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夏文学是西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以党项为主 ,兼有汉族、回鹘、吐蕃等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是西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更是中国文学园林中的一朵奇葩。从文学比较学的角度来看 ,西夏文学虽然深受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但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贯穿始终的民族精神 ,是西夏文学的灵魂 ,是西夏文学特色中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亚东干文学一方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另一方面,由于处在前苏联多民族文学的文化语境中,它也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化的历时传统与共时语境影响下,东干与俄罗斯战争文学在英雄主义主题、人道主义的叙事视角及悲剧的审美意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同时,东干战争文学又受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教宗教文化与中国回族独特的民族心理的影响,凸显出一些独特的民族精神个性.  相似文献   

3.
阐述“以人为本”,“内圣外王”等儒家基本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产生的广泛深远的影响,认为我国优秀传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主流,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士族高度兴盛并快速发展的时代,其中,陈郡袁氏家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家学门风特征。如思想方面,深受儒家学术影响,在文学创作、行为方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儒家风范。袁氏家族成员多博学好文,著书立说者不绝于史书,在文学、史学及才艺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为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陈郡袁氏世代忠贞,并依赖其渊博的家学、优良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处身立事原则,在众多林立的高门大族之中独树一帜,稳立于东晋南朝政治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近代转型有其特定的现实原因和时代动力,转型过程仍受中国文学的传统影响。古代文学发展的式微与晚清文化语境中的强大变革压力为文学近代性的最初涌起准备了合适的条件。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是社会转型期中国人重新定位价值方向和精神需求的一种反映。但文学形式具有民族性,通常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学传统的特点、民族审美心理的趋向紧密相连。因此,中国近代文学终究无法摆脱中国文学的古代影响,也无法突破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6.
阮籍和陶渊明是魏晋时期前后相映生辉的两位大诗人 ,在他们所创造的风格各异的诗歌中体现出他们与玄学的内在联系。阮籍是一位崇任自然的玄学家 ,陶渊明深受玄学“独化”论的影响 ;玄学性情说使文学进入了一个抒情化、个性化的时代 ,阮、陶在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对性情说的追求和发挥 ;受玄学“言意之辨”的影响 ,阮、陶诗歌创作拓展了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 ;阮诗耻于言酒 ,陶诗津津乐道 ;阮陶代表了玄学发展的基本趋向 :从消极悲观到陶然自得  相似文献   

7.
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精神影响,新时期初期的社会改革文学在很多方面表现出英雄主义气概和浪漫主义色彩。社会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好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社会改革英雄形象,他们具有勇敢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才能,并就此表现出澎湃的政治激情和悲壮美的艺术风格。人物和风格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文学效应,时代特点和局限也很明显。社会改革的深入和文化转型使新时期后的改革文学大受影响,英雄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星光也逐渐黯淡。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主要是受儒家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从先秦时期就已开始形成,并且在后来得到广泛弘扬的人格精神美及道德自觉的崇高价值,在铸造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儒家重视品德修养,讲求道义气节。突出地表现为对个体道德修养和文化生命的重视。儒家讲究“人禽之辨”,“义利之辨”。儒家对人生是充分肯定的,所以很注意保存自己的生命,而且要积极入世孔子对人生的基本看法:“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懦家认为人有七情六欲,要合理引导。人的生活不能仅限于“食色”等本能的物质生活的满足,否则就近于禽兽。人…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是由历史悠久的众多民族组成的。作为民族生活反映的文学,首失产生于并从属于一定的民族,“是民族的精神本性的反映一是那些创造这个本性的历史条件本身的产物”,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民族精神生活的印记”。世界上没有超民族的文学。文学的民族性,是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的美学标准之一。应当重视广西文学民族特色问题的研究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钱穆认为,文化是大群的生活,历史即全部的人生,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固有的价值观念和历史传统,是维系和推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活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包括人文精神、融合精神、历史精神,而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与核心。钱穆向往儒家的精神境界,毕生奉持的也是儒家的立身原则。钱穆一生都具有强烈的文化危机感和高度的文化责任感。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他坚决反对西化论的一味洋化、菲薄固有的偏激之论,提倡怀抱“温情”与“敬意”去体悟历史传统中内在的精神价值,显发我们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慧命”。  相似文献   

11.
辽宁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地区。其文化与中原同出一脉,源远流长。辽宁又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交往中,其风俗文化互相融合,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文化传统。汉民族、满民族、朝鲜民族、蒙古民族等都是长期生活在辽宁地区的极有个性的民族,他们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也创造出许多动人的文学作品。因此,辽宁的文学研究,有着天然丰厚的文化依托和历史生活的基础,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成为辽宁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也是祖国文化的瑰宝之一。辽宁省的文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努尔哈赤在沈阳…  相似文献   

12.
《孟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学的代表作,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值得探究和发扬。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对于当今国人来讲是一种宝贵的精神皈依和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北魏拓跋鲜卑向往汉族文化,然而又惧怕全面汉化;崇尚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又猜忌与压制汉族文人。在这样的文化政策指引下,北魏前期的文人隐藏起自己高超的汉族文化与文学,向低级的拓跋鲜卑文化与文学靠拢,导致北魏前期文坛的萧条。拓跋鲜卑民族文学的原始朴拙、简单质朴、流利顺畅、口语化的特点,正是北魏前期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高度重视文学的社会政治及人格教化功能,认为文学与文人士大夫人格有深层联系,对文学美感的规定和文学美感的人格隐喻性特征也由此而来。同时,受老庄精神影响,逸趣是中国文论基本精神的另一个层面,是人格化旨趣在特殊时代氛围中的非常态。人格化旨趣与逸趣相互依存的特点一直延续到现代文论中。  相似文献   

15.
贵州青岩镇是西部民族地区最为典型的一个宗教多元共存的代表,其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青岩宗教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对青岩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水紫陶是我国四大名陶之一。受建水地区千百年来陶瓷艺术的影响,早期的建水紫陶装饰艺术主要借鉴了青花瓷器的装饰艺术,其后从中国传统文化、当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后又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故其装饰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建水紫陶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开发出更具文化内涵的紫陶工艺品,是促进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今后,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发展应以体现民族文化为主,同时融入现代装饰语言,注重现代人的情感需求,以适应现代艺术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东晋南朝的吴歌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感情生活,其中既有男女相恋的欢喜娇嗔之作,也有女子暗恋男子的相思切切,而表现尤多的是女子失恋后的哀伤。东晋南朝时期的吴歌创作具有明显的吴地地域性特色,集中表现江南边地的意象密集。此外,一部分吴歌的创作明显受到了前代文学的影响。吴歌的产生既是社会风气自发影响的产物,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1)“天人合一”的精神;(2)“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精神。文化精神是相对于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的。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客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自己生活的独特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性格和风貌,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加拿大民族文化拼合精神及其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角度讨论早期加拿大文学作品如何折射和反映了这种精神的形成,从而成为其文学的一种传统。本文认为早期加拿大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对亲英同化政策的怛忧、疑惑、就应该是加拿大民族文化拼合精神在其文学中最早的反映。之后加拿大文作品中日益明显的对二元文化的隐喻阐释,和随后的从多元文化角度对少数民族所遭受到的文化摧残的反思,这些文学艺术探索终于汇成了明显的加拿大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孙犁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色。他的作品呈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对中国文学的优秀民族形式加以借鉴、吸收和创新。另外,孙犁创作的民族化特色还表现在他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