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湘西苗族地区屯田的兴起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清乾嘉苗民起义失败后,统治者在湘西苗族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屯田.屯田、练勇和边墙碉卡结合,成为此后清政府加强对苗区统治的基本方略之一,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湘西苗疆此种“均屯”的起因和土地所有制关系作一初步分析.一、湘西苗疆屯田兴起的原因湘西苗区均屯,乾嘉苗民起义高潮过后,嘉庆元年即开始酝酿,嘉庆二年至五年在几个厅县初步开展,至嘉庆四到八年,苗族人民大起义平息,屯田在湘西凤凰、乾州、  相似文献   

2.
清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湘西及毗邻的黔、川边苗族地区,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苗民反抗斗争,史称“乾嘉起义”。这次起义有数十万苗民投入战斗,席卷湘、黔、川三省十余厅、县,给清朝封建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清廷先后调动七省近二十万大军“进剿”,历经大小百余战,折将损兵,耗费大量物资财力,起义才得以平息。镇压了大规模苗民武装反抗以后,如何吸取经验教训,审时度势,制订和实行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恢复和重建清王朝在“苗疆”的统治秩序,维持并进一步加强对苗民的统治和防范,这是清朝统治者当时所面临的艰巨的任务。而这一任务主要是由傅鼐完成的。本文特就傅鼐的“治苗”政策略加述评。  相似文献   

3.
乾嘉苗民起义后,傅鼐针对苗疆地区社会保障实行指导变迁,以苗疆屯田为主要经济来源,建立苗仓,设立养济院、育婴堂,对民兵发放抚恤金等。这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突破了苗疆地区长期所依赖的血缘性社会保障形式,通过地缘性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从而推动了苗疆地区的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正> 弘治十五年(1502)明朝中央政府即在湖南城步苗区开始实行“改土归流”.距城步苗区“改土归流”140多年的乾嘉苗民起义之后,清政府才对湘西实行“改土归流”;贵州苗区的“改土归流”则是张秀眉领导的咸同起义以后.城步苗区“改土归流”为什么如此之早?它与李再万领导的苗民起义有何关系?结果如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湘黔苗民乾嘉起义以后,清王朝征湘西苗族地区实行了一套“防苗”、“安边”的政策措施,历史上统称之为“屯政”。举办“屯政”,不仅对清王朝镇压苗民反抗,恢复和加强对湘西苗族的统治起了很大作用,而且对整个湘西苗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此缺乏必要的研究,对于当年在湘西举办“屯政”的具体情况若明若暗.有的著述当涉及这一问题时,甚至概念不清,内容混淆,按照某些不确切的报导  相似文献   

6.
经历乾嘉苗民起义的震动之后,清廷转变治理思维,其在军事防控外,实施了多元化的统治策略,文化治理是其中之一。具体表现为其通过加强王朝认同、兴办学校、敕封神灵、发展科举等文化策略治理湘西苗疆。清廷在湘西苗疆实施的文化治理涉及湘西苗疆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渗透于苗民日常生活之中,其改变了湘西苗疆的文化发展脉络,构建了新型社会秩序,深层次地改善了湘西苗疆的民族关系,大大地巩固了清王朝在该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7.
今湘黔川交界地区是苗族聚居地。汉以来 ,由于该地区反抗斗争不断 ,迫使中央王朝不断调整“治苗”政策 ,清朝雍正至嘉庆年间这一问题最为突出 ,清初沿袭明朝在这一地区的土司统治制度 ,雍正年间推行“改土归流” ,实行“以汉治苗” ,进一步加强封建统治 ,促进了苗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由于满汉官吏、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进入苗区 ,任意兼并苗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剥削欺压苗民 ,最终导致了乾嘉苗民大起义。清朝平定起义后统治政策又从“以汉治苗”回到了“以苗治苗”  相似文献   

8.
<正>《治苗论》是傅鼐的代表作,也是清末制定治苗政策的反动理论依据.其社会实践,主要是以傅鼐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对苗族人民的血腥屠杀和反动统治.傅鼐是和琳治苗主张反对派的代表人物.他是浙江山阴县汉人,在湖南苗疆先后任过同知、兵备道员以及“总理苗疆边务”大臣等职.他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反动立场上,总结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征剿苗民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把封建主义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9.
清代嘉庆初年,乾嘉"苗变"被"平息"后,傅鼐等在湘西苗疆全面推行"均田屯防",以此为苗疆治理之核心举措,维系苗疆秩序与稳定,但其"均屯"开展也遇到苗疆部分民众抗阻。清朝政府迅速"勘明"处置,保障湘西苗疆"均屯"全面完成。清代湘西苗疆的均田抗阻案反映了其时苗疆"边地"治理的实际情势、"国家"与"地方"力量互动的真实面相,更表现了苗疆民众逐渐形成一体的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0.
湘西苗族人民的抗屯运动由来已久。1799年傅鼐始议“均田养勇,设卡防苗”。1802年,永绥厅补抽苗族农民龙六生,锄地时掘得在乾嘉起义时,清朝官员散失的两颗关防。遂借机宣扬“神赐爵位”,邀集几寨人民,饮鸡血盟誓,发动武装抗屯斗争。结果虽然被傅鼐领兵镇压,龙六生等苗民领袖被害。但从此起,苗族人民的抗屯斗争,一直延绵不断,直到民国25年冬(1936年元月)的革屯运动,才将延续百余年的“屯制”彻底废除。  相似文献   

11.
清嘉庆年间,统治者把乾嘉苗民起义镇压下去之后,在湘西苗族地区的凤凰厅(今凤凰县)、乾州厅(今吉首市)、永绥厅(今花垣县)、古丈坪厅(今古丈县)、泸溪县、麻阳县和保靖县等厅县推行屯田制度。至民国二十五年,屯田制度结束,历时一百四十余年之久。本文根据史书记载的资料,谈点看法。一、产生屯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 苗疆边墙是明朝统治者在湘西苗区修建的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探讨它的产生、作用和消亡,对帮助我们了解明朝统治者在湘西苗区的政治军事很有价值.一湘西苗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产生边墙的基础,苗民对统治者的强烈反抗是修建边墙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清王朝在乾嘉苗民起义(1795——1806年)后,对湖南苗疆采取了一系列的让步政策,其中有一项关于苗族科举制度的特殊政策,即乡试另编字号取中苗疆士子及苗生。这种按地区按民族分配考生的录取名额,习称“边额”。在此,试对边额之由来、内容、作用及其演绎,作一点考究,以供研究发展苗族地区中、高等教育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乾隆六十年(1795年)至嘉庆十二年(1807年)爆发的湘西、黔东北苗民抗清起义是历史上苗族人民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压迫和封建统治的斗争,前后历时十二载,兵达二十余万,波及湘、黔、川三省六府十三厅,打败七省十八万清兵,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推动了苗疆社会的发展,显示了苗族人民无比强大的威力。乾嘉苗民起义是中国古代被压迫民族反抗民族压迫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上不朽篇章,它永远激励着苗族人民为正义而斗争。值此起义一百九十周年,笔者仅从这次起义提出的口号,进行略述。一“逐客民、复故地。”这是这次苗民起义早期  相似文献   

15.
朱元璋如何治理湘西苗区,笔者根据史书记载,作些探讨。一、笼络利用土司湘西苗区是西南夷的组成部分。汉代,统治者在这里就采用了“以蛮治蛮”的政策。到了南宋嘉泰年间,在湘西苗区的一些地区,选择有智勇为苗民所信服的苗人立为酋长,借补小官,镇抚苗民。土生土长的酋长,既知苗民的风俗习惯,又熟悉苗区实情,统治苗民虽然收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40年代初,湘黔边苗族人民的“跳仙会”起义,是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当时,称为“神兵起义”或“木刀起义”,永绥(今湘西花垣县)一带则叫“麻王运动”。一、“跳仙会”起义的原因 1938年,苗民革屯抗日力量被瓦解后,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苗民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在苗区增收苛捐杂税,四处抓丁派款,垄断食盐贸易,广大苗民过着极其困苦和悲惨的生活。当时,在湘西苗族中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有钱是县长的,有谷子是财主的,有猪羊是队长  相似文献   

17.
清代苗官制对苗族神判权威性合成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疆尊神白帝天王的神判权威性合成要素之一为苗民与日俱增的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观念。乾嘉苗民起义逼令清廷改施“以苗治苗”之策及设置苗官制。苗官对苗族社会生活的直接干预蕴酿并激活了苗民的阶级意识、阶级斗争的新情状,促成了神判权威性的认定。  相似文献   

18.
清朝对湘西苗区的“三防”统治是指驻扎在苗区境内的绿营军、屯军和苗军的军事统治,又简称为“营防”、“屯防”、“苗防”,故叫三防。“三防”统治从清代开始,到民国35年结束。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的史实,略加探讨。一、“三防”的起因清代在湘西苗区实行“三防”统治,有它的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清代吸取明朝治理苗区的经验教训,加强对苗区实行军事统治制度,是它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乾嘉苗民起义加快了民族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嘉苗民起义,是苗族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反抗民族压迫的武装斗争,清王朝曾调集七省十八万军队竭力镇压。乾嘉之战当时确实给苗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从民族发展的大趋势考察,又是这场战争逼使统治者改变治苗方略,从而加快了民族融合步伐,促进了苗族社会的发展。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当她属九黎部落时,最早进入我国的中部地区,曾战胜后向中部推进的炎帝部落。“啄鹿之战”,九黎被联合起来的炎黄两部落击败,于是苗族开始了她那悲剧性的历史:战争一失败一迁徙一开拓,周而复始。澳大利亚史学家格迪斯有这样的评述,“世界上…  相似文献   

20.
清乾隆六十年(1795),在湘黔边境苗族聚居地区,爆发了以石柳邓、吴八月、石三保、吴天半等人为首的苗民起义,史称“乾嘉苗民起义”.清政府派出以大学士、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为首的智抚大吏,亲率数省满、汉官兵,前往镇压.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形成了大批官方文件,包括督、抚、提、镇等统兵大员向皇帝奏报军情及事态发展的“奏折”,及由军机大臣承旨撰拟、由皇帝亲定的“上谕”。清制,每当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之后,皆由方略馆对上述奏折、上谕,经过选择、删改、润色,按照奏折“朱批”的日期顺序编纂成书,称为“纪略”或“方略”,以记其始末.清政府在镇压乾嘉苗民起义之后,亦循例编成《钦定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