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60年四代党中央领导人。他们从各自所处的时代条件出发,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反贫困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道路。四代党中央领导人的反贫困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启示是:反贫困的原则是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消除贫困的根本在于发展,反贫困的核心在于反制度贫困,反贫困的关键是解决农村的贫困。  相似文献   

2.
贫困与反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5800 万的贫困人口也日益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邓小平同志在深入认识贫困实质的基础上,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反贫困战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的反贫困思想,文章试从贫困的实质、共同富裕的含义及反贫困战略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反贫困制度和道路可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基本道路和具体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反贫困基本制度和基本道路思想,邓小平丰富和完善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指导下,全面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反贫困具体制度和具体道路的研究成果后发现:正是反贫困基本制度和基本道路与具体制度和具体道路构成内在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完整性,才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反贫困制度和道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反贫困理论和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制度和道路。这一制度和道路的理论集大成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反贫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是在指导中国反贫困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由此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角度进一步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的制度和道路的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基于对致贫根源的深刻剖析,揭示了“上层建筑性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贫困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建党百年来党的反贫困思想形成、演进与走向完善的理论源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减贫思想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制度反贫思想,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治贫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精准扶贫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反贫困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这一核心命题,在科学把握减贫规律的基础上施策着力,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反贫困道路与反贫困理论体系,最终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回顾探析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与演进逻辑,既是实现党的反贫困思想系统化与学理化的理论需要,也是指导实现乡村振兴时代新目标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
农村反贫困模式的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研究的理论课题。通过对开发式反贫困、小额信贷反贫困、异地开发反贫困、对口反贫困以及企业反贫困等农村反贫困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综合现有各种反贫困模式的优点,认为政府支持背景下农户参与式反贫困模式——“政府+中介组织+贫困农户”模式才是符合农村贫困地区特点、可行、易操作的反贫困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反贫困的主战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而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现实障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邓小平同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等一系列理论指导下,我国的反贫困斗争进入了攻坚战阶段,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为各少数民族摆脱贫困走上共同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思想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贫困治理制度体系中,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思想,这些思想也是中国贫困治理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基本价值遵循。从思想引领到制度领导,有效发挥思想引领力与制度领导力在贫困治理中的双重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成功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思想制度化不仅对相对贫困治理具有积极意义,对经济社会其他领域的治理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即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坚持不断发展和完善治理制度体系和坚持党政目标的一致性。只有把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融入国家治理制度之中,实现思想引领与制度领导的有机统一,才能取得卓越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时期我国反贫困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五"时期国内学者的反贫困理论研究文献为基础,基于经济增长、个体发展、制度文化、组织、区域系统以及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体系等视角,对国内贫困研究领域的反贫困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在研究和比较西方反贫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综合性的分析框架。从个体和社会结构出发的社会学研究为反贫困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总体上看,国内现有反贫困理论研究侧重西方反贫困理论的应用研究,对理论本身的适用性重视不够,应提高国内贫困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整体性和系统性,为国家反贫困战略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持续系统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农户多维贫困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农村反贫困思想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农村反贫困问题极为重视,并着重对农村反贫困的战略地位和基本路径进行了科学阐释。他认为,农村反贫困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保持全国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保证,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消除农村贫困,大力发展农业是基本依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由之路,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治本之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