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甲英  赵彦云 《国际论坛》2023,(4):63-79+157
印度近年来在国际场合反复强调“改革的多边主义”,该理念由印度总理莫迪在2018年金砖国家峰会上首次提出,并逐步成为印度对外战略中的关键理念。“改革的多边主义”以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为核心,目的是应对全球性挑战,主要任务是对多边国际体系进行改革,传递出民主、多元、包容的价值理念。印度自独立起就开始重视多边主义,通过参与多边主义增强国际影响力,又经过“防御的多边主义”来保障自身核心利益,近年来印度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心情愈加迫切,想借助多边主义改革的浪潮实现跻身世界大国的目标。印度广泛参与全球治理,在持续关注的发展议题、气候变化议题与海洋议题等领域提出新方案,并与多边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展开合作。目前来看,印度“改革的多边主义”包含全球治理改革与谋求全球领导地位的双重目的,其积极意义与局限性并存:既支持多边合作以解决共同危机,又迎合集团政治获得战略利益;既强调尊重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又渴望进阶领导者行列;既踊跃参与全球治理新规则的制定,又对部分治理领域消极回避或造成阻碍,其整体所反映的现实主义思想和工具理性思维使印度“改革的多边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有选择的多边主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治理是应然需求。然而,人类行为对气候的破坏、气候灾害的流动性增加了跨国治理难度,特别是受全球气候治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全球气候治理体系领导力匮乏等因素影响,全球气候合作治理仍面临难题。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中国倡导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破解全球气候合作治理难题的路径选择。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治理、坚持实践导向,将推动各国以合作共赢为共同体意识,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承担节能减排主体责任,助推国际社会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维护国际气候公平正义,实现全球气候善治。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安全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有利于推动全球合作的同时,也容易成为强势国家干涉弱势国家的借口。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积极推动气候变化问题的安全化动议,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争夺国际气候话语权的目的。未来走向气候变化"非安全化"的一个关键途径是国际社会积极开展全球气候外交、进行多边主义合作基础上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利益分配与博弈是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构建的核心,也是现行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存在治理主体和治理法制碎片化、治理体制缺乏有效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国际金融组织的权责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公平与不合理等弊端之根源。尽管新兴经济体为全球金融治理秩序的修复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但区域性与辅助性的基本定位决定了其无法对现有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形成实质性挑战。国际社会应树立"共同发展"的全球金融治理理念,凝聚已有治理机构和治理法制的长处,沿循国际政治与法律的路径,构建"多元一体"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必然选择,世界进入共赢时代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共赢主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思想。中国倡导共赢主义具备理论和实践两层面理由:理论层面,共赢主义相比以往的殖民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和霸权主义时代,具有公正性、平等性、包容性、和谐性、可持续性。实践层面,中国的和平崛起打破了以往各个时代"国强必霸"的规律并且极有可能开创中国引领的共赢主义时代,迎来全球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美好局面。中国倡导共赢主义有其自身优势:首先,共赢主义集新中国历届领导人外交思想与开放发展思想之大成。其次,共赢主义集中华传统思想精髓之大成。再次,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共赢主义,其核心目标和宗旨是团结全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共同打造"大同世界";其内涵是推动新的国际治理体系建设,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治理;中国带头建立开放型经济,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共同应对全球非传统安全挑战;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人类文明共同进步,这同时也是共赢主义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环境议题,而且还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全球气候治理有赖于主权民族国家尤其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参与。国际关系的演化,需要摒弃冷战思维和对抗思路,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应运而生。以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视角审视全球气候政治,有助于深刻剖析全球气候治理的理论困境和现实阻力,其化解之道则在于:妥善处理合作竞争关系、利用议题联系与功能外溢、非对称博弈中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7.
论多边主义框架下国际反恐合作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亟需全球范围内的防治与打击。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最新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都有较大提高。多边主义为国际反恐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全球治理和全球共治理论以及联合国与多边区域组织的实践证明了多边主义框架下反恐合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亚欧合作反映了亚欧政治上彼此借重、经济上互有所需的战略需要,其重要性不容低估。尤其在后危机时代的金融领域,亚欧双方都有合作的强烈愿望与需求,但合作无论从深度、广度都缺乏实质性的进展。亚欧金融合作同时也是全球治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实践进展。在建立多边的全球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场监管架构重组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亚欧共同利益所在,亚欧金融实践趋同提供了合作的现实基础,制度化的治理机制使合作从务虚走向务实。有效的亚欧金融合作机制总体框架可以描述为:以风险防范与金融监管能力建设为先导,以亚欧共同基金为平台,深化货币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经验分享机制,融合亚欧构建多边国际金融体系架构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巴黎协定》明确了"自下而上"型的温室气体贡献目标,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更需包括FAO在内的多元主体予以共同治理。事实上,FAO已将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粮食安全的传统工作范围延伸至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但客观而言,其仍存在国际合作模式僵化、机构设置与整体目标不匹配、行动能力不强、工作透明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对此,FAO宜在自身改革和治理中更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强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的互动与衔接,创建发展中国家关于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亦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机制的完善,并创新农业发展战略和碳融资方案。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为理论根基,从“和合共生”的中华智慧中汲取营养,立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实践,围绕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明确了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要坚持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认识,要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强调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大国担当,以中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担当来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提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指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实践方向。习近平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其重要启示在于:新时代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全球气候正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秩序迈向公正合理;深入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王壮壮 《国际论坛》2024,(2):71-94+157-158
领导力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了联合国气候制度的建立和演变,促进了气候条约的履约和遵约。但仅以温室气体减排为衡量依据、从“领导者—落后者”视角出发的对立性领导力概念无法反映各国在适应、资金、技术及合作上的表现。因此,本文引入关系性领导力概念解释中国的气候领导力。研究发现,中国气候领导力具有互容性、互惠性和融合性特点,将气候治理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互利地开展谈判和行动,并结合规则治理和关系治理两种模式参与气候治理。总体上看,中国通过国内目标管理和低碳行动、国际互惠合作和气候援助等方式展现气候领导力,赢得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同。相对而言,中国气候领导力兼顾气候与民生、公平性与可行性,明显区别于崇尚规则的欧盟领导力和依赖结构实力的美国领导力,这种区别于欧美“绿色霸权”的特点促进了联合国气候制度的公平合理与合作共赢,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集体努力不断接近《巴黎协定》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云新雷  夏立平 《国际论坛》2023,(2):3-21+155
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全球安全倡议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应对不断泛化的全球安全问题与破解日益加剧的全球安全困境提供的中国方案。以“六个坚持”为科学内涵的全球安全倡议不仅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还集中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性、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体系性和中国全球安全观的国际合作性等理论意蕴,更是就大变局时代世界各国急剧显现的安全问题予以直接回应,具有鲜明且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推动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进程中,中国需要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走实走深真正的多边主义集体安全路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忠诚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际法义务、积极参与国际安全问题解决,全面融入地区安全机制建设、树立可预期且负责任的大国风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19年欧盟出台《欧洲绿色协议》,其中一项核心内容是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盟提出碳边境调节机制的直接原因是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温控目标,解决碳泄漏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济、社会、国际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碳边境调节机制实质上是单边贸易措施,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南北国家围绕WTO原则和气候变化原则对碳边境调节机制产生了合法性方面的争议。我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领导力量,应当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多边机制内进行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适时与欧盟开展协商谈判。同时在国内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积极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安全领域,互联网的国内治理对国家安全不可或缺,但因其无国界性、工具性、匿名性,单纯的国内治理会遭遇种种限制,故而互联网的全球治理显得尤为必要。基于国家安全的互联网全球治理模式,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宣扬的"多利益相关方"治理模式和中国、俄罗斯等国倡导的"多边主义"治理模式。互联网全球治理的实践表明,以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多边主义"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互联网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合作互助机制、标准实施协调机制、风险防范与评估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并注重互联网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球治理领域出现了实验主义这一新治理模式。实验主义治理主要包括设立框架目标,基层单位在框架目标下自行实践,实践者定期汇报并实施同行评议,进而对框架目标定期修订。协商性、非正式性及多层次政策制定是其基本特征。当前,实验主义治理不仅在欧盟大行其道,也很快应用于美国的全球治理实践中,是反全球化背景下美欧应对治理失灵、维护美欧利益的重要工具。本质上,实验主义治理是西方国家应对国际体系变革、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现实需要。就未来而言,通过框定目标、监督履行和地方实践的实验主义治理与基于主权、国家间政治和正式法律的传统全球治理将共同存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际减排合作一直面临着缔约方之间基于自身目标选择不同解决方案而难以协同的困境。《巴黎协定》第6条第2款在尊重参与方自主性的基础上,为减缓成果跨境流转提供了“合作方法”,但在对国际转让减缓成果的具体内涵、法律属性、流转条件、核算要求以及人权保护相关问题分析后,国际转让减缓成果在产生情形和转让条件上的不确定性为参与方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提供了空间,这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多边主义合作减排初衷相悖。有鉴于此,中国应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国际转让减缓成果的金融服务属性,援引WTO服务贸易协定、捍卫“共区原则”、擅用《巴黎协定》遵约机制、坚持国家中心视角人权保护全方位和多角度参与第6条第2款“合作方法”的细节谈判,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地区间主义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现象,它拥有相当大的潜力,这种潜力贡献于正在兴起的多层全球治理体系。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有三:第一,维护并推动全球多边主义,参与并辅助全球多边治理;第二,开辟地区间治理空间,培育地区间共同治理;第三,促进地区主义发展,扶助并改善地区内部治理。然而,地区间主义辅助全球多边治理尚需更多的激发条件,地区间主义开拓地区间共同治理面临严峻的制度化困境,而地区间主义扶助地区内部治理则需经受进一步的兼容性考验。总而言之,地区间主义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与途径,但其参与创建一个兼具效率与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治理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全球公域问题正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气候环境资源作为全球公域的一部分,也正面临着严重的“公地悲剧”。全球气候环境资源开发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和国际社会主体责任与实践的不规范,导致气候变暖、碳排放量超标等一系列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安全的环境问题频发。全球公域问题作为全球治理的一部分,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在当前以国际法为规则秩序的国际框架下,可以从国际法制度规范层面、责任划分层面、主体实践层面进一步丰富完善国际法体系,为各国有效参与全球气候环境治理,提供多边协作平台和行为规范准则,同时也要正视国际法在解决全球气候环境资源所面临的“公地悲剧”问题中的成效有限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在风险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诞生的重要理论,习近平的全球卫生治理观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精准回应了当下频发的全球卫生挑战,突出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它包含了坚持人民生命健康至上、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强化国际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促进全球抗疫公共产品公平分配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并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以习近平全球卫生治理观指导全球卫生治理实践,必须坚持主权平等、多边主义、依法治理三大原则;在现实路径上,应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强化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协同发展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援助,以此推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腐败不仅仅会对发生腐败的国家自身产生巨大危害,而且会破坏区域甚至全球的经济与政治秩序的和谐。因此,国际社会必须采取一致的步伐,全力合作共同治理腐败,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正好是这一思想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