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内地及西藏画家所表现的西藏主题绘画,除交代其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外,还着重从宏观上对西藏主题绘画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分析,进而揭示西藏主题绘画的丰富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李小可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对中国画艺术尤其是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产生深远影响。小可先生自幼受父亲李可染艺术思想的熏染,坚守文化使命,深研传统画学,坚持深入生活,致力艺术创新,为山水画表现形式和水墨语言的现代创变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他勤于耕耘,奋力探索,身体力行到全世界各地采风写生,尤其对西藏和黄山两处格外钟爱,分别踏访三十余次之多,创作出以西藏为主题的"雪域藏迹"、以黄山为主题的"山水黄山"和以北京为主题的"水墨家园"等系列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宝贵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3.
鲁本斯是西方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美术大师,是17世纪弗兰德斯最杰出的画家,是欧洲巴洛克风格的代表人物,为欧洲近代绘画开辟道路的巨匠之一。当他成名后,别出心裁,开设了"艺术工厂"。这一举动引起了艺术界,乃至商业界的轰动,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文中论述了鲁本斯成功开设"艺术工厂",雇佣画家学徒,大批生产绘画作品的历史事实以及对当时及后世艺术界、商业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鲁本斯是西方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美术大师,是17世纪弗兰德斯最杰出的画家,是欧洲巴洛克风格的代表人物,为欧洲近代绘画开辟道路的巨匠之一.当他成名后,别出心裁,开设了"艺术工厂".这一举动引起了艺术界,乃至商业界的轰动,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文中论述了鲁本斯成功开设"艺术工厂",雇佣画家学徒,大批生产绘画作品的历史事实以及对当时及后世艺术界、商业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造像量度一直在藏传佛教的雕塑和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西藏文化博物馆展出的14幅造像量度画本的初步研究,可以基本弄清其目的、创作年代、地点和作者。此套组画按照第司.桑结嘉措名著《白琉璃》中的造像量度理论创作而成,其目的是试图规范藏传佛教艺术的创作,从而建立一个正统的标准。从文献和题记推知,此套组画极有可能由门塘或钦孜画派的大师们领衔于1688—1705年间左右创作于拉萨,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4月初,西部放歌绘画作品展在北京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举办。曾经西部的赵凤琴、张庆之、李立祥三位画家心系西部,怀着对时代的使命感和对艺术的虔诚,走进西部,描绘西部。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副教授、满族女画家赵凤琴,曾8次赴西藏、青海、甘肃等地深入生活,创作了大量以藏族风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形成了特有的西藏文化艺术风格,并在中国美  相似文献   

7.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伟大的绘画理论家和画家,他在画论方面有很杰出的贡献,首次在我国绘画史上提出“以形写神”的传神论,成为中国画家千百年来创作和品论他人作品的不变标准,改变了中国绘画在魏晋之前作为附属品的地位,使人们的目光更多的放在绘画艺术本身,使中国画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重大变革,由顾恺之“传神论”带来的艺术风貌的觉醒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世纪90年代西藏美术的发展为主题,对藏族传统美术的传承和弘扬,新唐卡、布面重彩、油画、水彩、版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探索、创新和发展,非架上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参与,女性画家和现代职业画家的出现等现象加以论述。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美术家通过学习和探索,创作思路变得逐渐清晰和开阔,创作手法更趋成熟和多样化,在西藏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艺术环境。  相似文献   

9.
更敦群培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杰出的藏族学者、启蒙思想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文学作品;同时,他也是一位在藏族传统绘画和非传统绘画方面都颇有造诣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活动主要包括早年安多时期、拉萨时期和南亚时期,并创作了不少绘画作品。他作为上世纪最早受西方绘画和艺术思想影响的藏族画家,在西藏现代美术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文章根据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更敦群培的绘画作品、有关其艺术活动的文字资料以及收集的口头采访资料,系统论述了更敦群培短暂一生的艺术活动、绘画作品及其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王远大先生以"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关系"为研究主题,先后翻译英、俄政府有关西藏的多种档案280万余字,出版专著《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为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关系史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文章以他的学术发展经历为切入点,通过访谈,对他的人生经历、学术研究过程、研究路径等进行介绍,探讨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关系的研究意义以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