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战后日本资助私立高等教育的策略与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前日本,私立高等教育作为国立、公立高等教育的一种辅助形式,政府不仅没有给予应有的资助,而且还对私立高等教育严加管制。二战后,由于私立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日益加强,以及国立、公立高校教育存在"严进宽出"等招生和培养问题,加之教育民主化运动的发展,国家转向对私立高校提供资助,借助私立高等教育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家已经对高校贫困生出台了很多政策,针对贫困生的教育资助也的确减轻了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但资助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作者通过对秦皇岛市七所高校的调查访谈和分析,认为我国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资金总额总体不足、且构成比例不合理、贷学贷款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今后,必须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新模式,政府要成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政策支持者和经济资助者;高校要成为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教育和管理主体;同时成立专门的教育银行,并使其成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金融主体。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中国学生资助体系的困境与对策,采用文献分析等方法,从现有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出发加以研究,结论是:应在公共财政体制目标下,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多种力量积极参与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满足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价值分析是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活动的价值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确认的一种教育政策研究方法。通过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价值分析的理论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其具有提升政策效率、优化与创新政策、推动政策合作的功能。从价值选择、合法性、有效性三个维度分析了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彰显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关注弱势群体的主流价值取向,体现教育公平性和公益性、对弱势群体的扶助与关怀的合法性导向,践行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深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加大勤工俭学力度、扩大资助范围,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健全资助工作的考评机制和跟踪机制的建议,以更好地实现资助政策的资助目标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的博士后培养被视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士后资助制度是以政府资助为主体,研究理事会和国家健康与医疗委员会资助为两翼,并以其他相关协会为辅助而形成的完整的资助体系。这不仅为澳大利亚博士后群体从事科研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而且为其博士后制度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变迁经历了四个阶段:探索初创、调整发展、规范成型以及深化推进。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对其分析发现,政治经济体制、教育价值导向以及高等教育规模,是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因素。在政策变迁中存在制度微调、制度置换、制度转化以及制度断裂四种现象。此外,由于政府以及高校的理性选择,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还呈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8.
美国军人教育资助体系保障了美国现役和退伍军人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学费资助,不仅为军人安置问题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解决途径,而且也对美国军队人才建设的良性循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美国教育资助体系在资助方式、资助范围等方面灵活多样,对于中国军人在职教育和退伍军人职业重塑教育有着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与学生培养、学校发展、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的使命和责任。本文在梳理现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该建立由生源地政府、高校和社会捐资人共同为资助主体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能否有新的创新和发展,对我国是一个新的考验。毋容置疑,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发展质量,不仅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民族素质教育的提高,关系到经济建设过程中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经济属性体现于它的产业性。教育是以教育劳动为主的非物质生产的产业,即第三产业;教育的商品性,体现于它的产品社会分配和交换,是否通过市场配置进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活动的基础.教育产业的产品,最终也将通过相应市场活动进行社会分配的交换,因而具有商品性;产业性和商品性并不是教育唯一的属性,更不是教育内部关系规律的属性,不能提教育产业化和商品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作为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要素,在其运行过程中,对教育系统发挥四种基础作用;为了最大地发挥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自身规律优势,寻求两者结合点,抑制它们的消极作用,必须建立与发展教育市场及其体系。  相似文献   

12.
美国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乔纳森认为:教育存在的唯一的合法理由是问题解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用技术解决各类问题。人类主要在特定文化范围内从事特定的经济活动,人类所面对的问题具有浓厚的经济和文化色彩,如果从教育体系上进行宏观设计,将传统的教育形式改造为具有问题情境的教育体系,构建"大社会、小学校"的教育平台,在理论上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本文以信息社会为背景,提出了基于问题的教育经济社区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经济社区的内涵,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高等教育强国与经济强国的辩证互动关系 ,提出了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方略。法治与民主不可分割,但它并不等于具有工具主义特质的法制。但囿于我国的国情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民主革命反封建的缺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失误;商品经济的薄弱以及文化教育的落后等等。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不可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15.
试论发展教育产业是一场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人类教育史 ,教育在社会经济过程中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其第四阶段即是自 2 0世纪末叶随着知识经济而初见端倪的。从此 ,教育在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开始越来越显现出显著的生产性。教育实际上已经既是事业 ,又是产业 ;既是文化 ,又是经济 ;既依然具有上层建筑属性 ,又越来越成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 2 0 0百多年前由德国开创的现代教育制度正在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传统教育经济学仅仅停留在“外部论”的水平上 ,因为在其教科书中基本上只把教育当作一个其中没有“经济结构的几何点”。世界各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真正问题 ,并不在于公私之辩 ,而是垄断还是竞争之争 ,且还是与国家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的重建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是公民受教育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国家强制推行的教育。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在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受教育过程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平等现象 ,这不仅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 ,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防止出现更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确保适龄儿童、青少年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虚拟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经济指以虚拟资本和金融系统为依托的特殊的经济运行活动,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历史必然。它对我们的经济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迎接虚拟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所以构建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构建节约型社会,要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节约型社会,不仅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创新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中流砥柱,他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民营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完成对我国民营经济各增长要素的定量化分析,首先分析了经济增长及其增长因素,进而对索洛经济增长速度方程做了进一步推导,实现了丹尼森经济增长五要素的量化。基于这种量化,分析了我国民营经济中工业和建筑业各增长要素,并对各增长要素的贡献率加以求解。结果表明,我国民营经济正在走向成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