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如今社会充斥着大量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的事例,当人们对马克·福利(Mark Foley)和参议员拉里-克雷格(Larry Craig)的记忆刚刚淡去,纽约州州长艾略特·斯皮策(Eliot Spitzer)的丑闻又再次掀起波澜。频频出现的道德伪善现象使人不得不对人的本性产生怀疑,但同时也为科学家对人性伪善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帮助人类找到克服道德伪善的方法。马克·福利曾任美国国会众议员,是保护儿童免受成年人欺骗和虐待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但自己却在2006年爆出向国会未成年男实习生发送淫秽露骨电子邮件的丑闻;拉里·克雷格是爱达荷州共和党参议员,2007年6月11日在明尼阿波利斯机场因被控“淫秽行为”而被捕入狱;艾略特·斯皮策在任纽约州长期间,积极推动立法打击旅游性服务和卖淫活动,但自己却因“性陪护服务”而被迫引咎辞职。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伪善--对人性的一种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道德原则的个体为什么会不按道德原则行事?研究者提出人类具有一种道德伪善的动机,即表面上道德,但只要有可能就会躲避真实付出道德行为的代价。八个系列实验研究证实了道德伪善动机的普遍存在,并发现“避免将行为与道德标准相比较”的自我欺骗策略是道德伪善的必要策略。道德伪善研究不仅为探索人性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方法,而且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目前,社会对于公众的道德实践水平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偏差,即不恰当地拔高了公众的道德水平,从而造成了民众在很多社会事件面前的集体冷漠和广泛的道德伪善。究其原因,则是主流文化对大众的道德实践水平定位过高,使得普通民众难以企及。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反思和探究,提出我们应该把社会道德实践的水平建立在社会公德这个层面,重视比较低的强制性或者半强制性的层面,培育大众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4.
李炎清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1):110-112
本文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梳理,认为精神分析理论对道德心理学的贡献有以下二点:一是把道德心理研究延伸到无意识领域;二是强调人格的统整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本文还对弗洛伊德的道德观进行了评论,并认为其道德观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任会宝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9-34
道德勇气作为敢于捍卫道德价值的勇气,要求人们根据所处的情境做出判断并采取合适行动,道德勇气的缺失是道德冷漠等社会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以此为基点,就当前国内对道德勇气的内涵界定、价值意义、影响因素、培育路径等角度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并力图对未来道德勇气的研究提出展望,即应进一步澄清道德勇气的具体内涵,对其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加以关注,拓宽道德勇气研究的理论视野,特别是深入探讨道德勇气在道德困境应对中的作用,进而对道德勇气培育的策略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以期助力当前道德冷漠等社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王强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伪善作为一种较早出现的道德现象,一直盘桓在我们的道德生活中,并激励着人们对道德本质进行不断地追思与探索。但是,作为伦理学学科对象的伪善却受到了或有意、或无意的忽视。同时,这种忽视背后实际透露出伦理学在研究伪善问题上的双重困境:其一是外部困境,伪善日益作为一种行将消失的道德现象而出现;其二是内部困境,在理论层面并没有系统地梳理伪善词源、研究方法及其与现代语境的关联性。伪善伦理学研究的外部现实困境,根源于其内部的理论结构。 相似文献
7.
张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5):151-154
柯尔伯格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学派的创立者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并提出两种道德教育模式:道德讨论模式和公正团体模式。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9.
10.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104-104
寇彧,徐华女在《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具有道德原则的个体为什么会不按道德原则行事?研究者提出人类具有一种道德伪善的动机,即表面上道德,但只要有可能就会躲避真实付出道德行为的代价。八个系列实验研究证实了道德伪善动机的普遍存在,并发现“避免将行为与道德标准相比较”的自我欺骗策略是道德伪善的必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刘永弘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113-115
人类迈进21世纪特别要重视和大力推进道德教育。我们应主动借鉴吸收中外已有道德教育理论的精髓,不断强化学校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科尔伯格为代表的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学校道德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青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2):115-118
处置效应是一种典型的投资者行为偏差,目前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很多观点和结论。文章从处置效应实证研究、成因和度量方法三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指出国内的相关研究在方法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研究成果上存在一些空白,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吴永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130-13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改变不正确的道德观念,思想品德修养的形成过程是塑造和改造相结合的过程.为此,思想政治教学应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信念化,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关于期刊编辑道德行为选择与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前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101-104
期刊编辑在道德行为选择时,要有正确的道德目的和正确的道德手段。本文论述期刊编辑道德行为选择与评价的方式及其选择与评价的方法,并依据道德行为选择的根据,对期刊编辑道德行为的正确选择与评价提出了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孝经》德育思想对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分为四个层面:个人层面上,个人品德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社会层面上,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国家层面上,培养国家认同是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实践层面上,重视道德实践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关键。公民道德教育要批判继承《孝经》德育思想,摒弃其中的封建阶级意识和不平等意识、迷信和威慑教育方式,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道德理论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鲁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
道德理论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和主体部分.孔子道德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其特点也极为鲜明.孔子把仁作为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原则;提倡轻天道、重人事的人道观;主张为政以德的政德论;强调仁以为己任,主张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注重实践,提倡以培养君子人格为目标的道德教育;注重内省,强调自身主观努力的道德修养,同时还提出了一套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和著述活动中所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及其思想体系,对我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桂英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5):118-121
学校道德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手段,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既不能简单诉诸认知.也不能简单地诉诸情感和行为训练,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关键是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活动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内容、特征和基本理念,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从确定"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使用语境和权限,加大对道德选择教育,特别是提高主体道德选择能力的研究力度,注重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以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