立神秘联系。以玉器为耳饰,是史前中国和东亚特有的文化现象,探究玉文化起源的奥秘,需要还原性地认识史前东亚的玉石神话观与人体神话观互动与结合的特殊情况。文章通过对珥玉礼俗与珥蛇神话的相关性探索,运用四重证据法,为玉文化发生研究提供神话学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礼"本质上是一种负载于人"体"叙事的象征符号,"礼"与"体"的实践与信仰,是"礼"的发生学探讨不可忽视的观察视点。文章对儒家思想系统中的"體"、"禮"与"鸣玉以相"、"佩玉践形"等语词隐喻与行为意义进行了知识考古式发掘,发现体、礼与玉在儒家礼乐身体实践,乃至上古宗教仪式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即外體(身体仪容)——礼与玉(媒介)——内德(神圣力量),从而揭示礼仪诞生的动力源泉,以及神圣礼仪和世俗道德间的根源联系,为"礼"之发生探源提供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神话作为一种政治叙事,具有赋予正当性的功能。神话的正当性功能是藉由一种"二元秩序观"来实现的:世俗秩序的正当性来源于神圣秩序,并且在其运行过程中要符合神圣秩序。然而,神圣秩序本身的正当性来自于何处呢?诉诸神话文本,不难发现神圣秩序的正当性根源存在于基于血缘关系的家长制伦理当中。  相似文献   

12.
洪水神话在中国许多民族中广为流传,它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多地了解国际上对这个故事搜集和研究的情况,使我们的研究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考察洪水神话在国外的发现经过,以及地中海、印度、东南亚、美洲印地安人等不同洪水神话故事圈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可以发现,这些神话与中国的同类故事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对我们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的人类再繁衍神话,具有复合性、神圣性、积淀性等基本特征。神话内涵十分丰富,给神话学研究提供了若干新鲜的资料和内容,还给人们以生态学、环境学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神话与文学存在共生与矛盾的张力。神话是古人严肃敬拜的信仰系统,它作为远古文化的综合体,与祭典仪式、舞蹈、音乐等紧密结合一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神话依靠文学家等传播者的记载、改编与简化等活动得以保存。中国神话学研究忽视"神话"与"文学"的区分,形成以文学为本位的神话观,使其无法在神话理论上有所突破。神话的"文学化运动"又常与"文史考辨"的路径紧密结合,这种旨在"追求真相"的实证方法与资料主义的研究态度难以适应以"信仰性"与"神圣性"为特质的神话系统。故此,目前的神话研究需要对神话作品进行更深层意蕴的探究,应该上升到以"意义建构"为目的,突出一定的理论建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叶舒先生主持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至今已是第三期,本期的主题是"仪式、神话与历史".他的<仪式叙事与历史书写>论述了仪式研究的文化阐释意义,从"仪式叙事"看中国冖经的文化内涵,仪式叙事、文化认同与书写等三方面内容;荆云波<中国古代礼仪中的神话思想?认为,中国古代礼仪是发生在世俗世界的神圣叙事,在仪式的背后,陷匿着潜在的神话信仰和神话思想;唐启翠<以"初"为常与仪式叙事--中华文明拧源之神话礼仪视域>以<礼记·月令>中仪式叙事为例,探讨了作为神话编码的"以初为常"这一认知与实践思维如何规约着仪式叙事与考古"物语"叙事,并使考古物语与文本文献、神话仪式叙事的对接、互证互释以提示中华文明之源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演进,中国古代神话出现了历史化现象,其突出表现是将神话人物的兽形或奇特形象人形化、体系化。反过来,中国历史也在某些细节处又被神话化了,这从帝王的谱系关系与神王的谱系中可得到印证。这种神话与历史相融合、相附会的文化现象的诱因是儒家对神的慎重态度,契机是寻根问祖的宗族观念,动因是昭示祖的地位,显示自己高贵,为自己统治寻求神的支持的需要,也是对塑造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早期的“东方学”研究对原始儒家赖以生存的思想根基,如“圣王传说”进行了初步的颠覆性的研究,此种学术研究为日本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社会思潮之反映。受此学术意识之影响,中国早期对神话认知成为启迪民智的工具之一,即通过改造或进行古史研究来达成某些政治夙愿。同时中日早期神话学者研究方法也有诸多趋同化的表现:如均遵从文字、音韵、训诂的传统考据法;共同推重欧洲汉学界惯用的历史与语言相结合的传统语文学研究法,而拒斥葛兰言使用的社会学与历史相结合的新方法。上述方法试图借助对材料或知识的梳理从而复原历史真相,是一种旨在追问真相的求真求实的科学主义态度,而此法对于本身以“神圣性或信仰性”为精神特质的神话来说,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中,神话是地方或族群文化的一部分,是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历史与神话分开研究无异于人为地割裂”。在渝西神话中,作者强调“现代民间文学”也是尽可能对“传统民间文学”的一种突破。尤其是“神话是先民的科学和哲学”,这一命题的提出,显示出《渝西神话》已跨出文学的范畴,把神话研究推向了一个更为广阔和宏大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钱特皮是宗教现象学方法的创建者,他从宗教学视角对神话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这代表了比较神话学的一个重要取向。从这一方法出发,他对神话现象进行了非历史的或系统的、非神学的以及反化约论的解释,对当时的主要神话理论进行了批判总结。他反对神话学中的各种寓言式解读,包括实用式解释(犹希迈罗斯主义)、心理式解释与自然式解释,而强调要重视神话本身的特质。他认为神话学必须依靠直接的直观来把握住神话的有机整体,让神话的精神自己起作用。这一视野预示了20世纪神话现象学发展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20.
神话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力的语言--"圣经与文学"研究续编》是加拿大的诺斯洛普·弗莱的力作。在此书中弗莱一再重申他坚持毕生的批评理念--即从神话与文学一致性的原理出发,寻找文学与神话共同的形式上的结构规则,从神话入手去把握作为整体的文学之结构规则,并将对神话与文学关系的认识,扩展到了意识形态与文学关系的再认识,弗莱对《圣经》与文学传统内在联系的深度洞察,既体现了其对西方文化的精神源头的格外珍视,也丰富了我们对古老经典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