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北京市人口平均初婚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5 年全国1 % 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本世纪以来北京市人口平均初婚年龄的变化及90 年代前半期人口迁移流动对平均初婚年龄的影响分析表明,迁入女性、流入男性在京初婚人口对北京平均初婚年龄有微弱降低作用,但由于北京市出生从未流迁人口所占权数很大,所以对该市初婚年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口数量和结构是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住房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刚需。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缓解人口危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探究房价上涨对于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利用31个省级行政区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和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人口出生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住房价格平均上涨1%将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0.13%~0.22%;房价上涨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在东部省份以挤出效应为主、在中西部省份是以财富效应为主。当前,通过遏制住房投资投机性需求、给予“刚需”人群购房贷款优惠、适量增加东部省份土地供给等手段,可以助力解决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4.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为充分挖掘老年劳动力资源,本文筛选出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5年度居民调查数据中的老年人样本,并将其按城乡、工作类型、就业意愿和能力分类回归,得出:选择就业的老年人更加看重就业带来的精神回报而不是劳动收入;对休闲娱乐时间的需求同样会影响到老年人的选择,但在不同群体间存在着差异。同样,不同户籍、是否参加社保、是否是国有或集体所有企业的员工等因素对于老年人是否就业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在不同群体间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基于分析,本文认为政府应当从完善老年人就业保障政策;进一步消除制度约束;引导、规范老年人就业培训机构;加大正确就业观的宣传教育力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的急速加剧正使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引起生育率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住房作为家庭的重要支出,房价的过快上涨可能会给家庭生育决策带来一定影响.通过对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 1999—2013 年的面板数据的考察,分析房价和出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房价对人们的生育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房价平均上升 1 个百分点,出生率会下降大约 0.1 ~0.15 个百分点.因此,采取措施抑制房价的不合理上涨在人口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中规模庞大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晚婚问题引起学界关注。基于推拉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利用2018年“百村调查”数据和全国宏观经济发展数据,通过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深入分析城镇化因素在微观、中观及宏观层次对农业转移人口初婚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首次外出务工时间与男女两性的初婚概率均呈正相关关系,首次外出务工距离则与之呈负相关关系;(2)务农显著提升初婚概率,且对女性影响更大,农业年收益仅对男性初婚概率有提升效应;(3)老家房屋价值、在县城是否买房对初婚概率影响显著;(4)村庄离县城越远的男性初婚概率越小,户籍地地理位置、第三产业占比、人均GDP及居住类消费价格指数均对两性初婚概率影响显著,初婚概率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降低。由此,优化个体就业模式、提高家庭及地区城镇化水平、给予低收入群体适当的购房补贴等,有利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初婚概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省房价不断上涨这一背景,利用海南省各市县2012—2016年的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研究旅游业发展和预期对海南省房价的影响机制和效应。研究表明:(1)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和对旅游业的预期会对平均房价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旅游业发展对房地产市场平均房价水平具有推高效应,而对旅游业的预期会降低平均房价;(2)旅游业发展和预期对房价增长率无显著影响;(3)旅游业发展对当地居民收入的增加效应高于对房价的推高作用,导致房价—收入比的降低,因此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对房地产的影响是健康稳定的,其虽然提高了房价,但不会助长房地产泡沫的产生;(4)就不同类型的商品房的房价而言,旅游业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商业营业用房的价格,降低了商品住宅房的价格,且对商业营业用房价格的影响程度高于商品住宅房,而旅游业发展预期对商业营业用房价格无显著影响,其主要通过降低商品住宅房的价格而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平均房价产生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0),分析中国初婚解体风险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初婚解体风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对城市的影响超过了农村,对女性的影响超过了男性;初婚年龄与初婚解体风险呈现轻微的U型关系,主要是由早婚或晚婚的婚姻异质性所引起;婚姻异质性对初婚解体风险的作用受择偶梯度的影响,"男高女低"婚姻模式的初婚离婚风险远远小于"女高男低"模式;在家庭因素的影响中,生育孩子有利于降低初婚离婚风险,而与父母同住及婚前同居则显著增加了初婚离婚风险。 相似文献
9.
基于CGSS 2013数据,以旅游领域为切入点,以游客为研究对象,分析游客环境知识的影响因素及其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环境问题了解程度、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游客环境知识具有显著影响,且这些因素对游客环境知识影响的城乡差异显著。据此提出,应通过教育手段增进游客环境知识的储备,通过宣传手段推进游客环境知识的积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游客环境知识的引导,进而引导游客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和实施公共环境友好行为,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基于2010年和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序数逻辑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和健康状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和健康状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整体上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城乡差异显著;健康状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城乡差异不显著。据此,提出拓展老年人社交渠道、增进老年人社会信任、增强老年人身体体质和关心老年人心理健康等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房价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归结为"成本效应"及"投资效应"两种影响机制,并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房产性投资行为、房产性投资的深化以及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创新要素投入和创新管理水平作为中介变量,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检验房价和创新产出的关系。基于提出的理论观点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房价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至少是通过"成本效应"与"投资效应"两条渠道实现的;房价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成本效应"是通过技术创新投入作为中介对技术创新成果产生影响;房价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投资效应"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作为中介对技术创新成果产生影响;未能证实房产性投资会挤压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文章的研究结论具有以下重要政策启示意义:应当重视房地产价格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成本效应"。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创新人才的稀缺性提高了其在劳动力市场的议价能力,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房屋价格上涨,会导致创新人才的劳动力价格随之上涨,这势必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负担,影响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长期发展质量;A股企业的房地产投资并未挤压技术创新投入,但降低了企业创新的效率。在政策上,应当制定相关技术创新效率的考察指标,促进骨干型企业重视其创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5):5-13
代际关系的传统外在约束力随着现代化进程逐渐被弱化,而亲子间的情感亲密度与代间互助日益成为维系代际关系、保证子女履行"赡养契约"的重要因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地区亲子间情感亲密度和父母支持的现状及其对子代赡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从主观维度自评代际关系的好坏还是从客观维度报告代际互动的频率,皆发现亲子间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和频繁的情感互动,代间关系较为紧密。情感亲密度对子女给予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影响最大,其次是生活照料,而对经济支持的影响不具有推论意义。父母近期的功能性支持(包括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赡养行为。通过在模型中加入交互项发现,无论儿子还是女儿,情感亲密度对他们给予父母支持尤其是精神慰藉和生活照顾都有显著影响。而儿子和女儿的性别差异表现在对父母近期生活照料的回馈,女儿表现得更为积极。(1) 相似文献
13.
14.
梁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4):106-113
我国社会历来重视教育与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不以延长学习时间来换取进步空间,投入巨大的视力成本。这种以牺牲视力健康为代价的学习模式真的能带来优异的学业成绩吗?对我国西部169所中小学78472名学生视力状况与学业表现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是视力下降的关键时期;视力正常学生的各科成绩较稳定,视力不良学生在高中阶段排名明显落后于视力正常学生;视力不良学生的英语成绩较差;视力不良女生的学习成绩较差。以上结论对牺牲视力健康以提升学业表现的高强度投入学习模式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5.
房价快速上涨现象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冯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1):74-79
论题运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了房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房价存在自我强化的正反馈,房价上升与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快速增加并存,而这显然违背供大于求导致商品价格下跌的经济学规律。这一结果说明,房地产市场中可能存在结构型泡沫、地价型泡沫、资产型泡沫和需求型泡沫。增强市场理性预期、建立预警机制等比单纯打击房产投机商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房价与地价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山东省2001~2005年数据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永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34-37
本文在对房价与地价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山东省2001~2005年的房价与地价数据为例,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房价和地价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认为短期内房价决定了地价,但是长期来看,房价与地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上涨与收入差距的扩大几乎同步发生。利用2002—201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波动拉大了我国的收入差距,房地产市场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违背了经济伦理学中的公平正义、义利皆重、社会责任等原则。中央政府积极进行宏观调控弱化房价波动收入分配效应,而地方政府对房价下降的过度干预取代了市场自身调节作用,以行政伦理代替了经济伦理。各级政府应完善房价波动收入分配效应的伦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上涨与收入差距的扩大几乎同步发生。利用2002—201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波动拉大了我国的收入差距,房地产市场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违背了经济伦理学中的公平正义、义利皆重、社会责任等原则。中央政府积极进行宏观调控弱化房价波动收入分配效应,而地方政府对房价下降的过度干预取代了市场自身调节作用,以行政伦理代替了经济伦理。各级政府应完善房价波动收入分配效应的伦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房价高速增长与消费增速放缓是近些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特征,房产作为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变动必将对居民消费产生重要影响。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家庭财富配置视角,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房价变动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对房价水平和房价增速对房价波动影响消费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房价上涨通过增加可支配收入和降低储蓄率对有房家庭消费产生促进作用。并且,房价增速的加快会抑制该住房财富效应。而相对房价水平的提高则会促进其发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供需层次出发,分析商品房价格不合理上涨的推动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加以印证,得到的结论是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价格上升构成Granger因果关系。最终提出从经济适用房出发解决房价问题的几点建议,并做出了房价在现有体系下会持续上涨的推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