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观幸福感包括人们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近四十年来,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由单项问题测量发展为多项目测量.在一个非常综合的层面,主观幸福感的多数理论可按其性质归为"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个人性格因素、环境与人口统计因素和文化因素等相关.系统化和综合性的国民幸福指数,能够进一步提升主观幸福感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领导干部的主观幸福感、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领导干部的主观幸福感和工作幸福感水平较高,对工作绩效的自我评价较高;领导干部的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领导干部的工作幸福感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工作中的自我接受和福利待遇幸福感影响其生活的满意度,自我接受和人际关系幸福感影响其情绪体验;领导干部的主观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效应不显著,工作幸福感的不同方面对不同的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研究建议:重视领导干部幸福感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升不同的幸福感;重视领导干部不同的工作幸福感对工作绩效不同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幸福感研究20年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引进和借鉴阶段,第二个阶段为本土化研究阶段.通过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心理机制等方面系统分析国内幸福感研究的相关成果,可了解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类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以往采用国外测量工具对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的方式,自编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人格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用SPSS10.0软件对施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总均分等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与消极情感等呈显著正相关。外向稳定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均分最高。结论:高外向性、低神经质、低精神质、情绪稳定的个体,其主观幸福感较强.  相似文献   

5.
实现幸福感是在实现论基础上形成新型幸福感理论,其根植于实现同一性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自我目的性理论,经由自我实现、心流理论与人格展现几个阶段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当代幸福感模型。实现幸福感包括自我发现、潜能感知、生活目的、追求才智、活动投入和人格展现六个维度,涉及主观与客观两大要素,可由Waterman编制了《实现幸福感问卷》测量。实现幸福感崛起激发对"幸福"的重新思考和审视,为促进幸福感理论从快乐走向实现、促进幸福感理论模型融合、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视野中的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发现 ,不同的文化中幸福感的标准与来源存在差异 ,主观幸福感理论模型主要有自我决定模型、多维模型以及目标模型。积极的自尊、关系满足、生活意义与规范、父母期望等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主观幸福感有着不同的影响。主观幸福感模型的文化整合 ,使我们能更加清晰地理解文化在幸福感中的作用和机制 ,未来的主观幸福感理论模型应该综合考虑不同文化的影响 ,从而能够深入地理解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从幸福感到幸福指数——发展中的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幸福指数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幸福的哲学源自快乐论和实现论,在心理学则表现为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三种形态,在40年发展中经历了调查比较、理论解释、测量发展、社会应用4个发展阶段.现代走向显示出:相关因素从经济转移到非经济因素,心理机制从特质论转移到建构论,测量模式从各自为阵走向系统化理论化,幸福干预从实验开始走向实践.进入新世纪后,幸福指数成为关注的中心,表现出宏观国家幸福指数、中观社会学幸福指数和微观心理学幸福感模式,现代幸福学相关研究将创造一个幸福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生活质量研究:近三十年回顾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献回顾表明,国内生活质量研究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目前的研究重心越来越偏向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主观生活质量领域。论文对生活质量等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对生活质量研究中的两种不同视角、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中生活质量研究的不同重点、生活质量测量指标的全面性与指标的可比性之间的矛盾、不同研究之间的借鉴和积累,以及对加强生活质量主、客观指标间关系和联系机制的综合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旨在考察普通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女教师主观幸福感间没有差异;平均数结果显示,高学历教师主观幸福感偏低,单纯从事教学工作的高职称人员主观幸福感最高;职级上表现为处级干部主观幸福感低于副处级和科级;房产、婚姻、工作性质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维持并提升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需要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幸福感:指标与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幸福感指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早期研究主要有认知与情感两种取向,在四十年研究历程中,幸福感评估已经整合成为一个动态的整体框架,并从人格、社会,以及其他情景之间的交互关系来思考与了解、测量与评估幸福感。现代走向表现为认知与情感的综合、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综合、理论与数据的综合。  相似文献   

11.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2000年之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甚少,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展较迅速。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陈萃琳 《理论界》2014,(2):174-176
在校大学生是接受网络新生事物的主要群体,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继而在整体上也将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社会资本、自我呈现、社会支持、社会比较等理论框架出发,探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其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浅析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助于高校、媒体及相关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社交网络。  相似文献   

13.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我需要得到满足和理想实现的心理体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标准以财富为第一位,其次是家庭美满、身体健康、生活如意以及社会和学校认可等。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上状态。影响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是人际交往、经济状况、文化背景、专业学科及家庭教养方式等;主观因素则是人格特质、主观效能感及价值观。高校应从创建高尚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利用社会实践提高应对能力等方面创设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客观环境;同时,也要从树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主观变量方面多维度进行引导,使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幸福指数为分析工具,对工人群体、农民群体、干部群体、国有企业管理者群体、知识分子群体、新兴群体和城市贫困群体等七个社会群体的主观生活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就本次调查来看:除城市贫困群体外,所考察的其他六个社会群体的总体幸福指数均高于理论均值.不同群体间主观生活质量存在差异,并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主观生活质量所存在的群体差异,集中体现了社会变革中不同群体利益的实现状况.主观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对自评幸福感所发挥的作用存在群体差异.当前,知足充裕体验、自我接受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对七个社会群体的自评幸福感普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陕西和湖北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文章考察了居住安排和居住条件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子女等同居并不能直接提高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只有与子女等同居但子女外出打工时,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才比寡居以及与配偶独居时更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可以提升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居住在楼房、房屋更新、房屋建筑面积更大、房屋建造者为子女的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更高.另外,分群估计发现,居住安排对女性、低龄、未受过教育的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更大,居住条件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则不存在较大的群体差异.研究进一步发现,居住安排和居住条件会影响农村老人的代际关系满意度和居住条件满意度,进而影响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问卷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个方面。结果表明:女性教师较男性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高,新婚教师比未婚和其他已婚教师幸福感高,31—40岁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幸福感高于其他群体,体现了教师的幸福感随着职称的升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17.
郭志峰 《阴山学刊》2008,21(6):90-96
以《综合幸福感问卷》为工具研究大学生综合幸福感。发现大学生幸福感在性别、文理科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幸福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生干部的幸福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城市学生幸福感高于农村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幸福感有显著差异;经济因素主要影响主观幸福感;运动能提高幸福感,但过量运动反而会导致幸福水平下降。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回归作用的依次是运动时间、是否贫困生、年级、生活支出、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对心理幸福感有显著回归作用的依次是是否学生干部、年级、运动时间和城乡来源。研究发现SWB与PWB都是幸福感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问卷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个方面。结果表明:女性教师较男性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高,新婚教师比未婚和其他已婚教师幸福感高,31-40岁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幸福感高于其他群体,体现了教师的幸福感随着职称的升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技术更新带动城市治理革新,城市治理的变化是否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基于主观幸福感理论和满意度理论的整合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智能化城市治理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居民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显著正向影响最大;居民对智能化城市治理的积极情绪显著正向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消极情绪对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抑制作用;居民感知智能化城市治理质量和感知智能化城市治理价值通过提高居民满意度间接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基于此,建议提升智能技术水平,优化体验,增强幸福感,完善引导机制,提升居民技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当下老年用户已成为移动政务领域新的用户增长点,探究老年用户的内在需求满足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对于改善公共服务、缩小数字鸿沟、提高社会公平、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依恋理论构建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检验了不同制度和技术支持水平下老年用户的异质性。以适老版移动政务“赣服通”老年用户为调研对象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能力需求满足和关系需求满足对情感依恋有正向影响,同时通过情感依恋间接作用于主观幸福感;自主需求满足对情感依恋没有显著作用。制度和技术支持在三种需求满足与情感依恋之间表现出不同强度的调节效应。建议适老版移动政务设计者进一步优化其设计与功能,不断提升老年用户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