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诸两宋词坛,咏物一体至南宋始盛.清蒋敦复云:“唐、五代、北宋人不甚咏物,南渡诸公有之。”在李清照之前,张先、晏几道、王安石、苏轼、周邦彦等人都有咏物之作,且不乏佳构,但他们缺乏自觉的咏物意识,在他们的作品中咏物之作数量也不多。而在李清照的《漱玉词》中,咏物词占了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咏物诗歌有悠久的传统,诗人寓情于物,通过咏物表现自己的理想、感情,如屈原的《桔诵》、骆宾王的《咏蝉》等,词出现后,咏物仍是传统题材,敦煌曲子词中就有咏剑词等.但到末初,词用来娱宾遣兴,咏物词多寄托男女爱情,或者用来描摩物态,内容狭小,缺乏深刻的社会意义.北宋的咏物词到苏轼才以成熟的面目出现.苏轼咏物词数量不多,只有二十几首,但大多有寄托,有较深刻的社会内容.他的几首著  相似文献   

3.
咏物词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呈现出含蓄、委婉、朦胧、隽永的风格和盎然的意趣,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对苏轼咏物词咏物对象的情感化审美特征的分析,总结出苏轼咏物词的特点:文如其人,个性鲜明,形神兼备,富有寄托。苏轼对咏物词审美领域的开拓之功,形成了咏物词的发展特眨-对后世咏物词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轼晚年所赋《水龙吟·咏杨花》词,是苏词中与众不同、值得注意的一首。本文认为,此词在艺术上以咏物拟人的形式,寄托了苏轼对自己的身世和家国、时代的感慨,反映了北宋中下叶士大夫阶级忧患、矛盾的时代意识。此词的婉约笔调,与其它苏词的豪放风格,都折射着这种矛盾的时代意识。  相似文献   

5.
唐、五代词,全属小令;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人,所作也几乎全是小令。到晏几道时,北宋词坛已经活跃着以铺陈长调著称的柳永和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的苏轼等大家。与其说:“晏几道只倾心于小令的创作而置慢词这一新体形式于不顾,这不能说是他创  相似文献   

6.
史达祖(梅溪)是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其咏物词历来享有盛誉。解读史达祖全部咏物词可以发现,其咏物词以体物为主,与柳永、苏轼相近,而与周邦彦、姜夔貌同实异。从内容来看,其大多数咏物词没有太深刻的寄托,只有部分作品寄寓了较深刻的情志内涵,少数作品则具有富于理趣的特点。给梅溪咏物词带来声誉的是其“凝情观物式”的创作姿态及其精湛圆熟的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宋词中的名篇 ,但是从前却很少有人对这首词的系年、本事、写意和寄托等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探讨。而本文则认为苏轼这首咏物词当作于元丰三年五月之前 ,词旨在针砭时政、哀国忧世 ,并且在表现方法上继承了古代诗词寄托的传统 ,进而充分肯定了这首词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咏物词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中有十余篇咏物词,不可忽略。一方面因为它们差不多占了词人作品的五分之一,另一方面因为它们确有其独到的艺术成就。在李清照之前,“北宋词人,不甚咏物”(《芬陀利室词话》)。从曼殊、晏几道到秦观、黄庭坚,词作中吹物极少;贺铸虽有咏物的名句,却难寻其咏物佳篇;欧阳修虽写有不少咏物诗,温词中却咏物较少。柳永《乐章集》近二百首词中,咏物词不足十篇,比例相当小,且咏物之篇不及言情之作细腻动人。苏武和周邦彦抱有一二咏物名篇,但不少作品与所咏之物相去太远,失之大散。李清照的咏物词,无论就其数量比…  相似文献   

9.
苏轼在文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开创,这种拓新精神同样体现在他对咏物词的创作中。苏轼的咏物词在继承传统之外,还将自己的身世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注入其中,开创了咏物词的新局面,不仅丰富了咏物词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宋代宗室词人赵长卿有词339首,在《全宋词》当中数量位居第5。词学专家许伯卿先生认为赵长卿词没有谈论的价值,学者夏玲女士在总体上也忽视赵长卿词的寄托。其实赵长卿词特别是咏物词有谈论的价值,不但有寄托,而且寄托着一种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沉的沧桑感慨,并且两者是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因此值得深入研究。南渡宗室词人赵长卿在南宋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倾向于主战派。赵长卿词寄托的写法是受“东坡词”影响,而寄托最突出的,是他的咏梅词,其中《探春令·赏梅十首》达到高峰,咏物拟人混为一体,寄托了历尽艰辛而不屈不挠的国家精神和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1.
咏物之作自古有之 ,在北宋词人周邦彦以词咏物取得极高艺术成就的基础上 ,南宋词人姜夔独辟蹊径 ,自成一家 ,其咏物词在意境创造、结构安排、创作风格和运用典故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 ,将咏物词的创作推向又一高峰  相似文献   

12.
蒋景祁的咏物词不同于堆砌用典的方物志,而是继承了《乐府补题》比物类志的传统;不追求体物入微,而是咏物中微有个人情思寄托;不同于浙西派的空洞堆砌,追求典雅而富有机趣。蒋词对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咏物词既有所借鉴,又有意修正,体现了蒋景祁以创作实绩规矩词坛走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苏轼是同时代文人中创作咏物词最多的一人。他冲破“词为艳科”的藩篱,第一个在咏物词中抒写政治、身世和性格,开拓了词的意境.为后世提供了咏物词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从抒情范式上看,李清照词与苏轼词有着更深层的密切联系。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在其发展演进历程中,形成了两种抒情范式,即温庭筠开创的“花间范式”和苏轼建立的“东坡范式”。李清照抒情的自我化、个性化与具体化、纪实化都是禀承“东坡范式”,秦观、周邦彦词则是传承“花间范式”而加以发展深化。李清照词与秦、周词的抒情范式实有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15.
清初阳羡宗主陈维崧的咏物词数量较多,且形成独特风格,在咏物词史上有所开拓.在理论倾向上,陈维崧推崇豪放风格和比兴寄托手法;在创作上,陈维崧兼具多种风格,而以小令体制创作的豪放风格咏物词为其胜场所在.这和他率性为词、无心寄托的创作态度有关,但也直接导致其咏物词沉郁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论咏物词的历史流程及艺术特色方晓红咏物词“雏形”形成于唐、五代,成熟完善于宋代,及至清代。各代之间虽然一脉相承,毕竟都烙着各自时代的痕迹,显示了各自的特点,这些痕迹与特点构筑了咏物词的发展历史。咏物词比之咏物诗更接近作者的感情世界。通过绵延千年的咏物...  相似文献   

17.
"本色论"是中国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晚唐五代是"本色论"的奠基期,集中表现为"词为艳科"。北宋是"本色论"的争鸣期,表现为以苏轼为代表的"自是一家"之论与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别是一家"之论两条线索的争鸣。南宋是"本色论"的补充发展期,王灼、胡寅的"情性论"是对苏轼"以诗为词"论的发展,张炎的"雅正""清空"是对李清照"别是一家"论的发展。唐宋词论中的"本色论"是两条线索的不断争鸣、融合。  相似文献   

18.
现存三百多首苏轼词,竟有不少题旨众说纷法;这些题旨歧义较大的词,几乎是清一色的咏物词。为什么咏物词会产生审美客体的一题多解呢?这便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不少咏物诗词蕴涵谜趣.根据它们咏物时对"形"与"神"侧重点之不同,可分为三大类.而咏物是否有寄托,则需顺应自然,不必强求.要做到咏物而有谜趣,其共同之处是必须"避题".  相似文献   

20.
咏物词“雏形”形成于唐、五代,成熟完善于宋代,及至清代。各代之间虽然一脉相承,毕竟都烙着各自时代的痕迹,显示了各自的特点,这些痕迹与特点构筑了咏物词的发展历史。咏物词比之咏物诗更接近作者的感情世界。通过绵延千年的咏物词,可以看到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看到古代词人对于美好事物所倾注的热情,以及对美的鉴赏力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