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有计划按比例规律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按比例发展。综合平衡正是它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的实践正明,只有实现了综合平衡,才会有按比例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正面临着调整的迫切任务。调整,就是调整比例关系,就是要搞好综合平衡。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我国经济学界在重新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同时,正在重新讨论综合平衡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下,重评马寅初先生的综合平衡理论是必要的。综合平衡理论和人口理论一样,是马寅初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所探讨的重要问题,在建国以来的经济史上,马寅切先生是最早  相似文献   

2.
最近,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校尹世杰教授的新作《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该书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内容、依据、基本任务、原则、方法和出发点,并深刻地论述了搞好综合平衡必须正确处理好农、轻、重,积累和消费,生产与基建等比例关系,必须搞好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的平衡,必须注意提高全社会经济效果等重大理论问题。该书还提出了“充分重视国民经济平衡规律的作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地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是第一次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全面、系统、完整的理论概括。既是活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又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阐明了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的原理和方法论。要求通过计划的综合平衡和经济手段的调节,做到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保证重大比例比较适当,国民经济大体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这就必须在加强国民经济计划调节的同时,进一步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应以什么为出发点?这不仅牵涉到综合平衡的基本任务,也关系到我们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应该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在这里,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对这问题的初步看法:(一)为什么要从消费资料生产出  相似文献   

5.
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至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在纠正已经察觉的"左"倾错误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就如何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若干重要理论观点:经济建设的指导理论必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处理好计划规律与价值规律关系、充分发展商品生产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必须坚持综合平衡、协调发展的建设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等。这些思想有效地指导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也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6.
陈云综合平衡论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丰富和成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之中。陈云综合平衡论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建设要在稳定中增长,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要保持总量平衡和主要结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发展;要处理好民生和建设的关系;注重农轻重协调发展,并优先确保农业发展等。陈云综合平衡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具体结合的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陈云综合平衡论对我国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地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界限,是直接关系到准确计算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及其生产、分配、积累和消费等项经济指标,开展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研究,搞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首要前题。因而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调整和体制改革工作的进行,在经济学界和统计学界围绕着如何建立健全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核算体系,确定国民收入的科学范畴,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问题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此,愿就此问题谈一点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阐述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时,论证了国民经济平衡的许多原理。不少论述,对于我们当前搞好国民经济平衡,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按比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什么是国民经济平衡?搞好国民经济平衡有什么重大意义?马克思对这个问题有不少的论述。 马克思说:“……社会必须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实现符合社会全部需要的生产。因此,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  相似文献   

9.
综合平衡和有计划按比例的思想是陈云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陈云的综合平衡思想是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他的综合平衡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重视和研究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以国家计划为主体和以自由市场为补充,坚持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对党和国家制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各项方针政策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界和经济理论界正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经济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认真探讨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病,以改革经济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是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一改革,将会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试论增值税     
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税收制度结构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在全面地贯彻落实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搞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从实际需要出发,总结过去税制建设的历史经验,建立按增值额课税的办法,这是一项根本性的税制建设,也是改革工商税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我国早在一九五○年就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税收制度,以后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曾在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八年、一九七二年进行了三次重大改革,对国家税收制度结构作了调整。回顾过去,我国历次税制改革,都是侧重以简化税制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不仅要求物质资料生产有计划地进行,而且要求人类自身的生产也有计划地进行,以实现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平衡。在人口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局部的不平衡现象是经常出现的,这就要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只有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生产之间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才能持续而稳定地发展。 把人类社会的生产划分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以及关于两个方面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 市场平衡是整个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在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下,有计划地组织好市场商品的供需平衡是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它有利于调整好各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将农民的财产权置于法律的保障之下;调整政策目标体系,将增加农民收入置于突出地位;转变农村工作领导方式,使管理形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对总结我国三十年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对顺利地贯彻国民经济的调整方针,以及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都是非常必要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以及根据这个生产目的怎样认识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遵循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理论,这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多年来,我们的国民经济中存在着左的错误,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严重比例失调。要调整国民经济,就要调整我们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要改革经济体制,就要改革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处理调整与改革的关系上,有两种理解都是片面的,有害的。一种理解,是忽视调整的极端重要性,不懂得搞好比例关系的调整是进行体制改革的基础或前提,因而不肯放慢改革的步子;另一种理解,则是忽视调整中也要进行必要的改革。这两种理解都是把调整与改革完全对立起来,否认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的结果。忽视调整是改革的基础或前提,这种片面性现在看来是很明显的。产生这种片面性的原因,首先是由于不了解调整与改革的区别。所谓调整,是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比例关系,使之协调地发展。这在当前国民经济仍然处于严重不协调的情况下是尤为重要的。而改革,则是指在管理制度、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方面的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计划体制改革的设想和讨论中,重视关于综合平衡的责任与权力问题的考虑。在计划体制改革的设想方面,明确指出:“适应改进和加强综合平衡的需要,必须使国家计划部门真正拥有做好综合平衡的权力;同时,国家计划部门要切实负起综合平衡的责任。”在经济理论界,有的同志也认为:“通过计划体制的改革,国家计划部门将不仅要切实负起综合平衡的责任,而且要真正拥有综合平衡的权力。”这是完全正确和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当前,贯彻“八字方针”,调整是关键。调整国民经济,又是为进行经济管理体制全盘改革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企业(本文只谈全民所有制的生产企业)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创造活动的经济组织。企业工作是经济工作的基础,经济的调整和体制改革。最后都要落实到企业。只有同时在企业开展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搞好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整顿,才能使调整工作落实,并给企业开辟一条发展生产的广阔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成效以及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总体目标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今后深化改革的重点,将会适当地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处理好全民所有制经济体系内部的关系,继续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并围绕着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目标,协调配套地搞好企业、税收、财政、金融、投资和劳动工资等方面的改革,加强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二是进一步搞好计划体制的改革,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完善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三是进一步搞好同以上两方面改革密切相关的物价体系和物价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代初、七十年代末我国国民经济两次大调整都是由于经济过热 ,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引起的。每次调整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两次调整的异同 ,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过程和逐步深化的轨迹 ,看到“左”的错误思想指导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从而认识到经济建设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我国国情出发 ,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做到综合平衡、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讲求实效 ,才能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