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秀雪 《阴山学刊》2010,23(2):60-65
从《马氏文通》开始,中国汉语语法研究就走上了与西方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梳理和总结汉语结构语法研究、功能语法研究和认知语法研究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我们能够更加明晰当代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的关系,更好地把握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马建忠 ,江苏镇江人。清末江苏改良派四大家之一。他的《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出版时 ,尚未流行新式标点 ,所以全书仅用一种古式逗号断句 ,不利于阅读。 1954年 ,中华书局出版了章锡琛用新式标点校点并加注的《马氏文通校注》 ;1983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汉语语法丛书”本《马氏文通》 ;19 86年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吕叔湘、王海编的《马氏文通读本》。后两书都以章锡琛校注本为基础校勘 ,使用规范的标点符号 ,横排 ,利于阅读。但疏漏之处仍然在所难免 ,我和别的先生都曾撰文指出过 ,现在再举一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法观"和"语法学观"、"词类观"、"句法观"及语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四个方面,对《中国文法论》进行了语法评析,认为该论著既多有独到之见又不乏模仿之论,既锐意改革又傍人藩篱,同时探讨了形成这种二律背反建构的语言学、语法学原因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出版一百年来,人们以“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来评述它。本文把《文通》放到中国文化的发展长河中考察,认为《文通》提供了中西文化结合的范例,为各个领域吸收西方文化开创了路子;《文通》成功地构建了汉语语法体系,促进了汉语语言学的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文通》广泛地选例,促进了诸子各家思想的传播、融合,弘扬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语言学中的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在古代就有着极其伟大的成就 ,中国人也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具有语法观念 ,但系统的汉语语法学却直到晚清才得以产生。究其原因 ,语言学的地位与汉语自身的独特性都是影响汉语语法学形成体系的因素 ;从纵深的发展线索看 ,古代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深刻影响了汉语语法学兴起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古汉语中,“为”字既可以作名词、动词,又可作介词。《马氏文通》主要从语法学的高度,根据“为”字所司对象的性质,系统论述了其作为介词的搭配功能。马氏认为,“为”后一般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这是“为”作介词的一个重要语法特点。此外,《文通》还对“为”字宾语的省略问题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7.
神摄人治:汉语语法的真谛所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汉语语法的样态与汉民族对这一样态的把握上,阐释了中国文化语言学神摄人治汉语观的内涵,论证了神摄是汉语语法文化精神的体现,而人治则是汉民族对汉语语法组织策略的把握,本文认为汉语语法的神摄人治是以中华文化为其坚实根基的;汉语语法学的革新在于突破置汉语语法的神摄人治于一旁不顾的旧模式,探寻能将汉语语法的神摄人治纳入其中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8.
汉语语法学的创建是中国语言学现代化转型最重要的一环,留学生群体就是实现这一环节的领军人物和主力。他们引借西方语法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草创了汉语语法学科的框架;在汉语语法的个性研究和汉语语法体系的修正、革新中,创造出了汉语语法学科的奠基性成果;在汉语语法教学实践中担当引领者和示范者,从学科教学的维度促成了汉语语法学的真正创建。从留学生角度看汉语语法史,不仅可以看到汉语语法学的创立、演进轨迹,更重要的可以看出异域学术范式影响中国近现代新学科创立、发展的过程,从而体悟本土新学科创立、发展,乃至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言学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的汉语语言学 ,一方面继承以前的传统研究 ,取得很大成果。另一方面 ,在西方语言学理论影响下 ,产生了语法学、语音学、词汇学 ;音韵、训诂、文字、方言、修辞等学科从传统学术转向现代学术方面 ,也取得辉煌成果。语言文字的实用研究和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以来 ,语言学的发展突飞猛进 ,真正成为一门领先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分析《突厥语大词典》在词典学、语言调查、语言分类、语音学、语法学、构词学方面的价值,认为为突厥语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1.
承古代语言学研究之文风,民国语言学研究在中国语言学研究史上具有无异的学术权威与历史痕迹;启学术后藻,民国语言学研究引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并体现了民国语言学发展的三大学术特点及矛盾:(1)强语音研究与学术实用倾向的矛盾。清末之前,语言学研究主要为"解经"服务,自清末开始,注重实用成为趋势,而语音研究与实用学术并无直接关联,民国语言学研究却仍有很强的语音研究倾向。(2)主流学术机构语法学研究缺乏与民间语法研究火热的矛盾。民国时期,语法学受官方学术冷落,而作为"民间学术",语法研究却堪称近代学术的一大亮点。(3)"语言"系统与"文献"渊源的矛盾。民国时期,语言学与文献学的界线存有诸多模糊之处,"考证类"文献的归属也是一件"麻烦事"。事实上,文献问题本无碍,因为中国语言学原本就包含有文献渊源。  相似文献   

12.
许威汉治学严谨,文字、训诂、词汇、语法等靡所不通,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汲取传统语文学精华的同时运用现代语言学观点对汉语词汇学作全局性的透视,从“训诂学要向词汇学发展”着眼探讨汉语词汇学,在汉语的特性、汉语词汇复音化的成因、汉语词汇的体系、“通假”的实质、汉字的发展演变、语法研究的平面和词的音义关系等方面皆有阐发和创获,为汉语词汇学和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三部语法学专著,在中国语法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有较大影响。三书都力图抛弃从《马氏文通》、《新著国语文法》以来一般研究汉语语法的方法——套用西方语法来写汉语语法,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反映汉语自身特点的语法体系。因此,三书在体系上有同有异。三书共识之处很多是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精辟见解。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句法问题上,认识到汉语缺乏词类形态的变化,但却有着丰富的造句法。改变了历来以西方的“词类研究为重心”因袭模仿之法,根据汉语语法…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不但是文学理论巨著,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篇章语言学研究意义,其篇章学思想集中体现在《章句》篇中。《文心雕龙》的篇章语言思想,一方面启发我们要重视对我们祖先典籍精华思想的挖掘、整理和阐述,摆脱依附追随西方语言学路径的困境,寻求对我们自己语言传统的适当解雇;另一方面也启发我们从篇章角度审视、反思,并推动我们的汉语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语法的语言学理论阐释立论源于语言及其教学的认知性、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内在关系在语法教学领域的体现。探究语言学研究成果在英语教学语法中的启发与应用,有助于英语师生的语法教学进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语言学是在传统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从传统语言学向现代语言学转向的过程中,胡以鲁的《国语学草创》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它第一次将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的汉语研究结合起来,初步建立了汉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具有现代语言学思想的萌芽意识。  相似文献   

17.
就目前中国语法学史研究著作的现状,通过中英语法研究史比较、中外语言学史比较,发现汉语语法学史的研究存在视野范围狭窄,著作缺少启发性等问题,提出汉语语法学史的研究应该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研究。  相似文献   

18.
自1898年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中国现代语法学已有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年中,通过系统地引进西方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的理论和方法,汉语语法学掌握了一套与西方语言学相同的范畴和术语,搭建了一个与西方语言学相仿的...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是我国最早一部有系统的语法专若,作者乃参考拉丁语法研究古代汉语的结构规律而成。此书作者,诸说(如1979年新版《辞海》,1987年施宣圆等主编《中国文化辞典》)均为马建忠,实则不甚准确。  相似文献   

20.
一对汉语语法进行系统研究当从《马氏文通》刊行问世算起 ,在一百余年的研究历程中 ,汉语语法学主要经历了马建忠的以词类为纲的体系、黎锦熙的“句本位”、朱德熙的“词组本位”几个研究体系 ,得出了一些合理、正确的分析。但在这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到 ,自汉语语法体系建立之初 ,就戴上了一个印欧语语法的帽子。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开宗明义地说 :“西文本难也而易学如彼 ,华文本易也而难学如此者 ,则以西文有一定之规矩 ,学者可循序渐进而知所止境。华文经籍虽亦有规矩隐寓其中 ,特无有为之比拟而揭示之。”他便开创了这项“比拟而揭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