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就是力量”是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的一句名言,也是培根在他的全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坚持的一条信念。培根正是要通过对知识的追求、对知识力量的开拓和推崇,来达到振兴科学、促进生产和改造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哲学史界对弗兰西斯·培根的认识论、归纳法以及关于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等主要问题研究的较多,但对培根的“人就是人的上帝”这一重要命题却很少有文章涉及。本文试对其探讨和评述。 (一) 关于人的地位、人的评价问题在西方哲学史上,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在漫长的中世纪,宗教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它极力抬高神,贬低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先揭示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培根名言的出典语境,并依此语境又把它解读为"知识就是能力"。同时,通过对培根时代科学不发达状况的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培根不可能在当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样具有超前意识的命题。即使把这个命题改读为"知识就是权力",也仍与培根本人的宗教观相冲突。相比之下,反而是把培根名言误读为"知识就是力量"最为合理。总之,三解培根名言旨在印证解释学关于"误读"有其正面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自从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人们都大加赞赏,积极响应,使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不再将这一思想的正面影响展开论述,而就这一思想隐含的理性内部的分裂、对抗,形成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人的全面发展和"单向度的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对立作一分析和考察,寻找弥合理性分裂、对抗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知识无力感”只是短暂阵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节期间,《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疯传。对于返乡笔记引发的争议,作者王磊光回应道,自己从未说过读书无用,只是强调知识的无力感。“本来读书出来是应该有所为的,但是回到家乡却不能做什么”。“知识就是力量”,弗朗西斯·培根的这句名言很多人都觉得颠扑不破。因为它道出了知识对于命运和人生的作用,一个人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注定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化茧成蝶,实现自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是由培根提出来的,在科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弗·培根的思想既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提供舆论工具,又为资产阶级发展生产提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论尼采的道德摧毁与重建道德朱进东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继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之后,康德力主“德性就是力量”。而尼采对道德的检查,表明他与批判哲学在道德领域存有难以跨越的峡谷。尼采对基督教道德体系的缕析,展露了颓废和上帝之死这一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8.
浅谈“资本输出”赵秀玲“对于以垄断占有统治地位的现代资本主义,它的特征是资本输出”,这是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的一句名言。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着对列宁这句话的误解,在我们的思维中便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公式;资本输出就是帝国主义,就是侵略。于是,人们谈虎色...  相似文献   

9.
弗兰西斯·培根作为欧洲近代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十分重视认识方法问题。他在哲学方面,给自己提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代“提供更可靠和更稳当”的认识方法上的“指导”。《新工具》的写作就是培根在方法论上做出杰出贡献的光辉纪录。然而,对于培根的方法论却存在一个如何评价的问题。这里所说的“评价”,是指从总体上看培根的方法论究竟有些什么缺陷或不足之处。我国过去出版的有关欧洲哲学史的论著对此大体有两种见解:一是在不否认培根对演绎法的认识作用的前提下,认为培根“强调了归纳法而忽视了演绎法的作用”;二是认为培根完全否认演绎法的认识作用,说培根“片面抬高归纳法,贬低演绎法,认为归纳法是求得知识的唯一方法”,或认为培根把归纳法看作“唯一的科学方法”。对于这两种看法,我以为前一种较可取,但需要加以具体说明和补充。至于第二种看法,则是同事实相违的。下面我想先就第二种提出商榷意见,然后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培根的科学史地位与他的哲学史地位相比实存着显著方差,其“知识权力说”的断制和经验归纳科学方法的确切寓义与价值所指亦未被学界清晰细化过。我们的努力在于以培根所处时代的“文化生态”为衬托,通过对《工具论》等相关文本的深度解读,从知识与权力归于“一”、知识权力的历史依据、“德性力量”以及知识类别与权力效能等视角描画出“知识权力说”的思想原像,并就其“经验原则”与科学方法之真髓进行了新的提炼。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通过改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提出了“爱欲解放论”。这一理论不仅在西方社会,而且在我们国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不少人把它理解成一种主张“放纵性欲”的理论。其实,这是误解。本文根据马尔库塞提出“爱欲解放论”的主要著作——《爱欲与文明》中的论述,对它作出介绍和剖析。“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马尔库塞认为,精神分析学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学,而且是一种哲学,其主要哲学价值在于向人们揭示了人的心理结构的秘密,并由此在一种新的的意义上规定了人的本质。他的《爱欲与文明》一书的副标题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哲学探究”,所谓“哲学探究”,就是通过剖析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提炼”出人的本质是“爱欲”的思想。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他在有意识的思维活动的底部,发现了一个一直被人忽视的“无意识”领域。  相似文献   

12.
台湾作家李敖日前又有惊人之语,他计划推出一本《李敖写真集》,并在写真集中刊登他50岁以后的裸照。这恐怕真是“万女丛中一点男”了。 一提起“写真”,人们眼前立即就会出现展露胴体的靓女,她们正笑呵呵地挤眉弄眼呢。写真集其实就是港台一些想跻身娱乐圈的青春女性的“作业”——以颇具挑逗性的照片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知识型团队及其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总是会想起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本文研究的是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知识型团队"建设的一些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经指出,概念的混淆妨碍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扰乱人们的理智,培根把这称之为“市场假相”。培根认为,由于概念本身的混乱,“它使一切陷于混乱,并且使人陷于无数空洞的争辩和无聊的幻想。”当前在认识论中,“感性认识”概念和“理性认识”概念各自有着多种涵义,造成了关于它们辩证联系论述的混乱和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15.
培根的“新工具”以“假象学说”为前提,主张一种循序渐进的研究过程,对大量的事实进行合理的归纳,以此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但是,培根在科学领域的失败说明他的自然哲学原则及他制定的科学发现的方法有欠缺之处,主要是由于对经验的过分执着导致对知识的客观性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追求,从而忽视了对人的认识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他明确地指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力量——“文化力”。邓小平也在这样的意义上阐述过“文化力”。他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他还说过:“要懂得些中国的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围城》不像古代小说那样,明显引用他书材料,但是这并不表明《围城》没有使用他书的材料.其实钱钟书先生《围城》中大量的名言隽句都是借用古代经史子集或外国典籍中的材料加以生发的,只不过由于作家的艺术手法非常高妙,让人不易察觉罢了.《围城》的本事大致是采用“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化用而成.  相似文献   

18.
释“悳”     
鲁迅先生在他的《名人和名言》中曾写了如下的一段话: 还有江亢虎博士,……谈到小学,说“‘德’之古字为‘悳’,从‘直’从‘心’,‘直’即直觉之意”,却真不知道悖到那里去了,他竟连那上半并不是曲直的直字这一点都不明白。这种解释,却须听太炎先生了。(鲁迅:《名人和名言》) 一九七二年底,我的一位朋友给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作注,要我帮他解决一下有关“悳”字的形义问题。他既问道于盲,我则义不容辞。曾先后给他写了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  相似文献   

19.
不知道延续多少年了,有些人不仅自己在“糊涂”,而且还积极鼓吹别人“糊涂”,不管是大的原则问题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统统都应该“糊涂”,以为“糊涂”就是“聪明”,行之必有好处,且好处多多。恰恰相反,笔者的观点是,我们不应该“糊涂”,而要清醒,至少在大事上要清醒。如果大事也“糊涂”,没有是非,黑白不分,那他就是个不讲原则的人,不是明白人,而是心灵被污染的人,这样做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有的人崇尚郑板桥的墨宝“难得糊涂”,却没有理解郑板桥的本意。作为一句哲理名言,郑板桥的用意在于劝导人们不必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遇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很多,人们经常引用的有两段话。一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说“生产生活也就是类的生活。这是创造生命的生活。生活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它的类的特性,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与此有关的是马克思在批评费尔巴哈对人的看法的时候,指出他把人只看作“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这里所谈到的“自由自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