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负道德心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道德作为人们相互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依靠社会公共准则来约束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在高等学校不遵守社会道德的人和事仍屡见不鲜.笔者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一个小范围心理动机调查的结果,对大学生负道德的无知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和反叛心理进行了分析,引出了对负道德的道德教育、道德管理、道德成本和道德示范问题,并提出了调整负道德心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和谐高校建设的中心任务之一。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和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校园文化这个大的教育场内,大学生道德心理体系的建构也伴随着由“知”到“行”的过程,道德认知生活化、道德情感现实化、道德意志体系化以及道德行为日常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某高校随机抽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道德问题问卷调查;结果在负道德心理中属子无知心理者为46%;从众心理者为36%;侥幸心理者为13%;反叛心理者为5%。通过对这些负道德心理的分析可以看出:无知心理主要是道法教育问题,目前道理教育尚存在一些“盲区”;从众心理主要是道理管理问题,需要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侥幸心理主要是道德成本问题,如果负道德成本过低,那可能使非道德行为人有恃无恐;反叛心理主要是道德示范问题,必须强调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道德示范作用,在高校必须强调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根据这些调查和分析,作者认为迈德建设要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个体和社会的统一,具体在大学生遣德建设中应把教育引导和制度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特之以恒的严格管理,使具有外在强制性特征的道德他律性,逐步转化为具有内在自觉性的道德自律性.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高校离不开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尤其是心理和谐健康的学生,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的因素有人际关系、学业发展、人格、情感及生活消费问题等,积极健康的心理有利于文明的校园文化形成,从而推动和谐高校的建设,因此,必须寻求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多样化趋向日益明显,本文就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取向出现的新特点,从和谐人生价值观的内涵入手,对和谐人生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构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和谐人生价值观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需要从大学生诚信教育入手,通过对诚信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性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儒学道德心理观念对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密切关系。特别表现在仁恻和诚信这两个范畴上。仁恻之心的贯彻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诚信之心则可以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平衡。总之,儒学道德心理观念对理解党中央“八荣八耻”的指示精神,加快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心理归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相当多的大学生存在道德失范问题。本文列举了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并从心理层面进行了归因分析。大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心理上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心理复杂而多变。如果其心理经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就会失去接受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条件,以致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导致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信用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在当前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堪忧的情况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诚信道德教育体系,培育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道德文化,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诚信道德约束机制是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而在求学、恋爱、人际交往、人格成长和其他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可分为情境性危机、发展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对面临心理危机的大学生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给予支持与帮助,使之逐渐恢复心理平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对此,应结合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和实践,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构建心理危机前的宣传教育预防系统、心理危机应激干预系统和心理危机后干预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刘武军 《百色学院学报》2012,25(3):104-106,116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道德关系和道德秩序,体现着学生现实的道德状况和学校的德育效果。开展大学生道德心理发展特点研究,不仅能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其实效性,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构建目标应该是:在努力、自觉遵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前提下,积极培育创造型道德人格.要坚持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目标的层次化原则、价值取向的社会化原则、构建方法的实践性原则,并通过社会德育功能、学校德育功能的发挥实现当代大学生应然道德人格构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试论和谐班级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已进入和谐社会时期。社会的和谐来自社会内部各子系统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的子系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最佳途径。笔者从和谐的班级内涵剖析着手,分析了和谐班级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和谐班级构建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应按照马列主义的实践观点与发展观点,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务实意识,将构建和谐校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教育思想引导,通过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园保障体系发挥构建和谐校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校在教育管理、师德建设、学生德育等方面存在不和谐的现象.构建和谐高校,离不开道德的导向性、调节性、激励性和辩护性等价值功能.因此,必须增强高校管理中的道德性,实践以德治校的校园和谐理念;必须强化师德意识,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必须增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健康活泼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7.
试论当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引发了社会层面的多重变化 ,也深刻揭示了国民道德素质这一现实问题 ,并孕育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一切人们的道德建设前景。这时 ,审视大学生道德世界现状并不失时机地开展和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 ,就被赋予了深远意义。而大学生的道德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在校园与社会间发育和变异的大学生道德文化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变动性与异化性、虚浮性与躁动性、日趋世俗性与实用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前的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和存在问题。为此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变迁和发展的规律及趋向 ,从中认真剖解他们的道德困惑 ,发现和树立文明良好的道德观念 ,从而努力搞好大学生道德引导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长期忽视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育是高校德育有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个体道德主体性的内在激励是道德修养的最深厚的内在原动力。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育应找准德育的切入点,激发大学生道德需要;遵循德育规律,增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生成的内在激励;营造德育环境,激发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生成的外在认同,从而推进大学生道德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围绕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的内涵进行阐述,分析和谐校园与大学生心理和谐的相互关系,以及大学生心理问题对发展和谐校园的影响,并从重视素质教育、建设校园文化、情话艺术审美、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就业扶困服务资助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们享用到了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等负面问题。对此,要采取措施加强对网络主体行为的监管和规范,全方位、多渠道构建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的机制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