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洋华侨在陈嘉庚和“南侨总会”的领导下,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捐款助战“七七”事变爆发后,南洋各地的华侨,先后成立了“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简称“筹赈会”),进行募捐,支援祖国抗战。陈嘉庚率先承认常  相似文献   

2.
华侨与南洋劝业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乔兆红 《文史哲》2003,18(2):103-108
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与华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则华侨对于南洋劝业会的举办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则陈列华侨展品的暨南馆是南洋劝业会中的一个亮点 ,同时以南洋劝业会为机缘 ,还出现了华侨回国投资的热潮。华侨的种种作为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清政府举办南洋劝业会的设想和愿望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中不难发现 ,在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过渡中 ,华侨起着一定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1931-1933年日本相继制造出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事件等,这些事件激起国人和海外华侨的强烈抵抗,在中国国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南洋华侨怀着强大的爱国情怀也加入到了抵制日货运动这一历史潮流中。华侨的中介商地位和国货难以畅销南洋以及当时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等诸多因素致使抵制运动难以产生与国内一致的影响。华侨用他们的行动捍卫了祖国的利益,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是这些无疑证明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和群体的命运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先生和“南侨总会”号召、鼓励和动员南洋华侨中的司机和修理工回国抢运抗战物资。有3200多人热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报效祖国。这些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的热血爱国者,大部分在滇缅公路上从事抢运抗战物资工作,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挽救祖国危亡、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分析了南洋华侨机工坚定、勇敢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深层原因,高度评价了他们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5.
华侨华人等出洋者习惯性地称呼祖国故乡为“唐山”。“唐山”概念源起于唐朝,形成于清朝前期,晚清以后逐渐在侨界流传开来,既指具体侨乡,又指整个中国。从历史语境来看,作为人数最多与影响最大的近代华侨华人群体,南洋华侨对“唐山”的认知基本能够代表整体侨界。他们选择“唐山”代称祖国故乡,主要在于“唐”象征大唐盛世的辉煌历史和“唐虞之世”的理想状态,“山”则是闽粤等地沿海出洋者对陆地的方言称呼。南洋华侨对“唐山”的认知也未停留于本文概念层面,而是嵌入自身家国情怀之中,尤其是对侨乡的眷恋关怀和对祖国的热爱认同,成为他们构建侨界与“唐山”关系的主要情感依据。  相似文献   

6.
1931—1945年,受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南洋华侨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此间,受爱国主义的民族义愤所激发,长期扮演新加坡华社最高总机构角色的中华总商会并未被历史所遗忘,而是以民族大义为己任,责无旁贷地及时承担起引领南洋华侨践行抗战救国的时代历史使命与责任,积极投入到抗战救国的实践之中,并在筹款赈灾、抵制日货、推销国货以及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南侨总会”是“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简称。它成立于1938年10月10日,会址办事处设在新加坡,它是南洋华侨抗日救亡团体的最高领导机关。为适应当地环境,遵守当地法律,放采用筹赈会这种慈善性质的名称,以利用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南侨总会一成立就选举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为主席,庄西言、李清泉为副主席。南桥总会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南洋华侨的大联合。从此南洋华侨第一次不分地域、帮派、不分政治倾向、不分阶层地团结起来,在南桥总会主席陈嘉庚的领导下,为支援祖国抗日战争作出了辉煌业绩。现将南侨总会对祖国抗战的主…  相似文献   

8.
华侨对祖国抗日战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谴责侵略,争取外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陈嘉庚就致电国际联盟和美国总统,要求履行国际条约义务,制止侵略,维护和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句和其他地区的华侨抗日救亡组织,更是运用各种形式,如印发各种文字的传单、小册子,出版报纸杂志,举办演讲会、抗战图片展览,演出戏剧,到当地日本使领馆前示威游行,等等,声讨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所犯下的涛天罪行,呼吁各国爱好和平的政府和人民声张正义,制裁日本,并从道义上、物质上支…  相似文献   

9.
陈嘉庚先生是中国人民敬仰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他久居南洋,却无时不心系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难岁月里,他不仅组织和领导南洋华侨从各个方面支援祖国抗战,而且亲自率团回国慰问抗日军民,极力维护国共合作,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日本华侨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了初步考察,认为:日本江户幕府初期,在长崎已有华侨从事中日贸易;后来,由于中日两国实行闭关锁国,至18世纪中叶中日贸易式微、华侨经济日趋衰落;从“安政开国”至甲午战前,华侨经济迅速发展,但战后不久,日本颁布限制中国劳工入境的敕令,使华侨经济只能向特定方向发展;两次大战之间,华侨经济地位大为下降;战后初期,华侨经济恢复较快,但仍以贸易和“三刀”行业为主;70年代,传统的华侨经济只有饮食业一枝独秀;80年代,不仅以饮食业、小型贸易、娱乐业以及自由职业和受薪阶层为主,而且在经营管理和设备等方面也已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他们远离祖国,浪迹海外,抗战前夕,我国侨居世界各地的华侨有1140多万人.近代中国长期贫穷落后,海外侨胞寄人篱下,孤立无援,其生命财产毫无保障.广大华侨深深感到祖国的成败荣辱与自己的命运、前途,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感和爱国心,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兴衰存亡.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广大华侨无不义愤填膺,开始以各种方式坚决支持祖国的神圣抗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海外华侨也积极参加到了这一行列中.当时,聚居在欧美、南洋各地的华侨,为配合国内的抗日斗争,在各地分别组织起了许多抗日救亡团体.在美国,1931年10月,经过侨领司徒美堂的联络,成立了“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1932年3月,旧金山华侨又联合各地华侨团体成立了“美洲华侨拒日救国后援总会”.接着,类似的救亡团体在美洲纷纷建立.在欧洲,1936  相似文献   

12.
华侨华人经济实力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惠 《东南学术》2001,(4):155-166
华侨华人经济实力,是个有着“斯芬克司之谜”魅力的研究问题。本文从该问题研究中的矛盾之处出发进行探讨,发现:作为“现象”,它是居住国现代族裔群体认定与统计的产物,在此形态上“华侨华人经济”概念具有虚拟性;作为“概念”,本质特征表现为华侨华人经济活动能与量的统一,其函数简化式为OCES(t)=F[KtStHt]。因此,华侨华人经济实力是外部作用力和内在规定性互动的结果,是一个历史概念。  相似文献   

13.
<正> 南洋是华侨人数最多、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这里所说的“南洋”,主要是指今天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之有华侨,并不始于明代,但南洋华侨人数的显著增加,则是从明代开始的,它又为近代华侨的急骤增长奠定了基础.因此,对明代南洋华侨增长的原因、分布状况及其对侨居国所作出的贡献等问题作一些探讨,这对于华侨史的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闽南籍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艰苦岁月中,东南亚闽南籍华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组织抗日救国团体,捐款献物,竭力为抗战作贡献。“九·一八”事变后两天,广大华侨深感救亡图存是全民族当务之急,新加坡华侨召开大会,公推陈嘉庚任主席,电请国民政府坚持抗日,并致电设在日内瓦的国际联盟,要求主持正义。9月30日,菲律宾岷里拉成立以薛劳土(斥门人)等为骨干的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积极在菲律宾各侨社大力宣传救国运动,号召广大侨胞抵制日货,捐款支援东北义勇军抗日。至1932后1月初,计给东北马占山将军寄出40万元。2月3日,菲律宾…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侨与中国抗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素以爱国爱乡而著称于世。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侨居海外各地的华侨有1140余万人,他们在其居留国政府统治下,深切体验到被压迫民族所受的歧视,深感祖国的兴衰存亡与侨胞利益休戚相关,他们关心祖国命运,热心抗战救国。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侨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光荣传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组织救亡团体,宣传抗日救国组织救亡团体是发动侨胞起来抗战的主要形式。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波涛席卷了华侨聚居的所有区域,各种抗日救亡团体迅速建立。事变的当晚,纽约全市侨团在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的联络下,立即召开特别会议,决定成立华侨“救济总委员会”,以便对整个华侨社会进行总动员。同年10月,“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宣告成立。此后类似的抗日救亡团体在美洲及欧洲各地纷纷成立。在南洋,“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新加坡华侨召开侨民大会,成立了“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领导华侨进行爱国斗争。南洋各地的华侨也纷纷效行,成立了诸如“慈善会”、“救灾会”、“后援会”等各式救亡团体。为了统一领导南洋各地华侨的抗日救亡斗争,1938年夏,在印尼侨领庄西言、菲律宾侨领李清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我国认真研究南洋及华侨问题,并且卓有成绩的,刘士木先生要算是其中的第一个了。他不仅是我国南洋研究的首倡者,前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的创办人,同时也是发展华侨教育,推进华侨事业的活动家。1889年,他出生于广东兴宁的一个农民家庭。14岁那年,只身来到广州,就读于黄埔陆军小学;不久到了南洋,在苏门  相似文献   

17.
论抗日战争前期南洋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大力支持和积极参加了祖国的抗战。关于华侨对抗战所作的宝贵贡献,毛主席曾作过这样的评价:“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①本文仅就抗战前期(1937-1941)南洋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李天锡先生的<泉州华侨华人研究>专著进行较为全面的解读,从立意独特、史论有序、文化媒介三方面详加评析,阐析了泉州华侨华人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同时也称颂了李天锡先生治学严谨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试论日本华侨社会的华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华侨社会的特点是组织上的稳定性,活动上的民族性,以及随着日本社会变化的适应性,而战后日本华侨社会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尤其在华人化方面,加入籍人数的增加,日常生活和语言文字的日本化,部分华侨学校成了语言学校等,因此,展望不来,日本华侨社会华人化是必然趋势,其华人化进程也是比较自然的,而且有其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青田华侨是江浙华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往多倾向于温州华侨的研究,而忽视了青田华侨群体的一些特殊性。民国初年青田县人为谋求生存机会,出现了第一次巨大的出国潮,形成了早期青田华侨群体。由于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青田华侨群体从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以及职业结构等方面都表现了显著的特点。本文通过以上三个方面论析民国时期青田华侨群体结构状况,以利于考察青田华侨群体的历史与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