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居民个人购买商品房的数量在快速增加,但由于购买者普遍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开发商在预售经营中存在诸多缺乏规范的问题,致使商品房在预售过程中经常出现纠纷.针对商品房预售过程中出现的几个热点问题,如不可抗力的确认,商品房销售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确认,商品房预售之预告登记手续的办理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规范商品房预售经营,消除预售商品房纠纷的相关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预售商品房交易量的上升,预售商品房广告方面的纠纷也在增多。要依法严格规定广告宣传的内容,将广告内容定位为“最低义务”,对广告主采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惩处力度,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促使预售商品房广告在规范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商品房预售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商品房预售制度予以了确认,但只是一般性的规定。本文对商品房预售的条件和程序、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法律性质和特征及主要条款内容、预售商品房抵押的条件和范围及抵押权的实现等问题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预售商品房交易量的上升,预售商品房广告方面的纠纷也在增多。通过研究预售商品房广告的法律性质和内容,提出风险防范建议:要依法严格规定广告宣传的内容,将广告内容定位为"最低义务",对广告主采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惩处力度,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促使预售商品房广告在规范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预售商品房合同中因情势变更导致显失公平而发生的纠纷日渐增多,而法律规定相对滞后,纠纷的处理缺乏依据。本文从我国情势变更原则的立法现状入手,对预售商品房合同中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适用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这一原则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预售商品房转让行为的法律性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预售商品房转让 ,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实中 ,大量存在预售商品房转让合同纠纷。通过探讨预售商品房转让行为的法律性质 ,得出预售商品房转让行为为债权行为 ,旨在解决一些复杂的房地产纠纷  相似文献   

7.
从司法实务的角度探讨和研究以抵押贷款为付款方式的商品房预售中所涉及的预、现售行为的法律界定举证责任承担,以及贷款银行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诉讼地位、抵押贷款的法律属性及是否适用增加一倍赔偿罚则等问题,有助于商品房预售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商品房预售制度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分析了商品房预售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条件,在当前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主要在于监管的缺位。因此,应该加强对该制度实施过程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预售商品房按揭的法律属性应理解为一种具有准抵押性质的担保,在预售商品房未建成前,受贷银行作为按揭权人所享有的只是一种准抵押权。预售商品房按揭的条件应包括主从合同均合法有效;合同形式必须合法;应进行公示登记。应加紧进行预售商品房按揭的立法;也可将现有法律法规延伸拓宽,借鉴国外预售商品房按揭的成熟经验,就目前关于实践中如何认定预售商品房按揭合同效力的问题、关于购房人有关还贷的法律问题、关于委托代销商品房中按揭的问题作出规范预售商品房按揭的全国性统一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保护商品房预售过程中预购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依法有序健康发展,在商品房预售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政府监管行为,完善商品房信息公开制度,引入开发商信用评级管理系统,通过增强信息透明度来加强社会监督。同时,通过法律强制规定预售登记备案行为的预告性,赋予预售商品房准物权效力,使预购人的物权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只有从行政管理及法律角度不断完善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维护正常的房地产开发秩序,最终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期房买卖的特殊风险起因于作为标的物的商品房的不确定性。在目前房地产纠纷案件中,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商品房预售制度相对于融资成本高、资金周转期长的现房销售模式,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为使楼市能保持健康发展,现行预售制度应该重新架构:加强实名制购房管理,在预售中限制商业炒作;建立房屋预售的市场准入制度、信用制度及风险基金;建立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经租房"是我国典型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建国初期,国家制定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私有住房由国家统一经租给无房户使用,并支付适当租金。因当时国家政策未明确"经租房"权属是否转移,这导致当前在法院、土地管理部门以及"经租房"主之间出现了权属之争。鉴于司法机关普遍采取回避态度,而行政机关又囿于角色和地位的局限而难有作为,国家应当采取政治解决途径,为"经租房"主提供合理的诉求渠道,有针对性地考量,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商品房预售在我国商品房买卖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尚不完善,对此学界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首先从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概念、客体、法律属性、要件等方面做了解析,对其存在的合理性作了分析,并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立法建议,使预购方对转让的期房引起足够重视,以维护预购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市场日趋活跃,但随之而来的大量商品房买卖纠纷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房多卖"便是焦点之一。对各种情形下房屋的所有权归属和法律责任等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登记的效力、优先权等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涉及农村私有房屋的案件越来越多,但是针对农村私有房屋法律适用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规范农村私有房屋买卖行为以及农村私有房屋能否设定抵押等,造成法院在审理这些案件时感到步履维艰。而这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常会遇到的现象又是法院在处理农村私有房屋案件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如何顺利解决这些案件,成为当代司法实践面临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6.
住宅不受侵犯虽为多国宪法所明确规定,但对"住宅"的宪法解释并不一致,多数国家和地区以私生活或合理隐私期待标准来解释住宅,涵盖的范围较广,而我国大陆以居住性标准来解释住宅,涵盖的范围较窄.考虑到社会发展和人权保护发展的需要以及住宅不受侵犯权所保护的实质法益,我国大陆应转换对"住宅"的宪法解释标准,即从居住性标准转换到私生活或合理隐私期待的标准,其具体形态应包括居住性住宅和与私生活相关联的非居住性住宅.  相似文献   

17.
论三峡传统聚居与民居形态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沿江地域大量的传统民居,是峡区古代文明信息的物化载体,其聚居群落、建筑形态等包含了十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对三峡地区主要以古场镇为特征的聚居形态、以吊脚楼式、南方天井式为主要建构方式的民居类型以及与之相关的材料、装饰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三峡传统民居在峡区特定的山江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域性特征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探究其与自然互为依存的艺术成就,汲取其设计精华,为现代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从浙江海岛民居的历史变迁来看,其格局、居住习俗与建房礼仪颇具地域特色,反映了丰富的民俗心理与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以地生财"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土地财政"动机明确。政府垄断供地长久有之,可地价和房价飙涨却是近10年的事情。"招拍挂"只是发现了土地的真实价值和改变了土地利益的分配结构而已,本身并不抬高土地价值。"土地财政"过程合法、方式公正,"土地财政"收入的多少与增长速度更不构成房价上涨推动因素。"土地财政"与城市高房价无关。  相似文献   

20.
保障房建设必须突破政府单一主体的传统供给模式。多中心治理作为一种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善治理论,对保障房供给机制的改革完善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目前中国保障房供给总量不足,覆盖面离承诺目标尚远,且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低效、低质等现实问题。构建多中心的保障房供给机制能够有效解决由传统的单一供给机制产生的各种问题。在这场变革中,政府应主动转变职能,分散权力,将多元主体纳入保障房供给中,让属于市场与社会的各部门自主发挥作用,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相互信任、制约与合作的三维供给体系。必须调动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构建多元主体协作互动的三维治理架构。这样,不仅有助于完成住房基本保障的政治任务,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推动公共治理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