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玛拉·玛坎达雅是当代杰出的印度裔英国移民女作家.她一直关注印度女性的生存状况,同时深刻了解印度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其小说《筛子中的甘露》,分析玛坎达雅塑造的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形象,揭示印度女性如何在双重压迫下做到突破印度传统,抵制西方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2.
刘玉堂 《社区》2011,(5):47-47
下雪的时候,我喜欢打着伞到雪地里去.到还没被人踩踏过的洁白的雪地里漫步。清晨起来,我照例打着伞出去了。那是附近大学后边的一座小山。山脚下的小路果然不曾被人踩踏过。  相似文献   

3.
吴绍亮 《金陵瞭望》2009,(11):19-20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一个甲子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变成深浅不一的皱纹爬上了我们的脸颊、额头。遥想六十年前的这个季节.我还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却赶上了一个时代最风云变幻的时刻。  相似文献   

4.
郭梅尼 《金陵瞭望》2007,(12):20-21
郭梅尼是《中国青年报》的资深记者,《中华儿女》第5期刊登她的文章——《回忆采写张海迪的日子》,回忆了她20多年前对张海迪事迹的采写过程。对此,2007年6月8日,南京市市委书记罗志军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虽然已过去二十年,但郭梅尼同志传授的思想方法和敬业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采访的深度决定报道的深度’、‘回答时代的提问’,‘先进人物是不是神’,这些提示在今天还是那样令人叹服”。为方便大家了解和学习郭梅尼的报道思路,本刊将该文摘选如下。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否定性解读,使得该著中的拯救逻辑遭到歪曲。由哈贝马斯的解读所延伸出的对《启蒙辩证法》拯救逻辑的美学化和精神分析化的重构与阿多尔诺的哲学思想相矛盾,由此我们必须重新反思哈贝马斯的解读模式。《启蒙辩证法》并非仅仅局限于工具理性批判,它通过有规定的否定达到了对现代启蒙当中现实权力因素的内在批判,它因此并没有彻底否定启蒙也没有重新树立新的乌托邦。对自然的回忆的拯救逻辑意味着思想必须对自身展开批判,以达到重新正视社会现实中的苦难现象,从而解构抽象主体的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赵子云 《金陵瞭望》2010,(20):70-70
我当年参加了长江大桥的建设.许多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7.
朱敏琰 《社区》2011,(8):56-56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书,但是却找不到多少书来看。我那时候看的书很杂,只要找得到,不管哪方面的书我都喜欢看。我小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当个图书管理员,或者就算做个业余管理员也好,那样就可以一直有书看了。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没有机会达到。  相似文献   

8.
《回忆》是音乐剧经典之作《猫》中的经典唱段,以其优美动听、感人至深的旋律风靡全球。本文对《回忆》的旋律、曲式结构、调性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体会对该曲的演唱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尹西林 《北京纪事》2010,(3):101-103
从你争我夺到共同温饱天还未亮,鸟儿们就飞来了,窗外响起一片急促的鸟叫声,有的鸟儿在理直气壮地叩击纱窗,像在吆喝主人立即把食送来。从此,我再也不能睡回笼美觉了,而是为麻雀清粪,铺报,刨饭,倒水。我劳累半生,难得盼来了退休,现在却沦为了鸟的仆人。  相似文献   

10.
卫毅 《百姓生活》2010,(4):56-57
73岁的前中央乐团小提琴手张志勤,仍然在给一些年少的学生传授琴艺。她给每一个学生都拉过《叙事曲》,但没有几个学生知道,这位张老师有着怎样的一位姐姐。在他们父母那一代,张志新是个广为人知的名字。  相似文献   

11.
最后的配角     
我已经老了。这一生,我曾扮演过无数的角色。然而最刻骨铭心的,是与你的对决。  相似文献   

12.
唐朝的牛     
李汉荣 《社区》2010,(26):45-45
当然.唐朝的牛是辛苦的,也没什么文化,这一点,与现代的牛相似。  相似文献   

13.
赵婕 《百姓生活》2011,(2):26-26
我和我的家人,都嫌母亲的坏脾气,却离不开母亲收拾得舒舒服服的家和可口的饭菜,也离不开她对全家人的惦记。  相似文献   

14.
白先勇的作品大多表现了撤离到台湾的大陆人的失根的彷徨以及历史的沧桑感,回忆便成了其小说中最常出现的一个主题。本文以《游园惊梦》为例,从叙事学的角度考察了其小说美学的艺术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很多年前,荷兰的一个小镇上来了一个年轻人。他刚从乡下来.是一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农民,来应聘镇政府的看门工作。  相似文献   

16.
纳博科夫是著名的俄裔美籍作家,他的一生除了创作了几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外,还创作了58篇短篇小说。其中《菲雅尔塔的春天》被西方评论界誉为纳博科夫的短篇经典之一,这是一篇充满了象征意蕴、非常诗化、读来又有几分淡淡哀伤的小说。作者借一个淡雅而又意味悠长的爱情故事,沉重地表达了乡愁、时间、回忆三重主题。  相似文献   

17.
酒酿的天空     
很少有人有心思穿越大半个城市的霓虹走到这个巷子来j但总会有幸运的人,被淡淡的酒香吸引,与这间酒吧邂逅。酒吧很小,在偏僻的巷子深处。有人常来常住,把酒吧叫做“简单生活”。  相似文献   

18.
娜娜 《百姓生活》2011,(3):23-23
与好友小聚,聊到婆婆时,好友一脸坏笑地对我总结道:“我发现一件事,每次我们聊天提到你婆婆,你就会立刻神采飞扬,幸福感霎时溢于言表,对婆婆更是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一口一个我妈怎么怎么好。这不知道的,哪会想到你是在说婆婆呢!你婆婆,真就如你所说的那么好吗?  相似文献   

19.
不老的爱情     
山月 《百姓生活》2010,(6):26-26
以前,每次回家,我都会给老爸老妈买些衣服、鞋帽什么的,多是商场里打折处理的货品。并不是因为舍不得花钱,而是觉得,他们都一把年纪了,不需要讲究什么名牌、样式,只要合身、舒适,让他们体会到子女的心意就够了。老爸老妈也不挑剔,买了,他们便高高兴兴穿上。  相似文献   

20.
我这辈子多一半时间已经过去了,回想起来,竟然难以启齿——少年时我做过小偷、乞丐,上学时我做弄过老师,谈过恋爱,和班里的女孩子打过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