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揭示了人类思维深层次的逻辑矛盾,是法律不完全性(即法律漏洞)产生的深层次根源;语言自涉理论是解释悖论产生的根源也是法律不完全补足的逻辑依据;哥德尔发现不完全性定理的过程说明经验和直觉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司法实践中,经验和直觉作为实践理性思维应该为我们所重视.本文从法律逻辑的角度分析了法律漏洞补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法律词语空缺及翻译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词语空缺是英汉法律翻译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笔者从语言学、译学、法律阐释学、法律语义学等视觉出发,对英汉法律翻译中常见的法律词语空缺现象的重要性、产生根源、分类情况、以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剖析,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就如何解决法律词语空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化孕育和造就了法律语言,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英汉法律语言表达、体现、象征着各自民族的文化与法律文化现实.在习得一般法律语言的同时也习得法律文化.因此,在进行法律翻译时应兼顾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法律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以法律为主的法律人而言,通过语言追问法律乃是法律人的学术使命。人类法律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语言追问法律意义的历史,对于一生欲治法学的人们来说,欲治法学必先治语言学。人类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表述、记载、解释、适用法律,语言与法律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语言对法律的产生和发展着有深远的影响。从语言和语言学角度来思考法律乃至人生意义,是我们的一生追求。  相似文献   

5.
法律术语误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译者语言水平有限,表现在拼写错误、理解不当、词义近似而致选择性错误;翻译策略选择不当和法律文化差异也会导致误译。本文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的误译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提高译者语言水平,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以及深谙英汉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法律关系的本体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法律本体论在终极存在上寻求法律语言事实的统一性,在终极解释上寻求法律语言知识的统一性,在终极价值上寻求法律语言意义的统一性。语言法律本体论在蕴含着真理的同时,也闪耀着价值的光芒,它构筑了法律语言学大厦的理论基础,是法学研究中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实现法治国家的理论准备之一。  相似文献   

7.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英语是一门有别于普通英语的工具性语言。作为一门法律习惯语言,它具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语言特征。文章通过探讨法律英语对被赋予新义的普通英语词汇、中古英语、外来词、专用术语、模糊语言的广泛运用及其对用词准确的强调,分析了法律英语语言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政教合一”制度下,僧尼(主要是上层僧侣)作为藏区三大领主的主要成员,不仅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还受到传统法律的保护。然而,对于藏族僧尼的法律地位问题,学术界很少涉猎。本文着重剖析了藏族传统法律对僧尼的宗教特权、社会地位与经济利益的规定,指明了僧尼阶层在藏族社会中特殊的法律地位,并对其产生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作了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9.
分析法律推定的含义和分类,阐述法律解释中语言推定的内容、分类和意义,强调其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灰色理论一般应用于研究、解决灰色系统分析、预测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将灰色理论运用到法学领域,分析研究灰色对我国法律语言的负面影响或消极制约很有必要.在认识到法律语言灰色性的不可避免和法律语言的基本要求的同时,特别强调法律语言的灰色性应当在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中尽可能或最大限度地予以克服,以提高法律权利义务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2005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来,我国法律方法论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展现出新的发展脉络与研究走向。通过对法律方法论的基础理论、法律论证理论研究、非形式逻辑对法律推理研究的影响、法律解释本体与方法的关系、部门法学中法律方法论意识的觉醒与研究、人工智能对法律方法论的影响等问题的综述,概括了法律方法论的最新进展。从总体上,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总结和改进这些不足有助于推进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司法成为法治建设的重心。这为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提供并营造了珍贵的时代机遇。本年度,法律修辞学和法律语言学受到了更多关注。传统的法律方法研究(如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越来越让位于贴近我国法律运行实践的法律方法论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法律方法的教学开始受到重视。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学界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与延伸。我们应当抓住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方法论面临大发展之时代机遇,深入推进此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近年来,国内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逐渐升温。关于法律方法论(法学方法论)的含义、主要内容及理论体系,法律解释研究的进展及研究走向,哲学解释学对法律解释的深刻影响等问题,学界提出了各种看法。尤其是,法律论证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律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法治理论的可能性,当然这种方法的应用也离不开价值衡量(利益衡量)、法律推理等传统法律方法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析法律推理的含义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为常用的法律推理的涵义有三种:第一,法律推理是形式逻辑推理在法律中的应用;第二,法律推理就是法律规范推理;第三,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推理。作者对这些定义进行评价。法律推理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法律推理的思维功能是论辩推理;第二,法律推理的总体思维模式属于"演绎论证模式";第三,法律推理的逻辑结构是形式逻辑推理与论辩推理的综合运用;第四,法律推理的推理功能表现为一种实践推理。  相似文献   

15.
法律责任是法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历来众说纷纭。法律责任分为一般法律责任和特殊法律责任,法律义务也分为一般法律义务和特殊法律义务,而一般法律责任其实就是特殊法律义务,特殊法律责任则是一般法律义务。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学科意识不断增强,实践回应能力彰显,对传统的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化.然而,这并没有完全解决困扰学科发展的很多问题.尽管研究者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有一种执着的心态,但是我们还面临着更多新的矛盾.今后法律方法论研究应该结合中国的问题意识,把握既有司法传统与司法运作现实,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构建我国法律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许霆的行为,律师和法院对刑法同一法律条文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一情况的出现提出了法律解释如何实现法律确定性的路径问题。法律确定性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精神与现实价值,但法律确定性却受到法律对语言的依赖性和法律的经验性的挑战。这种挑战揭示了法律解释实现法律确定性所应满足的标准。目前各种试图实现法律确定性的法律解释路径都存在不同层面的缺陷,而唯有建构在判例之上的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解释,才是实现法律确定性的正途。我国台湾地区的判例制度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塑造,是关系到能否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对中国社会法治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主体,他们现代法律意识的生成,可以提高和形成整个社会和民族的法律意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社会基本方略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和内在支柱之一。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国家现代法治建设的需要,是法治国家对人才素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既有的三类法律推理概念失之过狭,这是由于它们对法律推理本质的认识不够准确。法律推理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而非权威性的制度实践;它包含法律事实的发现和认定、法律规范的获取和证立以及根据法律事实和法律规范对法律结论的推导等内容。故而,法律推理是人们在解决法律问题时,根据证据等信息并在与法律规范的调适中发现和认定法律事实、获取并论证法律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和论证法律结论的一种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0.
良法的内容是良法研究从而是法治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我国学者对此重视不够。良好的法律应该是体现了良好的法律观念的法律 ,是承载着良好法律价值的法律 ,是展示着良好法律结构的法律 ,是包含着良好法律内容的法律 ,是凝结为良好的法律形式的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