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早期满洲牛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录作为努尔哈赤时代建州女真的社会组织,是从辛丑年(1601年)开始的。初建时,努尔哈赤只是将原居或迁入建州腹地的女真男丁编成了40个牛录,原有的穆昆制以及周边的臣服部落的组织形式继续保持一段时期。主要在丁未年(1607年)后,努尔哈赤大量“徙民”于建州,穆昆的职能也逐渐向牛录转移;到乙卯年(1615年),穆昆制的性质发生了蜕变,固山———牛录体制确立起来,建州的社会组织基本上做到了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2.
牛录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与当时女真社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具有军事、政治、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对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定鼎中原和清朝的政治、经济等,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有关牛录八旗创制的记载,最早见于皇太极天聪年间撰修、崇德元年(1636年)成书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在此前后修成的《满洲实录》,亦有类似的记载。但是,由于留给我  相似文献   

3.
略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太极在位近二十年期间,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这不仅解决了大量内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的组织形式问题,而且也使八旗制的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论述这点之前,先对蒙、汉八旗的建立过程作一简略叙述。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北返故土,形成瓦刺、鞑靼两部。到明后期,更分为漠西、漠北、漠南三部。漠西蒙古即原瓦刺部,又称卫拉特四部。漠北蒙古又称外喀尔喀三部。漠南蒙古则以元朝嫡裔察哈尔蒙古最强盛,其余鄂尔多斯、土默特、阿索忒、雍谢布、喀喇沁、内喀尔喀五部、科尔沁诸部皆受其控制。科尔沁、喀尔喀等部蒙古自1593年古勒山战役失败之后,开始与努尔哈齐建立联系,而察哈尔林丹汗则给终坚持与明朝的结盟。  相似文献   

4.
在八旗组织中,汉军与满洲在政治权利、经济待遇、社会生活与舆论宣传等领域的差异是非常突出的。乾隆时期令汉军出旗为民是旗内满、汉差异发展之极致,也是“首崇满洲”这一根本政策支配与驱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8世纪中叶,清朝统一了新疆。为巩固统一、加强西北边防、保持社会稳定。清政府从东北,热河,陕西,甘肃等地调拨满洲八旗、索伦、锡伯及绿营官兵驻防新疆。清廷尤以满洲八旗官兵驻防为主导,从而形成了满洲八旗在新疆的驻防体系。此驻防体系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建省前。以军府制下的满洲八旗、绿营驻防为主,到建省后,军制改革,以勇营制为主体,满洲八旗体系缩减,再到辛亥革命时,满洲八旗衰落,化兵为民。新疆满洲八旗驻防体系的变迁,也折射出新疆政局和社会生活的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东海女真是满洲八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日本学者对满洲八旗中东海女真佐领的研究多有遗误。实际上,在满洲八旗的"国初"佐领中,实有64个东海女真佐领。  相似文献   

7.
清朝世家是清朝政治史研究中的焦点,“八旗满洲官宦世家”的存在和其特殊作用的发挥是理解清朝政治的重要视角。满洲镶黄旗富察氏家族就是这种官宦世家的代表,该家族祖孙父子相继在朝为官,历任高爵显位。从富察氏家族子弟的入仕为政的轨迹可见,由于满族统治中国的民族特点和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特殊性,权力的最高掌控者对于“自家人”投注了更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八旗制度是清代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到天聪九年(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编设八旗蒙古、崇德七年(1642年)编设八旗汉军,八旗实为24旗,即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入关之前,各旗人丁3年编审一次,每壮丁300名编为一佐领,后又改为每佐领编壮丁200名。八旗实行兵民合一,兼具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10.
11.
孙伟 《九江学院学报》2008,27(4):64-66,88
通过对抗战前十年南昌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因子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昌人口素质的现代化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近代中国城市人口转型多样性的表现,南昌城市人口的近代转型在传统行政中心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2.
八旗绿营俸饷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旗、绿营是维护清皇朝统治的两大军事支柱.自清军定鼎中原迄于咸、同,这两支军队的俸饷约占全国财政支出一半上下,对清皇朝的统治机制影响甚大.(一)俸,是清政府发给武官的银、米,因以年计算,又称年俸.俸银、俸米是清朝武官固定的正式收入.俸银,又可区分为正俸银养廉银两项,分别按各官的品级、职称计给.正俸银是指法定的正式俸给;养廉银则是正式收入的一种补充,也是武官法定的常年收入.这种两元化的俸给,清代以前是没有的.正俸银和养廉银的数量,在八旗、绿营间是不同的,而且两者自身的比例,差别也很  相似文献   

13.
福州驻防八旗为维护清朝统治秩序和王朝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清朝统治者也对福州驻防八旗在俸饷、住房、恩赏和抚恤等方面进行了保障,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国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而实施扶持政策.研究新的扶贫标准下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识别分类,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寿历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寿命的长短既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制约,又因个人体质、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和生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为了反映全体人口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平均寿命的长短,和在不同地区之间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人口寿命状况进行比较,要有能够反映全体人口平均寿命的综合指标,最常用的是平均期望寿命指标。所谓平均期望寿命,是已经活到某年龄的人们,平均还能活的岁数。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就是当他们出生后,按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  相似文献   

16.
在马寅初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重新审视人口控制理论具有特别的意义。马寅初在《新人口论》提出生两个孩子有奖、胎儿也有生命权、反对人工流产等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代人口转变的实现、使中国进入了一个人口学意义上的"后马寅初时代",当今中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迥异于马寅初时代。人口控制理论认为出生人口是负担,理论依据是"人均概念"。孩子负担论也有违人口生命历程理论,是对人口增长效应不完整的诠释。人口控制理论是特定历史阶段的认识产物,具体说是与计划经济体制和人口增长过快两大国情相关的人口理论,有其不可抹杀的历史贡献,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有显而易见的局限和不足。本文提出了中国特色人口优化理论的初步构想,彰显出三大价值追求,即追求人口的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和积极发展。本文界定了"人口优化"的含义,提出了"人力资本"5×3的新解释框架,从人口的决策优化、队列优化、代际优化、遗传优化、环境优化、生态优化六个方面提出了实现"人口优化"的路径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人口生态优化,又包括了人口数量的优化、人口素质的优化、人口结构的优化和人口分布的优化。成功的人口发展就是要强化人口优化的力量和趋势,同时消解人口劣化的力量和趋势。人口优化的政策体系,至少包括了优化生育政策、人口投资政策、性别平等政策、有序迁移政策和老年发展政策。本文的主张可概括为:"适度生育,持续发展;优化人口,强我中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目前我国人口信息化现状和网格技术的研究分析,认为建立人口信息网格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并对建立人口信息网格的体系结构作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口问题是困扰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邓小平不仅科学揭示了人口多尤其是农民多、素质低的国情特点,深刻分析了这一国情特点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乃至对世界的影响,而且把解决人口问题纳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构想之中,提出了战略措施。邓小平人口思想是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三国西晋人口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政局的动荡,从桓帝永寿年间以后到献帝年间,是中国人口数量不断急剧下降时期;三国中、前期(公元220-262年)是中国人口数量由减少到趋于稳定时期;三国后期到西晋太康年间是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时期。三国中、前期中国的人口数量约有1900多万,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时的中国人口数量约有2400多万,西晋时期(公元310年左右)中国的最高人口数量约有3700多万。  相似文献   

20.
一、西周时期的人口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人口思想的萌芽。远在三千多年前,商朝统治者为了解决内部的纷争和摆脱自然灾害的威胁,多次迁都,尤其是盘庚迁都于殷,有组织的人口迁徙规模更大。在迁徙过程中,消灭胆敢违抗的氏族,不让蕃衍后代,殄灭其种,以巩固和发展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这就是历史上早期的剥削阶级对人口问题的看法和采取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