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小说家托尔斯·哈代不但对妇女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男权传统限定下的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且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超越了男权传统的女性角色对比,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独立自主的女性,充分体现出妇女所独有的女性意识。在小说《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巴丝谢芭在与男性的爱情、婚姻关系中努力追求实现自我存在和自我需求,对抗着男权传统对女性自我存在、自我需求、自我表达的干涉和压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性爱书写从集体记忆中剥离出来,叙述女性自我的历史,对男性文本中的强大叙述进行颠覆,解构男权神话.女作家们以及她们笔下的女性清醒地意识到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制,必然寻求自我救赎,提出了文化突围的可能性.但在突围的同时却陷入另一种困境:对男性的依附与对男权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莉莲的故事》女性话语对男权话语霸权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莉莲的故事》是澳大利亚当代杰出的女作家凯特·格雷维尔的代表作之一。根据伊利格瑞的女性写作和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了小说中的男权话语和女性话语及其对抗,揭示了父权体制下的家庭生活和女性的压抑心理以及女主人公主体意识的觉醒,创造性地表达了自我之声和瓦解父权统治的反叛行为。  相似文献   

4.
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展现了女主人公布兰奇在面对残酷现实时,人生所经历的"沉沦-救赎-绝望"的过程.布兰奇的悲剧背后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前往新奥尔良寻找妹妹斯蒂拉是布兰奇进行自我救赎的开始,她饱含着希望却最终成为了男权社会中扭曲欲望的殉葬品,无力的自我救赎只能将她推入更绝望的深渊.  相似文献   

5.
《克莱默夫妇》中女主人公乔安娜是一个不满传统女性地位、冲破男权思想束缚、追求与男性平等、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该形象对当今社会女性实现自我价值也有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进行文本层面的解析,梳理女主人公露西女性意识建构的3种存在形式:男权社会对露西女性意识的压制,爱默森父子平等自由思想对露西处于混沌状态女性意识的救赎,以及露西女性意识的成长、发展和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进行文本层面的解析,梳理女主人公露西女性意识建构的3种存在形式:男权社会对露西女性意识的压制,爱默森父子平等自由思想对露西处于混沌状态女性意识的救赎,以及露西女性意识的成长、发展和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王安忆的两部作品<长恨歌>和<富萍>的分析,试图表达对社会中女性的一种关切、理解和期望,说明女性话语与文化面对庸常的男性是坚韧的,面对男权传统是反抗的、质疑的,但是,女性话语与文化在现实中,确实是一种天然缺失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揭示男权传统中女性自我缺少真正的文化内涵与防护界限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女性话语的提出印证了女性在社会演进中面对女性传统文化所作出的抗争与妥协。女性话语就是女性寻求自身解放、摆脱男权话语禁锢的尝试,是女性寻求自我主体意识构建与自我塑造的大胆尝试,标志着女性对自我精神力量与价值的探寻。要使女性地位得以提高,就必须摆脱男性话语的禁锢,构建女性自身的话语体系。女性话语的构建,反映了女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觉醒,是对女性自我身份的认同。女性话语所反映的女性主体意识并非是要彻底颠覆传统文化,而是以两性间的对话、互补与谅解来代替矛盾、对抗与冲突。它强调男女合作共存,又不失各自的特征。这样,女性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和认同。  相似文献   

10.
女性话语的提出印证了女性在社会演进中面对女性传统文化所作出的抗争与妥协。女性话语就是女性寻求自身解放、摆脱男权话语禁锢的尝试,是女性寻求自我主体意识构建与自我塑造的大胆尝试,标志着女性对自我精神力量与价值的探寻。要使女性地位得以提高,就必须摆脱男性话语的禁锢,构建女性自身的话语体系。女性话语的构建,反映了女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觉醒,是对女性自我身份的认同。女性话语所反映的女性主体意识并非是要彻底颠覆传统文化,而是以两性间的对话、互补与谅解来代替矛盾、对抗与冲突。它强调男女合作共存,又不失各自的特征。这样,女性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和认同。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男性话语是主导,而女性话语权一直被压抑着。女人只能以男人的声音说话,或是干脆处于"失声"状态。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欧茨的代表作《他们》中的莫琳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生活在男权淫威之下的女性寻求自我声音、获取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与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斯*莱辛,她们的作品书写了所处时代女性命运的多种形态和生命欲望,对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进行了深刻内省,体现了中西方女性主义作家的批判立场.两位作家,对中西方男权文化传统体制下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自我救赎,以及女性寻求两性关系的出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论简·奥斯丁小说叙述声音的女性主义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奥斯丁小说以女主人公为内聚焦视点,利用大量的自由间接话语,颠覆了男权叙事传统,建构了女性叙述声音和叙事权威。同时,小说成功地在读者与女主人公之间建立起同情的纽带,使读者认可女主人公的价值判断,从而加强了叙述声音的女性权威。  相似文献   

14.
路也的小说以其充满智性的话语和率真的情感表达不仅创造着自我,展示着在男权话语仍然占据霸权地位的时代女性生命存在的欢乐与疼痛,而且也揭示了现代都市知识女性建构自我主体的焦灼与困惑。路也凌厉、坚硬、嬉笑怒骂的颠覆性话语的背后是温润忧伤的人性召唤。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在其小说《猫眼》中,揭示了儿童交往中的阴暗面。主人公通过儿童游戏来塑造社会自我(指社会规定的自我形象),却只能以失败告终。游戏中渗透的男权至上思想决定了女性追求社会自我的不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6.
无望的救赎──重读张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爱对于人类生存是一种救赎行为。张洁的多部小说曾试图对这一行为作出感性的体悟和理性的思考。本文选其三篇代表作来探寻张洁的思考轨迹。结论是张洁同其作品的主人公一样,受传统文化浸润甚多,其探寻的触角虽然伸向了女性意识,但其探寻基本上仍驻足在传统男权文化圈内。  相似文献   

17.
安德森的《森林之死》在格兰姆斯家的女人“喂”的行动中发现了一个没有符号的世界,同时也发现了现存文明的有限性。他在女主人公死亡时刻展现的美,成为男权视界中孤寂的独白霸权阴影里的自虐体验。“美”是一件残酷无情的达尔文主义的言词祭品。张爱玲的《花凋》以女性体验突入男权话语网络,“借语”是她的话语呈现方式,而无言的缄默——失语症,则是女性文学存在的本真状态。对女性境遇的阐发必须由她们自己来提出,发出自己的声响,证明自己的存在,“美”的证词将会在女性话语的辉映下显现历史的残酷与孤独  相似文献   

18.
西方评论界大都认为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中的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是一个因其自身美德而受罚的完美男人,而文章认为小说中有一种女性主义的声音在抵抗并颠覆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叙述者内森·朱克曼甚至作者菲利普·罗斯等构成的多重男性主导性话语,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能勇敢面对强势的男权意识形态,以自己的方式挑战男性权威,努力展示自我,重新确立自己的女性身份,寻找新的归宿和出路。尽管她们的方式不甚可取,她们的结局也不够圆满,但我们看到了小说家罗斯对性别平等所做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19.
多丽丝·莱辛《十九号房》中女主人公苏珊的悲剧是由最初的分工不公直接导致的,而根本原因则在于传统男权观念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苏珊悲剧命运的详细描绘揭示了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生存状况,并进而启发读者思考:作为一个生活在男权传统之下的女性该如何保持自我。  相似文献   

20.
女性的城市体验是 90年代女性文学的一个关注焦点。作家们在其作品中着重抒写了由商业社会的物化和男权话语的性别歧视所造成的城市女性的生存困境 ,以及她们在寻找自我拯救的策略时的迷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