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入世后什么样的大学生就业最“吃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将进行大调整,主要特征就是从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制造工业国,这必将带动就业结构大调整。入世后,中国法律、政策、政府行为将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加之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对外资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中国有望继“二战”期间的“美国制造”和70~80年代“日本制造”后,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从长期看,入世有利于我国就业总量的增加。但入世初期,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对女性领导干部素质提出新要求张灏女性领导干部素质问题引人注目始于80年代。这以后,中国女性接受了从政、就业、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挑战。有痛苦,有喜悦。有挫折,有进步,不管怎么说,“发展是硬道理”,女性的素质在完善和提高,这是改革开放给女性的特殊...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环节,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就业。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80年代中期,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校首先推行双向选择就业改革试点。1993  相似文献   

4.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有助于解决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矛盾,还能有效缓解我国就业结构压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充分高质量就业对个体、家庭、高校以及社会都十分重要。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具有“就业目标会优先考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就业单位”“就业取向具有多元化”“自主创业意识不断提高”等现状特征。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多元化、职业操守淡薄、功利心重、自我意识强和有鲜明的个性等趋势和特征,通过学生自身努力以及家庭、高校、政府和社会联合发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其具备人力资源配置的“有形之手”、破解宏观就业难题的“非常之力”和保障大学生就业之责.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行机制的困顿现状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现行机制的困顿现状主要表现是: 1.社会发展战略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张启军 《人才瞭望》2011,(11):100-10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亿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大规模跨地区流动就业,使一大批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务农者转为打工者,并成为新的产业工人。农民工在流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需求,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就业服务市场,同时也给过去主要面向城市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工作带来了挑战。农  相似文献   

7.
又是一个流火的七月,又是一个令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心焦的七月。 据了解,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增长68万人,加上2003年末就业的70万人,2004年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将突破300万人,这也是中国高校实行扩招以后第二批毕业的大学生,去年,由于非典的冲击,整个的就业市场都显疲软,那么,今年就业市场将会怎样呢?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从没像今天这样让人着急,从去年开始,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什么时候成了社会的“负担”呢?被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难到底是不是坏事?围绕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的社  相似文献   

8.
玲子  郑国菊 《人才瞭望》2009,(11):52-52
陈秦川,男,28岁,医保证号为06592644,灵活就业人员。患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这是一份普通的医保案卷,可在这背后,却有着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携手医保,奉献出自己的一个肾让儿子“重生”。  相似文献   

9.
机会对于人才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与以前极左、封闭的年代相比,现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为年青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各种升学、招聘就业、出国深造的机会都在向青年优秀人才招手。真有本事的年青人可以较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机会:可以先试着就业,进行一下社会体验,觉得不适合自己就去考研究生,也可以进一个单位觉着不行就设法跳槽,甚至一跳再跳,直到自己比较满意为止。这实在令上了年纪的人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10.
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潘林 《人才开发》2005,(8):35-37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也是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出现了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现象。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认真分析“待就业”现象,深入探讨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的成因,积极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现阶段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的成因分析所谓“待就业”,是指部分大学生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有就业意向、就业能力,而由于种种原因未…  相似文献   

11.
这两年“就业歧视”是一个一再被提及的概念。就业歧视现象之普遍,歧视种类之多样,只怕是每个求职者都深有体会。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用人单位的自主选择权被无限扩大了,一些十分明显的歧视性条款被堂而皇之地摆上了桌面,登上了广告,甚至成了个别政府部门的内部规章。就业歧视成了人才所不能承受之重。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对此必须再一次地保持足够的警醒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政文 《人才瞭望》2010,(4):10-11
2010年1月中旬,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在南宁召开。会议发布了“2009年中国就业十件大事”,这是对2009年就业工作成果的展示,也为更好地做好2010年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九州要览     
重要声音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提出: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就业目标4月15日,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本溪市进行工作调研,面对困难群众家里的窘况,他深情地说:“现在看,老百姓家里特别是困难群众家里最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是就业,只有就业才能让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他指出,要明确提出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就业目标,努力使每一个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实现就业。(《辽宁日报》剪辑:子文)湖南省委组织部披露:今冬明春全省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最近湖南省工商局被列为湖南全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点单位。湖南省委组织部官员披露,预计今…  相似文献   

14.
《人才开发》2011,(10):6-6
自今年9月1日起,为期一个月的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日前在成都正式拉开序幕。活动主题为“落实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对象主要是2011届和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5.
“玉在椟中求善价”、“良禽择木而栖”,一直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作为生命中一次重要的转折,择业就业是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同时就业状况又是一个国家的经济风向标。因此,就业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更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普遍社会现象。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万,比2003年增长6.8万,而2005年则有可能突破340万。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此,本文带着大家的视线越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目光聚焦在一些国外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经历上。  相似文献   

16.
各地信息     
中央促就业十项政策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专门下发文件,提出了一整套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从十个方面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扶持。这是一个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相似文献   

17.
在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时,人们经常会用到“先就业,后择业“这句话。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先就业,后择业“观点出现的频率也明显比往年高。但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赵为粮、重庆工商大学  相似文献   

18.
再就业职业培训的对象主要为下岗、失业、待业人员,它和职业介绍及失业保险发生直接的关联。因此,这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运转十分重要。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建立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与失业保险三者的机构网络体系。职业介绍是为了达到就业或再就业,这也是职业培训的目的,而这一目的的达到,可说是最积极地解决了“失业保险”。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形成了服务体系网络,法国可说是这方面实施得颇见成效的国家之一。法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形成了政企分离的就业服务机构及自主管理的体制。劳工和社会事务部就业司处于公共就业服务系统的中心地位,具体负责制订和实施就业政策,管理全国就业经费,并负责对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监督。就业服务机构分成三个独立系统:全国就业中心  相似文献   

19.
在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这一作品中将哥特式的创作手法与批判现实主义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更加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伦敦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政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央各级领导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做了许多具体的指示。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来看,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长时期的重大而艰厘的任务。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是国家建设必需的宝贵人才。实现其充分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