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周建华 《经理人》2004,(7):74-79
在国际贸易争端中,有人欢喜,有人无奈;有人在海外日益壮大,有人在国内固步自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企业连续遭受国外反倾销的调查,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研究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原因,找到如何应对反倾销的方法是本文力求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和贸易大国,中国成为世界反倾销运动中的最大目标。本文从倾销与反倾销的基本概念入手,对我国被控倾销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说明反倾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反谓倾销是指一国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大量出口某种产品,对进口国同类产品的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或者实质性地阻碍了进口国新建国内工业的行为。因此倾销主要是个微观层次上的问题即企业个别的行为,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或竞争的需要,在出口贸易中实行价格歧视或低于成本销售。在遭遇反倾销时,企业才是积极应诉的主角。然而我国众多企业在遭遇国外反倾销时,态度消极,一味依靠国家和同业行会的作用,这显然是本末倒置,不合逻辑。不可否认,如何企业在国外受到反倾销诉讼时,国家应该积极辅助企业做好反倾销应诉的工作。但是无论哪个阶段,国家和同业行会在倾销和反倾销中扮演的都是配角,不是主角。所以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强化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产品在国外被诉倾销的案件日益增多,起诉日益频繁,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产品在国外被诉倾销的案件日益增多,起诉日益频繁,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使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开辟更大的空间就显得日益迫切。中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动辄运用反倾销措施,致使全球反倾销案件数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迎战反倾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反倾销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保护国内市场和厂商的做法.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增长及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的多发期,成为WTO成员国中“最大的反倾销受害国”.与此同时,国外商品在我国的倾销行为也时常发生,扰乱了我国的贸易秩序,阻碍了我国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给生产者造成巨大压力.本文通过对我国反倾销应诉情况进行分析,思考我国的反倾销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据此提出应对反倾销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反倾销是抑制我国产品出口的重要贸易壁垒,美国是中长期内可能对我国发起大规模反倾销调查的重要潜在对象,出口企业是我国融入国际大循环的重要载体,因此研究美国对华反倾销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此外,企业差异化特征的存在会使得不同类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应对和处理贸易壁垒的能力不尽相同,因此进一步深入剖析反倾销对不同类型出口企业的影响,将为我国从企业层面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走出去”战略提供有益参考。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出发,以美国对华反倾销为例,深入剖析了反倾销对我国不同规模类型、不同所有制类型以及位于不同地区企业出口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对华反倾销不仅会显著抑制我国企业的出口额,而且会显著降低我国企业的出口概率。区分企业异质性来看,美国对华反倾销对小微企业出口概率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大中型企业,对国有企业出口额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不同地区企业出口额和出口概率的抑制作用排序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自1979年欧盟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起至今,世界上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案已达600多起。从1995年起,我国已经连续15年位列遭遇反倾销最多国家之首。到底缘何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本文将从现状出发,做出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早在1979年,欧盟就对中国机械闹钟和糖精钠提出反倾销指控,截至2000年底,对华反倾销案共88件,其中超过1亿美元的9件,超过100万美元的32件,仅欧盟地区利用反倾销手段就影响我国10%的出口额。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将生态环保理念提到了国家发展工作的日程上,要求企业提高环保意识,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节能环保,传统的环境保护成本核算存在诸多的不足,本文将详细阐述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对全球对华反倾销诉讼在宏观经济因素、报复性因素和制度因素方面的动因进行了整体检验,试图通过与其他出口国遭遇反倾销动因的对比,判断中国出口是否遭遇了歧视性反倾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组检验对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歧视性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一国通常基于不利的经济形势或者对贸易伙伴国的报复,提出更多的反倾销诉讼,但是全球对华反倾销增长并未表现出和其他出口国类似的规律性特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出口的反倾销几乎不考虑各类经济因素,也并非对中国之前反倾销行为的直接报复,均具有相当的主观任意性和歧视性。从影响国际反倾销的制度性因素来看,发达国家倾向于在贸易伙伴国报复能力较弱的时候发起更多的反倾销诉讼,其对华反倾销相比发展中国家更具歧视性。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有效遏制针对中国出口歧视性反倾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特征,并从多个角度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法和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反倾销作为国际贸易中保护经济的常用手段,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倾销与反倾销法律措施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反倾销法律措施的实施给出口国和进口国造成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剖析,对中国反倾销情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8月7日,长虹、厦华、创维、熊猫、TCL、福日、海信等国内7大彩电生产商在北京聚首,就欧盟反倾销指控发表联合声明,并委托布鲁塞尔VBB国际律师事务所的付东辉作为共同代理律师,联合应诉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诉讼,向欧盟对中国电子产品的高关税壁垒发起冲击。如果这次应诉成功,上述企业在欧盟市场上将享受降税待遇,税率为1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