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对比“一致式”与“隐喻式”的语言特征,从多个角度分析形成“隐喻式”、“一致式”的形成原因,认为语法隐喻现象是导致语义理解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语法隐喻的教学,培养学习者的隐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验明语法隐喻与英语语篇理解的关系,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语篇阅读理解测试,检测受试阅读语法隐喻含量不同的英语语篇的效率,对比三组阅读成绩,分析语法隐喻与语篇理解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隐喻式语篇和各种隐喻式的接受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语法隐喻会加大语篇理解的难度;读者的英语水平越低越难接受隐喻式语篇;读者对不同隐喻式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笔者认为学习并掌握隐喻式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3.
语法隐喻理论从英语语法层面分析语言的隐喻化现象,为隐喻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名词化隐喻是构建语法隐喻的最有力手段,它使动词或形容词转换为名词形式,并具有双重语义特征。名词化隐喻在商务英语信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信函更加简洁、正式、客观,衔接更加连贯合理。掌握名词化隐喻有助于对商务英语语篇的理解、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家M.A.K.Halliday指出,语言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一致式和非一致式,并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语法隐喻。在翻译实践中,语法隐喻能为译者在目标语系统中语言形式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英语语言自身的语法隐喻现象,透视汉译英过程中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对接。  相似文献   

5.
系统功能语法的迅速发展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语法隐喻理论的提出丰富了传统的隐喻理论。语法隐喻广泛存在于科技语篇中,具有组织概念系统、重构经验、衔接和展开语篇等功能。本文分析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应用,并探索其在科技语言学习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下,人们一般认为科技英语以"白描式"的语言来记述科学发现,很少有人会将隐喻与科技英语联系起来。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科技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语法隐喻现象。语法隐喻的作用渗入到了科技语篇的各个层次,如词汇语法层面和篇章层面。因此,从语言学角度解构科技语篇成为了研究科技英语教学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隐喻普遍性表明对隐喻的掌握在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功能语言学理论范畴内,语言发展涉及三个方面:即语言种系发生(phylogenesis)、个体发生(ontogenesis)、语篇发生(logogenesis)。语言的个体发生涉及个体的语言发展情况,反映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直白式到隐喻式的语言发展规律。由于语言的隐喻性,语言学习者学会使用隐喻表达的能力以及理解隐喻的能力通常被看成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标志。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方式。从语言个体发生的角度来探究语言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发展规律,有望挖掘出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语法隐喻不同于词汇隐喻和认知隐喻,语法隐喻可在语篇的概念、人际及语篇层面上实现。语法隐喻本质上是人类基于认知水平对因语篇内语法形式的变化而引起的功能意义转移的建构过程。在不同的语境环境下,需要有不同的语言运用。在语言教学中融入语法隐喻理论,通过学习语法隐喻理论,今后对科技文献的写作及元语言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隐喻认知理论对基本范畴词汇的构词及多义现象作了分析和解释,将此理论引入汉语词汇教学,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开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象似性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言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减小记忆的难度。运用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能够激活学生的认知世界知识,有助于学生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从而提高生成、理解语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英语科技文体的语法隐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法隐喻在英语语篇中被大量使用 ,但是在不同的文体和语域 ,语法隐喻出现的形式和所体现的功能各有不同。本文分析了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现象 ,解释了不同隐喻现象出现或不出现的原因 ,进而说明科技语篇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把人类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成若干个过程,如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等,并认为各个过程之间的转化是隐喻的。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语言表达形式可分为一致式(Congruent Form)和隐喻式(Metaphorical Form)两种,并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翻译中,有时为了避免语言的单调,我们往往采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丰富表达,或者为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思维表达习惯和文体特点的需要,往往采用隐喻式来代替一致式,其中包括一个过程转化为另一个过程。作者认为,语法隐喻能为译者在目标语系统中语言形式的选择上提供理论解释,并通过实例来探讨语法隐喻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名词化和语言习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名词化作为一种隐喻的手段在语篇中的作用 ;并分析了名词化同人们认识世界过程的关系。由于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生有一个概念重构的过程 ,名词化现象将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同时 ,学生具备运用名词化的能力反映了学生英语习得中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语言中的隐喻反映了人类思维的隐喻性。隐喻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对语法隐喻,人们有多种研究和界定方法。由韩礼德的语法隐喻观可以推出,语法隐喻是这种概念域之间的映合在句法结构上的不一致性体现。意义渗透到语法结构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语法隐喻体现了语义和语法关系之间的转化。把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结合起来能更好地理解语法隐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语篇中,语法隐喻的运用常常能形成一种"失协",从而产生文体价值。在人物对话中,由于地位、关系、角色和环境等因素,在话语的情态和意态方面常常出现非一致的表达语式。该文通过文本分析,认为人际隐喻有助于挖掘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认为反问句作为句法修辞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在表达一种观点,因而反问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隐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自1976年Halliday首次提出"语法隐喻"概念以来,语法隐喻成为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但是,现有的研究没有很好地解决语法隐喻的发展、分类、产生机制及其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语法隐喻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分类应当采用语言功能和语言层次结合的综合模式。语法隐喻的产生机制是小句表征方式之间或内部的映射和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语法隐喻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是相同的语言现象,它们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语法隐喻理论为现代隐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根据语法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隐喻理论,探讨了概念语法隐喻对认知理解的影响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韩礼德的语法隐喻模式,提出语法隐喻与人的认知发展和范畴化高度相关,代表了认知发展的更高阶段。语法隐喻在阅读中可以起到加强认知效果的作用,因此在英文写作中引入语法隐喻的概念可以指导英文写作,提高英文写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语法隐喻率先是由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主要是指用一种语法手段来代替另一种语法手段来表达某一既定意义的语言现象,所以韩礼德(1994)将语法隐喻称为"相同的所指,不同的能指"。语法隐喻系统内呈现了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三大形式。为了更好地阐明和解读语法隐喻的价值,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基于其中的心理扫描过程,原型理论和象似性来研究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现象(只涉及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以期揭示它的认知理据和发挥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从语法隐喻视角来分析英汉法律互译,认为语法隐喻在法律语体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法律汉语英译过程中,对隐喻式的选择代表着一种语义选择,经过语法隐喻化后的译文与一致式译文相比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更为客观、精确、简洁地传递法律信息,有效实现目的语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在法律英语汉译过程中,译者则需要将隐喻式表达"拆卸"为一致表达式以便充分理解原文中语法隐喻的深层意义,使译文不仅准确表达出原文语义而且也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