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自然诗人以不同的方式面对自然,使自然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境界。一是"无我之境",强调自然的愉悦功能,注重反映和再现自然美本身,"无我之境"是西方自然诗中最为普遍的情形;二是"有我之境",突出自然的寄情功能,诗人将自我情感外化于自然,使自然"皆着我之色彩","有我之境"在西方自然诗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三是"忘我之境",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物我关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诗、乐、舞三位一体 ,乐感兴于天地六气之节奏 ,显现自然之和 ,在此前提下 ,宗白华提出绘画、书法等艺术融通于舞 ,体合宇宙生生之节奏的观念即融合了传统乐论之精神。亦同时体现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传统特色 :以“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相似文献   

3.
宗白华的小诗贯注着一股强烈的生命情怀和宇宙意识,表现在与物同化的泛神论倾向,超越时空的宇宙意识,以静制动的生命精神。与之相应,他的诗经常出现“梦”、“镜”、“夜”等意象。其诗体制虽小,但写出了大境界。  相似文献   

4.
秋山是马来西亚华诗坛风头正健的诗人,也是备受世界华学界瞩目的作家。本从其诗作中的哲理小诗与都市诗入手,着重论述了其诗的化价值与意义:自觉的人精神。这不仅是诗人的人生态度、写作追求,更是他对生命的承诺。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开启了宗白华独到的比较文化的视野,并在这一视野中抉发中国艺术的哲学神髓,使中国"传统审美""美学化",并强调其特殊的价值意义,这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最大特点。只有在全球化与中华性的交汇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宗白华的美学思想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禅宗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宗白华的人生观,而且对他的诗学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引禅入诗,是宗白华小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影响下,宗白华的小诗静谧幽深,超旷空灵,充满了微妙至深的禅意,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诗运动中独树一帜;同时,诗禅结合,也使他为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自从宗白华先生提出"虚实结合"是中国艺术的"特点"以来,迄今似乎还没有人提出新的"特点"。宗白华的"虚实结合"特点的观点还不足以成为中国艺术的"共性",有再探讨的余地。  相似文献   

8.
禅宗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宗白华的人生观,而且对他的诗学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引禅入诗,是宗白华小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影响下,宗白华的小诗静谧幽深,超旷空灵,充满了微妙至深的禅意,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诗运动中独树一帜;同时,诗禅结合,也使他为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的小诗虽然是新诗开创的产物 ,但它所彰显的“新诗人人格”对于新诗发展的客观意义十分真淳而颇具新意。它以“在自然中活动、在社会中活动、哲理研究”的表现形式与执迷追求诗的“灵境”、表写人性的真相、诗与哲理研究趋近的艺术手段 ,使他的小诗创作获得了并不逊于冰心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 2 0世纪 2 0年代小诗的艺术创作中 ,宗白华所提供的创作实践及其经验 ,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宗白华基于形上学宇宙论的艺术观与美学观纠结在一起,具有艺术哲学的色彩。他始终关注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联,追求艺术的生命意义和精神价值。宗白华的艺术史观也是建立在民族宇宙观和美学诠释学的基础上,虽然没有温克尔曼所期待的科学艺术史的合理原则和丰富史实,但他并未寻找一个黑格尔式的"理念"来演绎艺术史。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域中,宗白华的艺术史研究沿着"艺术精神"主导下的艺术风格的变迁以及美感类型的演进来展开的。他主要是从艺术精神、文化象征与艺术风格、美感类型、艺术境界与价值等多个向度来阐释艺术史的观念。其艺术史观和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意境的创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宗白华美学思想核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白华从意境创构、层次结构两个方面对艺术意境作出独特分析,站在了美学的现代高度。他对中国艺术意境的追求与其个人的艺术美观念有着内在联系,主张"芙蓉出水"是意境创构的最高目标,是中国艺术的理想的美感类型。对艺术意境的追求,涵容着宗白华的人格精神追求。把美学视界主要落在中国美学,特别是中国艺术意境的研究上,是宗白华内心个体生命感受的现实展现,是他生命本真的自觉。  相似文献   

12.
湘籍诗人唐兴玲诗语自然流转,富有想象,陌生搭配仿佛天成,结构上讲究对比和突转,思绪跳跃,抒情绵密,有华美的片段,也有质朴的叙事。论文以她四首遗诗为例,指出沉重是诗人真实的生命体验,温情与宽怀是她的人生与写作态度。通过表现爱、存在、死亡、时间、艺术等命题,诗人营造了饱蘸爱的"棉花糖",心疼体贴丈夫的"妻子",武艺高强的"女人",凝铸死亡、时间与艺术的好东西"铜镜"等唯美意象和形象。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中国传统文学中“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了宗白华艺术化人生观及其意境理论的成因:“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意境审美精神源于他的人生意识和精神;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成为影响他人生观及学术观的最基本要素。阐述了宗白华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能及三位一体的人生观、艺术观、美学观。  相似文献   

14.
在宗白华的美学建构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结构性意义。宗白华对原始儒家人生论美学的探研,抉发其积极的人生与社会实践的现实性与理想性意义,充分体认到比兴传统与礼乐精神的核心作用。原始儒家的人生美学思想是宗白华艺术意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比较诗学"作为一个学术视域,正式产生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宗白华却早自20、30年代始,就已经涉足比较诗学研究了.从比较诗学视域来考察宗白华的诗学和美学研究,凸现了宗白华中西文论互释互证的意识几乎无处不在,以及他欲对中国传统文论作现代阐释的鲜明态度.他的方法,正是比较诗学方法.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以及当前学界"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化"的语境下,宗白华的诗学研究价值更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具有雍容、灵动与洒脱的学术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散步美学";散步美学的主要方法论特征是直觉与逻辑的统一,在对中国艺术意境的描述与阐释中,宗白华具体而娴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这一方法之所以出现在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中,主要是因为宗白华不仅有丰富的东西方艺术体验与修养,而且还有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渗合融化"的理想、视野与实践.让人怅惘的是,散步美学的方法虽令人向往却无从摹仿.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什么?诗是羽化的灵魂,诗是心灵的独自,诗是精神的宣示。诗歌是语言与精神的合契,诗歌是诗人眼中之世界与现实之世界碰撞的灵光一现。正如著名学者朱光潜在《诗论》中所说:“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又浸润渗透着作者的性格和情趣,它与实际人生世相的关系妙在不即不离。”同时,诗歌又是一种“形”与“质”的统一。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指出:“诗的定义可以说是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宗白华的文艺批评及美学理论受到了尼采思想的根本性的影响。宗白华援引尼采的超人精神鼓励中国的青年过“奋斗”与“创造”的生活;又以尼采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作为理论骨架建构出了“中国艺术意境”;还以尼采的权力意志理论作为自己进行文化批评的基础和原则,试图发现和重建“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宗白华虽对尼采思想不乏赞许,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尼采的思想照单全收,他不同意的地方,依然对其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19.
达洲 《可乐》2008,(12):3-3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诗人都是少数,喜欢诗的人也是少数,诗人气质却为众人向往。气质是一种风格、一种气度,是人的一种特殊气象,是人精神世界的外化。因此,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20.
诚斋诗中大量出现的"诗"及"诗人"意象,充分透示着诗人诗意识的存显状态。这种状态可谓之"感心",此"感心"包含着"沉醉"与"孤独"两个方面的意蕴。通过频繁使用醉、颠、癖、催、觅句、诗债、苦吟,以及瘦、愁、苦、病、闷、穷等一系列极富暗示性的词语,诗人深入地表现了自我精神世界在"沉醉"与"孤独"之间所呈现的巨大矛盾与痛苦。此种精神状态不仅映证着诗人艰苦的诗歌创作之路,更传示出其沉重而丰厚的社会人生经验与个体生命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