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展示金秀大瑶山奇巧秀丽的自然风光,多样的生物景观,以及风格独特的瑶族文化资源,阐明金秀大瑶山旅游开发的潜力,从而提出采用现代精品意识来开发金秀大瑶旅游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关于广西金秀大瑶山花蓝瑶的族源,传统的说法是:从贵州、古州顺流而下,途中经过柳州,在象州县东部进入金秀大瑶山.进入大瑶山的时间是清代,与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无关.本文在历史文献和家乘族谱记载的基础上,经认真细致考证,提出花蓝瑶的祖先是从福建、广东而来,宋元时期溯西江到达大藤峡地区和"贵州"居住.唐宋元时期的"贵州",故治在今广西贵港市,不是指今贵州省.明代大藤峡瑶族起义失败后,起义人员及其后裔为避难转入大瑶山居住,并演化为花蓝瑶.  相似文献   

3.
费孝通先生曾说过:“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1952年,瑶族自治县成立,大瑶山的各族人民用他们的坚韧与顽强、勤劳和智慧不断续写着自治县艰辛而光辉的历程。2005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金秀瑶族自治县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光荣称号。金秀大瑶山各族人民是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实现大发展呢?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共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委员会书记黄振江同志。  相似文献   

4.
金秀大瑶山瑶族在中国瑶学研究中的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九个方面论证了广西金秀大瑶山在中国瑶学研究中的地位,为世人深入了解中国瑶族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岭南瑶族的族内婚习俗由来已久。直至民国时期,广西大瑶山的某些瑶族族系依然用"鸡不拢鸭"的俗语来表达他们对族际通婚的态度,并通过"石牌制度"将族际通婚禁忌加以制度化。但近年来抽样调查数据和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却表明,大瑶山各民族之间的通婚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本文根据对问卷数据、深入访谈资料和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民族平等政策的实施、各民族之间社会经济地位差距的缩小是导致广西大瑶山瑶族的婚姻观念嬗变以及族际通婚现象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并深刻影响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背景下,本文回顾了由费孝通开启的对大瑶山的田野调查研究及著述,并梳理费孝通的调研活动对广西金秀大瑶山社会和民众多方面的影响,认为这一地区对不同时期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意义,他们的调查写作则记录下了大瑶山社会走向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程。大瑶山的田野研究及其学术知识文本的生产与传播,对金秀发展社会经济、促进社会治理,建构本土民族文化认同、凝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产生多重影响。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瑶山的田野民族志及其研究者群体与被研究者群体交往交流的互惠关系具有典范性意义,可丰富广西乃至我国各民族地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元实践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金秀的民族关系在南方民族地区具有典型性,对研究中国的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金秀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政治平等保障民族团结、以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文化繁荣培育民族团结、以社会和谐巩固民族团结四条基本经验.金秀瑶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过程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过程的一个缩影,"金秀经验"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华民族认同建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瑶族崇拜社王,有较悠久的"做社"(祭社)历史."做社"是一种民间宗教仪式,同时也是宣讲习惯法的一种方式.广西金秀郎庞瑶族在20世纪50年代停止举行"做社",至80年代末恢复.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做社"活动的描述,讨论现代化进程中瑶族习惯法的保留与变迁,分析现代化对瑶族习惯法的具体影响,探讨现代化变迁中瑶族习惯法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和族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广西金秀大瑶山各族群的语言使用状况正发生显著的变化,一定比例的瑶族成员已经不会瑶语,而瑶、汉、壮等族成员普遍具有使用多种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在族际交往的过程中,汉语方言(主要是桂柳话)目前仍维持着强势的地位,并成为大瑶山各族群人口重要的通用语言。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瑶族聚居的主要地区。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有瑶族140多万人,其中广西就有86万多人,占61%。广西的瑶族主要分布在都安、富川、金秀、巴马四个瑶族自治县,这四个瑶族自治县的瑶族人口占广西瑶族人口的将近一半。其中:都安20.5万人,富川11.9万人,金秀4.4万人,巴马4.2万人。瑶族支系繁多。以广西四个瑶族自治县而言,都安和巴马以布努瑶为主,富川主要是平地瑶,历史上又称良(粮) 瑶,金秀盘瑶人口最多,约占80%。瑶族各支系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比较而言,富川平地瑶的发展水平较高,与当地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