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西佗陷阱”是国内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是,首先在“塔西佗陷阱”的命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读、误解。事实上,在“塔西佗陷阱”的命名上,潘知常的贡献是无可怀疑的。其次是在“塔西佗陷阱”的内涵方面,“塔西佗陷阱”针对的也不是公信力的问题,而是公信力背后的公权力问题。它揭示的是文明的进程必然包含着“饥饿”与“恐惧”这两种挑战的秘密。而且,“温饱”的最大化甚至还不如“恐惧”的最小化。因此,化解社会风险的能力也就与“塔西佗陷阱”的跨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3.
4.
政府的公信力程度是政府获得公众信任的程度,而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包括地方政府的自身能力及属性和地方政府与公众的关系.近年来,网络问责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和运用,其在推动体制内问责,更全面地监督政府行为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对政府和行政人员两个方面的影响来看,网络问责也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当前的网络问责境遇中,地方政府需要从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完善网络问责回应机制、优化公民网络参与秩序和完善网络问责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达到有效地建设自身公信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探究——基于政府公信力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公共危机的一种,根源于政府公信力的不断流失以及官民和谐关系的僵化变异,也是网络公共舆论汇聚、公众公民意识形成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治理问题暴露与偶发的结果。应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存在着四个层次的治理举措:第一层次是采用危机治理策略平息事态;第二层次是促进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慎用网络技术控制;第三层次是修复和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第四层次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打造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舆情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网络政治时代,网络舆情已成为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巨大挑战,也能为消除地方公信力危机提供契机和支持,进而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网络舆情背景下地方政府守旧行政思维、政府信息公开不足和不及时、政府回应性不足和腐败不断滋生造成的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问题,提出需要转变行政思维和理念,规范信息公开制度,进行及时行政问责,建设责任政府,正确对待网络监督,完善监督体系,使网络舆情能为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服务。  相似文献   

7.
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获得社会及民众信任和支持的一种能力和表现,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尤显重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舆论场,政府的公信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冲击。基于此,结合网络舆情和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可以在理念、机制、法律、规律认识、方向引领等方面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21世纪》2012,(Z1):111-116
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曾出任过古罗马最高领导职务——执政官的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PubliusCorneliusTacitus),曾经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地得罪人民"。这一卓越的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里的一个定律——"塔西佗陷阱"。当一个政府因施政或其他行为失去良好的形象时,人民对它的执政的信任及认同程度便会大大下降,这时无论它是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而在这个政府今后的执政中,也很难得到公众的支持,由此便会陷入更深的危机。政府在执政过程中想要树立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得到公众的支持与认可,减少官民冲突和群体性事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对民意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上。这需要政府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与沟通,倾听公众意见,在知民意、体民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并及时公开政府信息,树立政府在公众心目中透明、高效、亲民的形象。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普通大众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是政府了解民情、会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工具。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网络风向标栏目,通过对网络舆论、媒体评论、专家观点等各个方面言论的分类与解读,为各级政府提供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政府领导充分了解民情民意,为来年政府各项工作的实施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下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给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挑战。社会管理创新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良好的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公众信赖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才可能顺利推进;另一方面,政府与时俱进地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解决社会矛盾,能够大大提升政府公信力。在目前政府公信力日益削弱的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的提出正当其时,政府应当树立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健全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取信于民;培育公民社会,放权于民,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的崛起与互联网的勃兴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也使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日益突出。在深入分析网络环境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现状和特点基础上可知,官员腐败以及地方政府落后的网络舆情处理方法和机制是造成地方政府公信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促进政府官员执政能力提升,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网络环境下良好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各阶层公民意识崛起,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互联网为大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宽广的平台,高涨的参与热情与宽阔的互动平台相结合使中国社会迅速进入"网络问政"时代。但受个别公务员存在认识误区、政府信息不透明、相关责任追究和监督机制缺失等因素制约,政府在网络问政过程中的公信力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应提高政府的网络问政的能力,加速完善网络问政系列制度建设,实现问政的制度化、机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政府工作绩效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本文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政府工作绩效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并通过KHB法检验可能存在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政府工作绩效正向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生活满意度和社会公平感是政府工作绩效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中介机制。因此,在提高政府工作绩效的同时,提高公众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公平感能有效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问责时代下,政府公信力面临着何种困境以及如何构建新时代的政府公信力伦理体系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首先,从网络时代的大背景出发论述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必要性;其次,从政府行政伦理意识、政府行政生态系统以及社会伦理秩序三方面剖析了政府公信力伦理机制构建的影响因素;最后,从传统维度、新兴维度和创新维度三个方面提出构建网络问责时代的政府公信力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的日益凸现,各类群体性事件的相继爆发不断在拷问政府的公信力建设问题。因此研究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而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很多,但是内部因素是影响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我国公信力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影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经济体制的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政治文化的发展,阶层结构的分化都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兴起有利于增强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有限政府的形成,促进公民文化的建设,塑造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目前社会组织的人为性特征导致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受阻;社会组织的官方性特征导致其活力不足,社会组织的依赖性特征导致其独立自主能力下降,社会组织的约束性特征导致其自主发展空间受限,社会组织的匮乏性特征导致其组织行为不规范.这些特征的存在造成了社会组织公信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软件支撑。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流失和弱化趋势,并已成为影响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瓶颈。因此,在推进社会转型深化的关键时期,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政府公信力形成的特点与规律,重塑政府公信力就成为提高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司法向现代司法转型的关键期,网络社会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信息表达、商谈互动方式,也使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具有新的特性、形成新的挑战。随着司法权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运行,司法权自身大致经历了从司法权力(强权)到司法权威再到司法公信力的变迁。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从司法权力到司法公信力的递进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和路径,社会形态结构以不同的方式型塑着司法并与之产生一种互动效应。基于网络社会特性所产生的聚焦效应、极化效应、反沉默螺旋效应及循环反馈效应,通过信息传播、互动交流及固化定型作用于公众的司法认知心理。在应对双重转型对于司法公信力的挑战时,除应从司法主体自身的信用能力、信用责任等内因入手外,也应重视公信力生成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从三方面着手:探索网络社会特性,引导、规制网络社会,推动网络社会规则形成;秉持司法独立,推行司法公开透明,增进理解信任;保持开放心态,拓宽沟通渠道,强化互动协商。  相似文献   

18.
当前,网络舆情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政治参与模式,为现代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条件。网络是现代社会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工具和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是政治社会化得到充分实现的前提和保证。在新媒体时代,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以开放的态度看待网络舆情,以娴熟的技巧应对网络舆情,加强网管队伍建设,增强网络舆情引导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的崛起,重塑了社会生活场景,引发了社会结构和交往行动模式的转变。大陆学者黄少华与台湾学者翟本瑞合著的《网络社会学:学科定位与议题》一书,深入分析了这场社会变迁的实质,对网络社会形态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解读,值得学界反思、借鉴和对话。  相似文献   

20.
网络政府:信息化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 ,建立电子网络政府 ,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建立网络政府 ,促进了传统的政府管理创新 ,使政府职能发生深刻的变化 ,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提高了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方式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