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二次大战中的"驼峰"航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美两国于 194 2年 5月至 194 5年 8月开辟的“驼峰”航空线 ,不但是抗日战争后期中国获得外援和开展外贸最主要的国际交通大动脉 ,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上的重要国际战略空运通道 ,为盟国夺取对日作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近200年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演变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0 0年来我国茶叶出口数量和所占国际市场份额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19世纪 3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垄断世界市场 ;30年代以后世界其它产茶国学习了中国的制茶技术并在国际市场上与中国茶竞争 ,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到 194 5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到极点 ;194 9年以后中国茶业开始复苏 ,茶叶出口不断增加 ,在 1984年达到 1886年的历史最高水平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中国茶叶出口增长乏力 ,甚至有下降趋势。引起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小规模生产和过高的国内税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业务的嬗变过程 ,并把这个过程具体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 190 5- 1919年 )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业务的起始阶段 ;第二阶段( 1919- 1937年 )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业务的初步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 ( 1937- 194 9年 )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的继续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 ( 194 9- 1966年 )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的飞速发展阶段 ;1976年以来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同时 ,对上述五个阶段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发展的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 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此揭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并以新的视角全面评述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岸信介的侵华思想主要是 :( 1)“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 ,必须全力经营 ;( 2 )战争的胜利必须依赖战时的经济与社会统制 ;( 3)侵略中国无罪 ,共产主义是日本大敌。这可以从三个时期进行考察 :伪满洲国阶段 ( 1936年 10月— 1939年 10月 ) ,回国入阁阶段 ( 1939年 11月— 194 4年 6月 ) ,战后重返政界及组阁阶段 ( 194 9年 12月— 196 0年 7月 ) ,主要集中在直接参与侵华战争的 6年里。  相似文献   

6.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被西方称之为“东亚病夫”,但到1940年情况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一方面,截至194  相似文献   

7.
战后初期 ( 194 5- 194 9年 )中国的对日索赔是远东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但对日索赔的主导权却操诸美国之手 ,其索赔政策随国际局势的变化而由积极趋于消极 ,这一点体现在它与资源委员会交往过程中前后态度的变化。美国索赔政策的变化 ,最终导致了资源委员会对日索赔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194 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腐败现象并未因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而消失。新中国建国初期我们党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回顾这一历史 ,对于目前加强党的建设 ,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朝鲜义勇队是活跃在中国战场上朝鲜众多抗日力量中最突出的一支 ,它不仅是朝鲜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锋队 ,而且是中国战场上的国际纵队。在 1937年到 194 5年间 ,它从成立到合并到分化 ,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 ,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创作方法上 ,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派小说较多受西方特别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影响。由于与主流创作方法有分歧 ,该派作为一个流派在 194 9- 1979年的中国文坛已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1.
:1942年至 1945年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战略行动之一。本文全面阐述了缅甸防御战的战争背景和主要战役 ,客观分析了其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二战”期间,中国政府应盟国要求,派遣远征军进入缅甸,援助英国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历经艰难险阻,付出巨大牺牲,虽以撤退告结束,却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勘踏出一条收复缅甸的胜利之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在江桥抗战前后,马占山先后就修缮江桥问题、和平接受政权问题、假降日问题,与日本展开了复杂的外交交涉。马占山的对日交涉为黑龙江省守军赢得了物资和时间,维护了国家主权,有力的抵制了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相似文献   

14.
从“七七事变”到淞沪抗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政策。“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军政当局立即以“卢沟桥事件”为契机,制造种种事端,激化中日矛盾,以此为借口,将“卢沟桥事件”扩大为“华北事变”,再扩大为“中国事变”,将战火从中国平津地区扩大到华北地区,再扩大到上海及华中地区,终于将“卢沟桥事件”这一中日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5.
法币改革不仅是中国货币形式上的一种进步,而且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为战前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开辟了道路,刺激了农工商业和外贸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在抗日战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31年11月4日至11月19日,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率领黑龙江省爱国官兵,在江桥(今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江桥镇)奋起抗击日本军队的进攻,历经16天,毙伤日军1000多人。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军队遭到的第一次重创。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促进和推动了抗日救亡高潮的到来,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江桥抗战理应作为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重要举措符合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需要,同时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特别是甲午战后,日本侵略者与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相结合,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在于培养日本侵略分子和“日奴”、蒐集情报、制造侵华有理舆论,以利于“大陆政策”的推进。其主要途径有四:一是通过东亚同文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二是通过同仁会开展医疗保健活动;  相似文献   

19.
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世界和平、违反人道主义、践踏基本人权的战争罪犯是全人类的公敌。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依法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合法、公正的审判,确立了策划、发动侵略战争及参与战争的犯罪者必须承担个人战争责任的国际法原则。日本部分人从狭隘的民族史观出发,企图为战犯翻案。这股否认历史的暗潮对日本政局的走向以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日本要想得到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信任,作出更大的国际贡献,就必须正确认识侵略历史,对战争罪行和战争遗留问题彻底清算。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局部抗战,推动了民众救亡运动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全民族抗战的发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同时他们在国民党内的率先联共抗日,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给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政治前提;芦沟桥事变后,地方实力派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敦促蒋介石下定抗战决心,对全面抗战的开始发挥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