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到周末就长时间赖在被窝里的、觉得连续上了几天班就苦大仇深疯狂补觉的,统统注意啦!打破作息规律恶补睡眠不一定能消除疲劳,而且有研究表明,睡眠过多还可能会影响健康和智力哦。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6,(18)
睡眠是每个人、每天都经历的人体不可或缺的生命需要。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但是,失眼、睡眠质量不高长期困扰着部分人群。前两年就有被媒体炒得轰轰烈烈的葛优失眠靠吃药、崔永元得了抑郁症睡不着觉的消息。可见睡眠是每个人生命中必须满足的一种绝对需要。科学家发现,健康人能忍受饥饿长达3星期之久,但只要缺觉3昼夜,人就会变得坐立不安、记忆力减退,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一些错觉和幻觉。《睡眠养生》是中国社会出版社推出的“养生”系列丛书之一,该书全面介绍了失眠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治疗失眠等各种睡眠知识。在此,希望广大读者重视睡眠疾病,做到早治早防,享受健康睡眠。  相似文献   

3.
很多老年人都存在睡眠不好的情况,经常是躺在床上辗转睡不着觉,这肯定会影响老人的健康,所以他们白天会多次补充睡眠。但是,过分贪睡同样不利于身心健康。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科邹继红副主任医师指出,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里,很多人将“睡了一觉”的“觉”和“睡觉”的“觉”混为一谈,认为这两个“觉”的意义和功能是一致的。其实不然。复合词“睡觉”表示进入睡眠状态,整个词由“睡”单独表意,“觉”没有明确具体的意思,它主要起音节陪衬的作用。而“睡了一觉”的“觉”则不同,它是一个动量词,与其前的数词一起,具有计算动作次数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增 《山西老年》2012,(6):58-58
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测试了100名45岁~80岁人的睡眠情况后发现,失眠对人有着长期的影响。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的人,年老更易患上老年痴呆症。研究过程中,大多数人8个小时的睡眠实际只有6.5小时,因为在夜间通常会中途醒来,睡眠中断。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每小时醒来5次以上,大脑就会有淀粉样蛋白斑积聚,并随着年龄增大,慢慢导致痴呆症。研究还发现,睡眠效率低的人也易患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6.
张大爷最近几个月来出现失眠、多梦、易醒等情况,他没怎么在乎,觉“得老人觉少”是理所当然的事。可医生却告诫说,老人觉少并不是自然规律,当心其中隐藏疾病危害。老人出现失眠、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复杂。离休、退休等社会因素会导致老人生活发生变化,也会对一些老人  相似文献   

7.
程兴 《人力资源管理》2014,(10):149-149
毫无缘由地心烦意乱、食欲不振、睡不着觉……很多时候,这些不良感受似乎找不到背后的原因,但隐藏的伤痛会恶化你的生活质量,甚至让你患上“微笑抑郁症”。近日,美国“女性地带”网站提供了治愈隐藏伤痛的5招。  相似文献   

8.
几百万年前,仙人掌浑身滑溜溜的,不长刺,也不开花,而且生活条件优越,是生活在大森林里的,但是后来……那是盛夏的一天,与森林王国向来“井水不犯河水”的沙漠王国派来一名友好使者——骆驼先生,朝见森林国王。小动物、植物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位“天外来客”。森林国王彬彬有礼地说:“请问骆驼先生,你千里迢迢到本国有何贵干?”骆驼深情地鞠了一躬,说道:“尊敬的国王,我是代表整个沙漠王国来求您一件事的。”“哦,什么事?”“事情是这样的,”骆驼慢条斯理地说起来,“由于本国气候环境恶劣,所以目前没有一株植物到我国安家落户,我国国王希望贵国…  相似文献   

9.
十笑重生     
阿剑 《社区》2002,(20):59-59
上医院看病,花钱买回一大堆药,未服几次病已经好了,剩下的药当然舍不得丢,放在那儿备家中“不时之需”。倘若一年甚至两年过去,这些药也没能派上用场,过期失效只好扔掉,便觉十分可惜。如果在此期间家中有人病了,还真用上了这些药,便觉欣慰,感到物尽其用了。其实,你更应该为最终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常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成大曾经讲过一则寓言故事:一只老骆驼有一次穿越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归来后,同伴们争相请它介绍经验。老骆驼平静地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经验可讲,我只是认准目标、耐着性子,一步一步地朝前走而已。  相似文献   

11.
有些人做完家务活后,身体时常感到精疲力尽、腰酸背痛、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这在医学上称作“家务疲劳症”。 做家务活怎么会引起疲劳呢?有关专家研究指出,从事单调乏味的工作,机械地重复同一动作的人,会得一种“单调综合病症”。单调是一种心理活动减弱的特殊状态,它的特有症状与一个人从不睡眠转向睡眠状态时所出现的症状相似:神经系统与肌肉紧张程度减低,身体组织中氧气和能量消耗减少,心脏活动减弱,这时就容易出现疲劳。另外,生理学家还发现,单调的家务劳动还会产生心理上的厌烦,使人注意力不集中,  相似文献   

12.
问题之所在我曾写过一篇以《元朝秘史》为题材的文章,谈论蒙古的狗(见文献6)。那篇文章论述了蒙古人对狗的复杂认识。这种认识含有嫌恶与喜爱、赞美与厌弃交织的感情——一种意味深长的态度。从狗在牧场上所处的位置也能清楚地看出这种态度的矛盾性。实际上,人们甚至连狗和人类的游牧经济究竟有多大关系,或者说狗在“家畜”这一范畴中,究竟能够参与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还没有搞清楚。众所周知,蒙古人在称呼家畜时,通常有所谓“四畜”或“五畜”的说法。其中包括马、绵羊、牛、骆驼、(山羊),而狗不算在内。据后藤富男说,由于狗“不是饲养对象,……不是直接生活资料的仰仗对象,也不是畜牧劳动的对象”,因而  相似文献   

13.
高校也应建立奖励制度周言恭一工资分配中的奖金,是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建立的工资的补充形式,是用货币形式支付的超额劳动的报酬。奖金可以弥补计时工资甚至计件工资在分配方面的不足。因为等级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等计时工资,难以反映同类同级的工作人员由于思想觉...  相似文献   

14.
语境诗学将“语境”作为文学理论的本体范畴、元话语和先验结构,重新反思文论体系的基础概念和理论观念。其自身作为一种诗学话语具有批判哲学、后批判哲学和“后理论”的理论品性:语境诗学是一种“反思型”文学理论,既重视主观概念和理论对经验事实的整合和同化,又对文学的经验事实动态性地开放;语境诗学是一种“默会性”的理论话语,它关注文学的言说和未言说、“焦点觉知”和“附属觉知”之间的意义互动关系。文学语境带有“原初自明性”的默会性,也即“内居”于世界之中,而非超然世界之外地思考世界;在“后理论”思潮之中,文学理论开始拒斥“大理论”或“宏大叙事”,强调以小理论化或者“语境化”的理论进路面对文学现象。语境诗学关注文学事实或文学作品的“具体性”,以及文学自身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网络聊天中广泛地使用语气词,除了普通话中规范的语气用词外,一些具有方言特色的语气词如“撒”、“哈”、“咧”、“啵”也进入了网络聊天语言中。本文讨论“撒”、“哈”、“咧”、“啵”在聊天语篇中的语用共性。根据语料发现,网络聊天通常语句很短,“撒”、“哈”、“咧”、“啵”不仅可以增强聊天者文字聊天的语气,弥补短语句情感表达的不足,还在会话语篇中起到话语标记语的作用,使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16.
<正> 新版《辞海》收录了很多成语,为成语的溯源与明流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有些成语尚缺书证,需要补充。本文试举六条成语为例,并为补充定型式书证如下: 【安之若素】可补引《曾同藩未刊信稿·复李小泉观察》:“凡风波之来,静以待之,从容捩柁,涉险不惊,东征局初开,浮议沸腾,几至停歇,今则安之若素,且觉事事应手。”【繁文缛节】可补引明代祁彪佳《祁彪佳集·石雨大师语录序》:“犹越人安于断发文身,见章甫玉帛而讥其为繁文缛节耳。”【化险为夷】可补引《曾国  相似文献   

17.
张仁庆 《社区》2008,(30):33-36
人到中年的吴先生近日总睡不好觉,便到邻居张大夫家讨要治疗失眠的良方。吴先生说:"这些日子,我常睡不好觉,要么是睡不实、睡得很浅,要么是睡一会儿就会醒,醒来后又很难再入睡,早晨起床后,头总是昏沉沉的。我也去医院看过了,药也吃过了,但就是治不好,我不能老这么下去。"他问张大夫:"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治睡眠不好?"正说着,邻居小梅来张大夫家串门,见两人正在说失眠的事,便很有同感地说:"我只要有一天睡好了觉,第二天就会失眠。"张大夫对二人说,失眠对健康来说可是大事,但并非不能治。首先,你得先弄清楚什么是睡眠。  相似文献   

18.
进补,人们一般习惯于冬季,即所谓“冬令进补”。那么,夏令要进补吗?实际上,夏令进补很重要。 虚则补之是中医治疗大法之一,用现代医学的观点解释,就是补充能量和营养物质,修复组织和增强功能。夏天,由于日长夜短,睡眠休息时间相对减少,再加上天气炎热,出汗多,体力消耗比其它季节要大。而消化功能大多有所降低,进食减少,所以一般到了夏天,就出现了补充进人体的营养物质少、消耗的营养物质多的情况,许多人会显得消瘦起来,人的体质都有所下降,出现“无病三分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项最新研究认为:睡眠不足会导致男人睾酮水平下降。 马塞诸塞州布莱顿睡眠健康中心内科主任、前美国睡眠医学协会主席劳伦斯&#183;艾普斯坦指出:“你会感到惊奇,睡眠可以影响荷尔蒙的分泌,还可以影响我们认为跟老化有关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第一次见到溥杰先生是在电视里。那是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什么内容的专题片,已经记得不十分清楚了。只记得片子的末尾,摄录者请溥杰先生谈谈自己的个人生活情趣,溥老满含爱意地指了指院子里欢蹦乱跳的数只小猫,说自己特别喜爱饲养小猫,而且还愿意把自己养的小猫送给“讨猫”的人。末了,溥老还幽默地补充了一句:“广东人跟我要猫,我可从来不给,因为广东人会把猫肉当成美味佳肴给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