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坚定走工业化道路的根本动力,装备制造业是加快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装备制造业,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曲折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了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新阶段。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装备制造国,在建立了独立完整产业体系的同时,产业自主可控和现代化方面也取得显著进步。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形成了紧密围绕国家工业化目标和工业化战略发展装备制造业、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可控”和产业现代化、结合制度环境和产业发展阶段有效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形成公平竞争和开放的产业环境、坚持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等宝贵经验。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老问题”,与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交织在一起,中国装备制造业需要肩负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使命,有效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党的初心使命对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新型工业化、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新型工业化要求资源节约、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制造业发展模式;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共生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集聚、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增长,本身就是新型工业化的组成部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都需要通过产业集群这种经济组织形态的协同效应获得发展。本文就这些内在经济关系,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提出了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要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建设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在目前安徽省工业化发展阶段,装备制造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水平升级的重要基础,同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也是工业强省的重要途径。研究比较可以发现,凡工业发达的省市装备制造业比重都比较高。就安徽省情况看,我们不仅有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有发展装备制造业的空间和机遇可资利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而新型工业化要以制造业信息化为突破口。处于工业中心的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原动力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的最重要平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如何壮大南京实力 ,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首先要做大做强制造业 ,本文从做大做强南京制造业的战略意义入手 ,阐述了制造业是拉动南京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制造业优化升级是南京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新工业革命对人类的技术、思维、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也推动了全球制造业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和发展格局的变化。全球制造业出现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高端化和国际化等发展新趋势,制造业格局正随着世界科技变革和产业迁移进行重新调整。新工业革命及其驱动的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格局变动,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和融合提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而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视角,将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文献进行梳理发现,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紧密,不仅具有引领经济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也具有显著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因素主要有空间集聚、技术扩散、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心城市依托、服务比重提高和空间组织重构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高级化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型升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虽然产业升级理念备受重视,但对于制造业升级的概念和测度评估方法尚缺乏深入研究。从探讨制造业高级化的概念与内涵出发,提出制造业高级化是指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与高附加值的环节升级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依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制造业高级化测度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为例,对其制造业高级化程度进行了测度与评价,以期为定量评估与测度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按新型工业化要求选择南京制造业重点发展行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重要工业城市 ,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制造业结构 ,而按新型工业化要求选择和培育一批重点发展行业则是制造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将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选择基准 ,在按规模效应、增长前景、技术含量、经济效益、就业功能、比较优势、资源利用等各类基准因素对南京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用综合指数法评估抉择 ,南京制造业应重点发展的行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服装及它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金属制品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制造业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 ,为了实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本文从规模、效率和运营等三个方面 ,对南京市制造业的现状和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南京制造业在江苏省内和国内都具有相当的规模重要性 ;南京制造业中的加工装配及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较高 ,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不高 ;烟草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和印刷业等行业的赢利能力较高 ;南京市制造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高。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 ,本文就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提升南京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全国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间运输成本急剧下降,运输成本对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是否已不再如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所预期的那么重要。本文选择1998~2007年这个黄金十年的全国公路网数据作为衡量运输成本变化的数据基础,构建"城市交通可达性"指标,运用1998~2013年的地级市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经典命题——运输成本与产业空间分布两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998~2016年间,全国、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地区的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在缓慢下降,但东部地区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在上升。就全国而言,改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确实对制造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产生显著影响,提高城市对外交通可达性能吸引本地或外地制造业企业到该地区集中,而且这种效应在大城市体现更为明显,在中小城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四川新型工业化:机遇、困难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新型工业化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及转移也给四川新型工业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四川新型工业化仍面临对外开放滞后、产业结构层次低、体制性障碍制约等困难,对此,应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继续加快发展四川特色优势资源产业,提升四川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机制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主导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新型工业化的科技支持能力;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使开放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2.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提出,再次明确了实体经济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过程中的根基作用,也对城市工业用地的供应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当前工业用地空间保障中的两种策略,文章通过剖析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的现状,结合中国城市空间资源配置趋势,提出内涵挖潜方式的制造业基本空间保障策略。进一步分析中国工业用地空间配置、闲置土地处置和土地再开发中的制度和相关政策对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发展的影响机理,提出工业用地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思路:深化土地“放管服”改革,重构市场主导的产业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保有产业用地的税收体系,增强税收的土地资源调配能力;推进工业用地产权改革和土地二级市场建设,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大规模空间集聚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论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区位及就业)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及相对集聚系数方法,分析了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总体及资源、装备、高技术三种类型制造业行业的大规模空间集聚特征、模式及变化。结果表明: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总体呈现明显的空间集中化、密集化趋势;相对于制造业总体,三个典型产业拥有不同的空间集聚模式,其中属于资源型产业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制造业呈现显著的空间分散式集聚模式,其分散程度有所上升;属于高技术产业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属于装备型产业的汽车制造业基本呈现空间集中式集聚模式,其集中程度有所上升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产业转型升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基于传统产业升级理论提出“制造业高级化”概念,从制造业结构优度和价值链高度两个维度构建制造业高级化指数,并对制造业强省的制造业高级化指数进行测度.以制造业强省的数据为样本,引入制造业高级化指数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制造业高级化对区域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高级化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效应,制造业高级化是促进区域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受到强烈冲击,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实现制造业回归。这一趋势的改变,影响全球经济格局,以"制造业工厂"著称的中国制造业也遭受严重冲击。通过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出口市场占有率四个指标进行分析表明,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中低制造业和中高制造业表现较弱。低技术制造业仍然是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所在,但由于受经济危机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等因素的影响,近年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优势有所降低。新环境下中国制造业应进行转变以巩固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核心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性产业。随着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破爆发,我国亟须通过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机制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然而现阶段,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产业生态维度均存在融合不深的制约因素,极大地阻碍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培育。数字经济背景下,应从数字科技对装备制造业技术范式的融合创新、新型基础设施对装备制造业生产业态的系统升级、数据要素对装备制造业市场体系的组织链接、数字治理对装备制造业产业生态的解蔽重构等方面培育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而提升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效能,形成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制度是产业集聚形成与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6年相关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制度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制造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某省市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变化会对其他省市制造业集聚水平产生显著影响;规范的经济法律制度、开放的贸易政策会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制造业集聚,紧缩的财政政策以及政府干预的加强则不利于制造业集聚发展。因此,沿江省市需结合实际情况,创新系列经济制度安排,促进制造业集聚,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去工业化”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对此,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对这种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1)对于中国经济整体而言,供给层面和需求层面相关因素变化均会对制造业比重的下降产生影响,前者是次要因素,后者是主要因素;(2)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占比之所以加速下降,与中间投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化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加重有关,是两种因素叠加的结果;(3)在制造业内部,不同类型制造业占比在下降趋势和驱动因素上存在明显差异;(4)在导致中国经济“去工业化”的各大因素中,出口等外部因素是周期性的,而近年来加速“去工业化”现象则主要是由内因所引起的。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引导我国制造业向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转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制造业内部结构,加强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殿茹  于玲 《河北学刊》2014,(3):203-205
工业聚集区是以若干工业行业为主体,行业之间关联配套,上下游之间有机链接,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聚集效应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经济功能区;是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的承接平台;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本文在分析冀中南地区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基础上,提出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以及冀中南地区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的产业和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赞新 《晋阳学刊》2022,(1):102-111
知识分工,是指知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企业和组织间走向分化、分解与重新整合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组织变革和价值链重塑。价值链知识分工使知识成为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核心资源,从而使企业合作从能力依赖走向知识依赖,全球价值链形态也从线性形态走向网络形态。在这种趋势下,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技术、价值创造、创新空间都朝平权化方向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要抓住知识分工深入发展的契机,通过加工制造企业"垂直升级"、建设国家价值链、形成多层次区域性国际价值链等途径,积极融入全球知识分工,推动新发展格局下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