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事诉讼中道德原则的法律化。民事诉讼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原本是重要的法律渊源。民事诉讼法的实施需要诚实信用原则作保障,而以理论和现实依据来看,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上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早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但其是否能成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学者们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笔者在持赞同的观点同时,试谈一下论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理论基础。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除其自身价值外,也是司法实践的需要。本文将从程序正义和诉讼效率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民事诉讼领域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如何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构建诚实信用原则的规范体系,是民事诉讼法修订时面临的新课题。文章旨在探讨我国民事诉讼法领域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可行性,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诚实信用原则的理论基础,并从制度层面为构建我国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规范体系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4.
对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义务,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民事诉讼制度有着不同的要求。随着现代民事诉讼观念的确立,诚实信用原则受到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关注,成为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法官、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都应受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制。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也有关于诚实信用原则之实质内容的规定,但这些规定片面强调法官的义务,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诚实信用义务强调得不够,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已明确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但是诚信原则的内涵过于抽象,故使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迄今仍然只是“镜花水月”。要使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法,尤其是民事证据法中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就只能通过规则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法理的角度论述了民事诉讼法之诚实信用原则与司法公正、诉讼效率和严格规则的关系,以期我国民事诉讼法能够明确规定诚信原则,并有效发挥它在诉讼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民事诉讼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对整个诉讼过程都有指导作用。它赋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规范民事诉讼中各主体的行为,使他们能够诚实善意,并达成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衡平。诚实信用原则还在解释与弥补法律,增强制定法的灵活性和树立法律权威、推进法治建设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确立其原则地位。  相似文献   

8.
通常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发端于罗马法,是民法领域的帝王条款,负载法律的灵活性,并为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提供依据。回溯历史,罗马法中诉讼法与实体法合体的本质以及罗马民事诉讼中反映出的具体诚实信用规则表明,民事诉讼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并非来自民法领域的扩张,而是同样肇始于罗马法,并随着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入得以发现,在后世诸多国家的诉讼立法与司法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司法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现代民法的“帝王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确立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不仅完善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体系,也从立法上保证了民事诉讼实践的公正、高效和权威.但该原则及相关程序的规定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完善空间.  相似文献   

10.
诚实信用原则能否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一直是理论界激烈争论的问题。以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基本特征为基点,以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区别为根据,针对理论界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观点,提出作为私法领域的“帝王规则”的诚实信用原则不宜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诚实信用应当而且能够成为民事诉讼法律原则。诚实信用作为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律中的确立有利于发现案件真相、解决纠纷,实现诉讼公正和民事诉讼经济与效益的要求,保证民事法律体系的统一,也为理解法律规定准则和解释法律提供了依据。传统道德与目前的诚信建设、学者的理论研究以及现行法律对诚实信用的制度表达,为诚实信用作为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律中确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论诚信原则的民法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原则为世界各国民法尊崇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法通则及合同法均将其确定为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本文对该原则及其在现代民法典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整理,同时提出在民法典中如何使其现代化的具体观点及认识。  相似文献   

13.
考察成吉思汗与朱元璋以诚实信用为主线的社会治理实践,不难发现,拨乱反正的治理效果与人民在人身、财产等方面的悲惨命运是并存的.这类史实反映诚实信用缺乏制暴品格.事实上,诚实信用仅具有"守信不欺"的内涵规定性.否认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妥的.但是,对历史反思表明,"帝王条款"学说将诚实信用原则推崇为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的结论却是不无疑义的.因此,学界应重新审视相关问题,而不应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14.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民事主体诚信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在民事活动中友好待人,从而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中国新的合同法已经把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基本的原则并规定了一系列适用规则。这表明我国的合同法已经向现代法律理念靠拢。本文讨论了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和特征,相信这个原则可以根本改善现行司法,并扩大法官权利使他们更独立和自由地行为。“诚信和正义”是这一原则的升华和最高理想,它应该被运用到民事司法实践中。“安全”是诚实信用的一个重要价值,本文拟以安全为价值对诚实信用原则进行新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送达是民事诉讼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送达难”的原因是职权主义的送达模式、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送达程序不完善。解决“送达难”的对策是改革送达模式、增加当事人的送达义务、完善送达程序、建立诚实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6.
信用最初是在道德教化层面上使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交换的日益复杂,信用这一侧重道德价值的概念逐渐被吸收到民事法律当中,并衍生出诚实信用原则。我国现行民事立法虽然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但还必须加强对这一原则的价值性和规范性解释,应该合理限制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其更好地调整民事关系和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彭宇案"折射了社会的诚信危机和对裁判诚信的期待。《民诉法》第13条第1款诚信原则对法院和法官的"适用性",包括法律宣示意义上的间接适用与裁判援引意义上的直接适用:前者毋庸置疑但不宜滥用,后者看似很美然功能有限。裁判诚信要求依法尽职裁判、禁止突袭裁判和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民诉法诚信原则条款对法院和法官具有诚信引导、解决民诉法"体系违反"、衡平各方诉讼利益、事后惩戒等功能。裁判诚信的本质,是依照法律和程序,在遵循法律原则适用即衡平方法前提下的依良心审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