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北亚佛教的形成与发展是中日韩相互文化交流的结果。佛教与儒学、道教相互间都存在着某种需要的内在联系,佛教和儒、道融合与现世产生着必然的关联。东北亚佛教信奉大乘佛教具有多元化特点,是“人间佛教”。光大东北亚佛教理念和价值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看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文化建设列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四大建设任务之一.并对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这是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的又一项重大理论创新.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该学科领域关于"文化"等关键性概念的系统梳理.结合云南省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实际,提出对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的初步认识:即应当更好地把握住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信仰等理念层面的因素,在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和谐文化",通过"文化自觉"这一根本途径引领其不断与"全球化"以及"现代化"的潮流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以儒家和谐思想为基础 ,制定了符合社会需要的国家体制 ,君臣之间“和而不同” ,使唐王朝内部和谐 ,充满朝气 ,推动了大唐帝国走向兴盛 ;玄宗后期“同而不和” ,君臣离心 ,决策失误 ,唐王朝逐渐失去生机与活力 ,迅速走向衰弱。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作为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前沿,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一合作对于辽宁本身同样意义重大。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建立辽宁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以2000~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计算了辽宁与东北亚国家贸易的互补性,分析了辽宁在东北亚区域中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潜力,确定了东北亚各国市场对于辽宁的经济意义,指出了辽宁加强同这些国家合作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需要以生态性的思维、行为方式为指导。当前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主要障碍就在于社会的反生态性,诸如社会体制的失范、社会心理的失衡等。因此,在生态化视角下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问题也就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国际体系从层次分析的视角而言是一个次国际体系,其主导单位是国家。东北亚国际体系的结构对单位和体系有着重大影响。军事、政治结构使体系内主导单位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并使之支持了体系的无政府特征。市场结构促进了东北亚国际社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发展的不平衡。东北亚需要塑造地区认同以构建“强势东北亚国际体系”。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国际体系从层次分析的视角而言是一个次国际体系,其主导单位是国家。东北亚国际体系的结构对单位和体系有着重大影响。军事、政治结构使体系内主导单位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并使之支持了体系的无政府特征。市场结构促进了东北亚国际社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发展的不平衡。东北亚需要塑造地区认同以构建“强势东北亚国际体系”。  相似文献   

8.
“五点一线”作为辽宁省沿海带全新的、系列的特别经济区,不仅兼自由港与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为一体,享受国家开发银行在资金、财务咨询和金融服务上更加有力的支持,而且其中的大连长兴岛、锦州、丹东和营口港将被精心打造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核心成员。探讨“五点一线”视角下这一组合港群的法律地位,并针对目前相关立法的现状,提出未来法制化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博弈论的视角,把握“最优战略”这一关键,从东北亚的格局出发,探讨中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在未来东北亚局势的演变中,中国将一如继往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民族美术"的研究和讨论常易被限定于艺术技法的表面研究,而缺乏深入的理论基础,这限制了其学术建设的发展。事实上,"民族美术"这一议题本身并不缺乏文化内涵。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探究"民族美术"背后的文化内蕴,以及研究者所需注意的研究态度,以此勾勒"民族美术"的理论基础,将有助于推动其学术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的角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特殊具体的文化层面,即精神文化系统的和谐问题,就是要解决好文化思想内容与价值取向上的"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即"文化和谐"问题;二是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来讲,就是要打造一套全新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并用它来促进和保障完整全面的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指导和约束。中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多元文化价值观并存使得人们面临文化价值选择的困惑,社会发展也因此缺少正确文化价值观的引导。事实上,“和谐”就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对“和谐”内涵的反思和建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在对文化价值观进行释义的基础上,反思了文化价值观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建构的基本取向人的和谐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建构的价值选择理性和谐。  相似文献   

13.
“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走和谐发展的道路,是当代中国的重要战略决策。中国丰富而又历史悠久的文化,为这一决策提供了精神背景和思想资源。哈耶克先生认为,“在某些方面,传统比人类的理性更为优越”,传统是“人类大部分知识之源”①。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极为辉煌的文化传统的国家而言,这一点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哲学角度对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行解读,得到以下3个主要结论:①和谐社会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为前提;②和谐社会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差异,使差异和多样得以共生;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同时和谐社会也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二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许多合理的部分,如"天人合一"、"仁者爱人"、"以民为本"等思想,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区域的角度看,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统筹区域发展,全面解决区域发展中的落后病、膨胀病、衰退病等区域问题,并不断协调区域经济关系、进行区域整合,最终才能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帕累托最优,达到区域和谐的目的,为和谐社会建设打好坚实的区域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与维护农民工精神文化权益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普遍处于十分缺乏状态,造成农民工精神文化权益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工作劳动强度大、缺乏合适的文化生活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城市政府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担负起维护农民工文化权益的责任,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真正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伦理精神的关切,制度伦理以其规范、协调和创新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合理、公正的制度环境和伦理支撑,在促进社会公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统一,并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和谐社会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制度伦理提出了相应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9.
论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的政治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筑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体系的努力之所以受阻,其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区域内各国战略指向的背离和冲突。因此,要想构筑东北亚区域高层次国际合作体系就必须重组这一区域内的国际政治结构,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各国战略关注点的转移,即从对峙转向合作。营造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体系之政治环境的切入点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